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京兰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3):77-80
清末民初,沙俄无视中国主权在新疆地区非法发展中民为俄侨,侵犯了中国政府对其国民享有的国籍管辖 权,是公然违反国际法和无视中国法律的侵略行为。由此引起的新疆居民国籍的混乱以及社会的动荡,严重影响了 新疆政局的稳定与中国国家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我国与东北亚的经济在今年来却发展缓慢;罗斯经济长期危机、市场无序和政策多变,导致了中俄双方贸易发展缓慢.俄罗斯有着巨大潜力和机遇,中俄两国在商品、技术、劳动力、资源、产业结构诸方面都有很大的互补性,因而贸易能增加两国福利,使两国内居民受益.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对于自己的经济发展也是利大于弊的.我国对俄罗斯的贸易战略必须实现三个重要转变;须站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高度,谋划和推进中俄边境贸易;能否形成良好的、规范化的贸易秩序,是决定双边贸易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须重新审视俄罗斯市场,制定适应性较强的市场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GL、MIIT、HIIT与VIIT指数测度中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并基于引力模型对影响其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俄服务贸易总体上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模式发展的,并已处于较高发展阶段,但产业内贸易对新增贸易额的贡献度不足;在影响中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市场规模、市场开放度、贸易不均衡度及贸易政策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李春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
俄金融危机的爆发既受国际因素的影响, 同时也是国内各种危机的集中反映, 其结果对世界经济形势及我国对俄贸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发展中俄贸易应该深入挖掘互补性, 提高商品贸易档次及多样化水平; 突出政府行为, 加强经济技术合作, 同时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 加强边境地区的贸易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等一些对策, 以减少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实现中俄贸易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何荣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1-66
清末民初,新疆慈善事业由宗教慈善、官办慈善与民间慈善构成。慈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经费来源多元化、管理制度化、水平初级化等特点,出现了慈善资源配置不均衡、监管机制缺失、对慈善的依赖等问题,降低了救助的实际效果。以宗教慈善为主、官办慈善与民间慈善为辅的新疆慈善事业格局折射出宗教、国家与民间力量对新疆基层社会的不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17世纪— 18世纪中俄之间的早期贸易应予以做出肯定的评价 ,它与鸦片战争前后欧洲列强对中国的掠夺贸易有着本质的区别 ,俄国对华的早期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对北方商业市场的繁荣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哈贸易对中俄贸易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海燕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4-92
中哈贸易额近年来持续增长很快 ,其深层次原因是 ,我国对中亚油气资源的开发投资直接和间接地为中哈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注入了活力。中哈贸易正经历着从要索驱动阶段向资本驱动阶段的转变 ,提高了“现代丝绸之路”的内涵 ,即资本商品带着高技术产品和经过现代创新的优质传统商品沿古丝路由东西去 ,油气资源及其它资源由西而来。以中哈贸易为借鉴 ,可促使中俄贸易走出低谷徘徊 相似文献
8.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3-21
在定性分析中俄双边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贸易互补模型定量分析中俄贸易的互补性。结果表明,材料制成品、机械运输设备类产品是中国出口俄罗斯互补性较强的产品,而初级产品、矿物燃料和动植物油脂类是俄罗斯出口中国互补性较强的产品。因此若要促进中俄贸易进一步发展,应在加强双方投资领域合作、扩大贸易规模和领域、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等方面采取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俄罗斯同属新兴经济体,而且地理位置毗邻、中俄双方的政治关系密切,为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文章首先分析了中俄贸易的现状,之后通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俄贸易情况进行测算,发现中俄贸易产品上存在一定的竞争性,但同时其互补性要远大于其竞争性。因此,中俄在扩大贸易规模的同时应改善贸易结构、转变贸易模式,推动中俄贸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深化两国经贸合作,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石油价格频繁波动,直接影响到我国的能源安全。目前,中俄两国石油贸易价格的定价模式主要是"贷款换石油",即在我国所提供的250亿美元优惠性贷款采用固定利率偿还的基础上,俄方供给价格主要参考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并随国际油价的变动而变动。以"固定利率"换"变动价格",我国的不利局面显而易见:一方面,随着油价的不断攀升,作为我国贷款收益的石油供给量将无法保证;另一方面,我国在采购价格上无法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在石油贸易价格的制定中长期缺乏话语权。因此,改变现有贸易合作机制,实现石油进口国与输出国双赢利益格局迫在眉睫。中俄石油贸易中,以贸易双方为主体、以双边贸易谈判为主要工具、以市场供需为原则、以平等互利为基础、以"投资换石油"为主要保障措施的"单独议价"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单独议价"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重视对俄投资的战略意义;保持政策的前瞻性、延续性;摆正政府在国与国经济交往中的作用。在"单独议价"模式下,以"投资换石油"为主要保障措施,既保证了我国获得"稳定"油价的战略意图,也使俄罗斯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与国内经济结构转型所急需的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支持,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我国对俄罗斯国内经济发展、运行的话语权,在国与国经济交往中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1.
