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着汉语语法体系的构建,焦点问题是如何认识汉语的结构特点。不管是相同的认识,还是相异的认识,拟或独家的观点,都不同程度揭示出汉语的结构特征,诸如没有形态变化,词、短语、句子构造基本一致,词类跟句法成分不对应,量词丰富,词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词序与虚词对语境有极大依赖性,基本结构简单而具体形式复杂,语音和字形对词语结构亦有影响等。汉语语法的语用特质建立在汉语结构的基础之上。汉语结构的无形态性决定了汉语语法的语用性质。构造基本一致的词、短语、句子具体使用时的变异,量词的多样,语序的安排,虚词的丰富,语音、语形对词语组合的影响,词语组合对语境的依赖性等,都表现出明显的语用性质  相似文献   

2.
汉语的民族性体现在汉字、汉语语音、汉语语法三方面中,语言的民族性问题依然是母语教育的根本属性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咬文嚼字》近5年"十大语文差错"为例,主要从汉字、词语、语法三个方面分析了汉语使用的不规范现象。汉字使用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使用错别字、繁简字区分不当等;词语使用不当主要有近义词、同音词、形近词等的误用;语法使用不当主要有短语搭配不当、文体报道中的用典错误等。总的来看,汉字的使用差错占44%,词语的使用差错占44%,语法的使用差错占12%。文中具体分析了每一类差错出现的原因,如写错字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对汉字的结构进行很好的把握,繁简字区分不当的原因是对繁体字的区分不细致以及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语言现象的发展等。同时,笔者从制定规范、汉语教育、汉语自身发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关于促进汉语规范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构建具有时代气息的汉语史理论,构建并完善汉语史研究新的中国学派,是广大汉语史研究者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总结汉语史研究的经验和教训,今后汉语史学科的发展,当在自觉利用学科优势的前提下,全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基础工作:加强汉语和汉字关系的研究;加强文言和白话关系的研究;进一步区分概念和语词;加强汉语形音义的综合研究;加强语音、词汇、语法各分支学科的内部联系以及语音、词汇、语法相互联系的综合研究;加强汉语史各分支学科跟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以及文学、文献等相关学科的合作,互相启发、互相切磋、联合攻关,形成新的学科研究方向、新的交叉学科。在此基础上,汉语史各分支学科即汉语语音史、汉语词汇史、汉语语法史、汉语修辞史、汉字史,当制订各自的研究方案,拓展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共同推进汉语史学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是汉民族的共同语,它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汉字是记录汉语书面语的符号,在《现代汉语》课程中,汉字教学是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已经出版的几本大学《现代汉语》教材,在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几个部分里,都体现了“现代”这个特点,唯独汉字部分一般都更侧重于它历史方面的叔写。这样,就使教材中的汉字部分不仅和其他各部分在体系上脱节,而且内容显得陈旧,不利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汉语同音引发的歧义现象的分析,认为语音偶合仅是致歧的表层原因,而其深层原因是词汇、语法对某一音节意义的非制约性,致使特定句子中的某个音节可以有两个以上读音皆可通,或一个语音形式可以理解为代表完全不同的两个以上的词语,从而使句子的意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式英语是一种独特的英语变体,在拼写、语音、语法和语用上都存在有别于通用英语的特点。早期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不少来自粤语,现在绝大部分来自普通话,用的是汉语拼音。早期汉语借词不少是音译借词,当代发展趋势是意译借词。早期借用以单词为主,现当代则出现大量的借用短语。  相似文献   

8.
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三者呈互相影响的复杂关系,而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则有形、音、义一体的特点,所以汉语自身及汉字之间遂呈现为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又由于汉语、汉字的古今演变,而使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愈加纷繁,给阅读和教学、传播等环节不断制造错误。从理论上、实际应用上对此进行研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三者呈互相影响的复杂关系,而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则有形、音、义一体的特点,所以汉语自身及汉字之间遂呈现为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又由于汉语、汉字的古今演变,而使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愈加纷繁,给阅读和教学、传播等环节不断制造错误。从理论上、实际应用上对此进行研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结构助词"的"在现代汉语诗歌里出现了非常规隐现的现象。"属性类名词1+(的)+名词2""单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的)+名词"和"短语结构+(的)+名词"时,"的"当现却隐;数量短语作定语修饰名词、多项定语修饰名词时,"的"当隐却现。"的"在现当代汉语诗歌里可以突破一般的汉语语法规则,这主要与"的"在历史演变中保留了指示词强调凸显的作用、韵律原则和经济原则有关。"的"的非常规隐现也有限度,主要是受到黏附词特点的制约。"语言特区"中的诗歌特区允许突破一般汉语语法规则,但必须有度,不能逾越普遍的人类语法原则。  相似文献   

11.
《续复古编》是元代曹本编撰的一部“复古”类专书,曹本在《说文》小篆的基础上,广泛搜求典籍用字、器物款识、古文奇字以辩证俗字、讹字。《续复古编》的字形在构件、结构、书写等方面与《说文》小篆有明显差异,可据以比勘古文字、校正《说文》字形;从学史来看,《续复古编》是元代的一部重要字书,是研究当时正俗字观念的重要参考;《续复古编》中所使用的一系列用语也是研究当时字际关系的切入点;它对汉字形、音、义的辨析充分体现了“一点一画皆有意焉”的理念,也是当今识字教学所应注意者。  相似文献   

12.
汉字的"六书"理论是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归纳和概括,而非造字法。"六书说"依据小篆分析汉字结构,反映了汉字构造的法则,许慎用它分析汉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也有局限性。唐兰、陈梦家、裘锡圭分别提出"三书说"理论,对传统"六书"有所突破,又有新的问题出现。本文以时间为纲,对相关理论家主要观点做出阐释,并分析他们之间的继承和发展、价值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
论汉字结构之新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书"说是汉代学者创立的关于汉字结构的系统理论.它比较切合秦汉小篆的结构类型,但不能囊括各个历史时期所有的汉字结构类型.为此,笔者建议在"六书"说的框架之上,建立一个层级更高的汉字结构之新框架.这个新框架便是"二书"说."二书"说以字形结构中是否含有声符(或"表声成分")作为分类标准,把汉字分成"无声符字"和"有声符字"两大类型."无声符字"使用意符."有声符字"或单用声符,如假借字等;或兼用意符和声符,如形声字等."二书"说既契合最早的汉字体系如商代甲骨文的结构类型,也适合秦汉小篆及其后世各个历史时期的字形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汉字文化的伟大复兴”这个口号不科学、不正确,与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相抵触;不能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口号;“我们中国应该明确地放弃汉字拉丁化的目标”,这个要求不合理。  相似文献   

15.
汉字的构型分析与对外汉字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一个复杂的立体结构,和世界上许多线性排列的文字有习得模式上的差异,留学生在短时间内在头脑中构建此结构难度极大,本文先对汉字结构进行分析,以末级部件为基础生成合体汉字的方式类推教学。针对"独体字+符号"和"符号+符号"的汉字构架提出了广泛系联和音节转化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  相似文献   

16.
汉字研究的材料可分为语篇文字和字书文字两种,对楷字字书所收汉字本身的进一步研究是楷字后期整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我国集成性的字书都是先转录前代字书中的已收字,再增补一些漏收或未收字,然后按既定原则整理加工后形成的.字书新收字整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从字理和文献两个角度对新收字的形音义及其所关涉到的主要字际关系进行考辨,在此基础上再对新收字进行分类研究.字书新收字的整理研究,可以确定单个汉字产生、变异与消亡的具体情况,这对于科学“字史”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归纳和总结汉字造字理论;可以纠正大型字辞书的失误,沟通汉字字际关系,提供文献用例和收录依据.  相似文献   

17.
楚字与小篆(秦字规范体)都是由商周古字发展来的古汉字地域变体,其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入研究二间的关系不仅有益于深刻了解楚、秦字的特点,而且对以《说》体例编古字形体类工具书有直接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提要性地例举了楚字与秦字的九种关系,指出以《说》体例编古字编的矛盾症结,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汉字属表意文字体系,因形表意,字形是它的本体。它不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而且是汉民族思维的产物和思维方式的工具。以汉字文化学的理论为指导,在对汉字形体结构进行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汉字形体结构和辩证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汉字构形具有整体联系性。  相似文献   

19.
意符、音符、记号是汉字具有的三种结构符号,记号不同于意符和音符,它和它所记录的词义没有任何音义联系,只有区别字形和字义的作用。汉字记号化是汉字系统的一种发展趋势。在现代汉字中记号字和半记号字占有较大的比例,反映出现代汉字记号化程度的加深,这里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汉字简化的原因。汉字记号化,对汉字性质的认识、汉字认知和汉字教学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汉字作为一种书写形体,笔画组合的丰富多样和间架结构的灵活多变,而使其“字形”成为复杂的美学构成,“书写”成为“书法”,并完成从造字到造形的转变。书法是汉字书写艺术,书法艺术深藏于汉字独特的形体结构之中。三位一体的整体架构、二维方块结体、平衡对称等汉字在形体构造上的诗性特征,既是人们对文字形体的一种审美预期,也是书法学家在书法创作时努力追求的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