中俄农产品贸易及其比较优势、互补性演变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2—2014年中俄农产品贸易数据,描述分析了中俄农产品整体贸易变化和贸易结构变化特征,给出了中俄农产品宏观贸易发展趋势。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标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和产品互补指数(CI)分析了中俄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整体比较优势在下降,俄罗斯农产品整体比较优势在上升,并已超出中国;中国的水产品、园艺产品、烟草及饮料,俄罗斯的水产品在对方市场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在增加,水产品、园艺产品、动物产品互补性明显;俄罗斯对中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高于中国对俄罗斯,大宗农产品、水产品互补性明显。 相似文献
12.
周泓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1):53-55
古代历朝对西域的治策和经略多以武力振威和怀柔羁縻 ,而非彻底加以建设和真正开发 ,这是西域以至民国新疆难与内地同一化 ,以及经营失策的重要症结。新疆内外交通反差巨大 ,外通优于内通即是显著窥孔。由此可见政治军事大于经济建设的历代弊端。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时代,中俄关系愈加的紧密,俄罗斯在中国邦交国家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中国的全天候战略协助伙伴,但是从中国与俄罗斯贸易层面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水平与两国的亲密程度不相匹配。整体来看,中俄两国的贸易量和贸易额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两国的贸易情况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稳步上升的特点。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不仅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较大危害,也给中俄贸易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是另外一种发展机遇。金融危机过后,两国都在努力探索商贸交流的新模式。但从实际情况看,仍有一些问题和障碍存在中俄贸易之间,其中以商品结构问题最为显著和突出。从国家关系的角度出发,两国的贸易结构是经济状况的另外一种反映,直接体现了两个国家的合作、国际分工和利益均衡等方面的关系。因此,如何促进中俄商品贸易的结构更新和重塑是一个值得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前者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俄贸易结构的现行发展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和重塑中俄贸易结构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清末汉口贸易的发展极为迅速,它的发展与当时商业组织的推动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民间的商业组织如行会、公所、商会在统一计量工具、提倡诚信经营、调解行业纠纷、维护国内商人利益等方面有所作为;另一方面政府设立的商务局在维护市场、开商智、联商情、兴商学等方面着力扶持,二者共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商业贸易环境,为汉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国时期的新疆货币、金融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泓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清末民国时期 ,新疆货币、金融呈现出明显的地方割据性与半殖民地性。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人均GDP为基础指标,从绝对和相对两个角度对南北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通过对贸易因素如何影响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贸易规模对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影响最大,其次是贸易方式和贸易结构;贸易规模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存在正相关性,进出口贸易额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增加4.95个百分点;边境小额贸易、初级产品贸易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存在负相关性,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初级产品出口额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别减少3.61个百分点和0.26个百分点。基于此,提出从扩大南疆贸易规模、调整贸易方式、优化贸易结构三方面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新疆与俄国的贸易,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经历了近百年不寻常发展历史。新疆的出口物品以茶叶、棉织品为主;俄国以棉织品、毛织品、毛皮、金属制品,以及呢料纺织品为大宗。双方货物多以土产品为主,涉及牲畜、毛皮、纺织品、茶叶等。双方贸易几乎遍及了伊犁、塔城、吐鲁番等新疆各地,无论是产品结构,也无论是贸易总量,新疆与俄国贸易,都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重的笔墨,值得后人关注。 相似文献
18.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28-134
清乾隆年间在新疆局部设乡约以协助官方治理基层社会,清末新疆设省后建制划一,将伯克裁改为乡约以期沟通官民。吐鲁番厅汉回乡约以多重身份参与司法活动,查验案情、调纷止争、出保具结以促进社会安定,但乡约因权责利不相符而使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缺乏稳定性及可靠性。清末吐鲁番厅乡约在司法活动中的多重角色及其参与词讼之裁断方式表明,新疆建省后努力在制度文教方面与中央王朝趋同,但限于自身社会文化环境与中原的差异性及清廷衰微之势,新疆制度革新之路实属艰难。实践表明新疆基层社会治理不能倚赖乡约而需大力推行文教以改善软环境,且边疆稳定仰赖中央的强盛。 相似文献
19.
赵祎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6):41-46
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清朝处于走向衰落的转型期。沙皇俄国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和瓜分中国的主要列强,一边加紧侵占中国的大片领土,一边扮演中国盟友"救世主"的角色。从《尼布楚条约》到《中俄伊犁条约》,从《马关条约》到《中俄密约》,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朝廷向外来势力抵抗—言败—屈膝的过程,而贯穿始终的中俄关系又让人们认识到,一个对近代国家主权概念茫然无知的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竟出卖国家民族的重大利益,其对外政策是极其失败的。沙皇俄国影响了清代末年清朝政府外交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中俄经贸合作水平与两国关系和潜力不相称这一判断值得怀疑。现有测算贸易潜力方法存在诸多逻辑问题,据此估算出的中俄两国贸易潜力不能准确反映两国的基本国情。从资源禀赋特征、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对开放贸易的依存关系看,中俄经贸合作存在“天花板”限制,其存在于包括双边经贸总额、经贸额占中俄各自外贸的比重、经济产出结构以及中俄双方对外经济战略的差异中,并决定过往中俄经贸合作的现有水平和成长空间。俄罗斯经济发展积累的问题和未来的经济政策方向,是考虑未来中俄经贸合作成长空间的基本依据。大项目与能源合作、投资合作、金融合作以及中间品贸易合作是未来中俄经贸合作的主要空间,也是两国政策互通与合作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