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狼子野心,公然对抗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疯狂破坏党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同时也把黑手伸向出版战线,肆意干扰和破坏我们党的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出版工作。对于他们的反革命罪行,我们必须予以彻底清算,以便认真做好党的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出版工作,为祖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多做贡献。 在这里,我们先来揭批“四人帮”在出版战线炮制的“两个估计”的反革命谬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十分重视民族团结,把它提到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攸关的高度。毛泽东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系列民族思想和理论观点,在消除民族隔阂,实现各民族紧密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慎重稳妥地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培养和使用大批的少数民族干部等方面,都作了全面论述,并在各地区民族工作中得到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民族高等教育是国家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解放前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一直处于极为落后的状态,民族高等教育更是落后。解放初期全国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1200多人。建国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扶持下,民族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民族高等教育也有了长足的发展。1993年全国在校少数民族本专科大学生已达15万多人。西藏、广东、青海、广西、贵州、湖北、云南等省、自治区相继办起了自己的民族高等院校。国家民委直接管理的民族院校已发…  相似文献   

4.
电化教学与民族教育浅议周通解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客观条件的制约和民族教育工作中的某些不足,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极不乎衡,不少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与学龄儿...  相似文献   

5.
被“四人帮”封锁多年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一九七一年夏季对教育战线形势和知识分子状况的正确估计,揭穿了“四人帮”炮制“两个估计”的反革命阴谋,砸碎了长期以来套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知识分子身上的精神枷锁,也使受“四人帮”残重破坏的民族教育事业获得了新生。 青海民族学院是一九四九年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遵照毛主席“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这一伟大教导,以“抗大”为榜样,逐步发展成为今天这样初具规模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项建设人才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文化大革命前,毛主席的教育革命路线和党的民族政策在我院始终是占主导地位的,在这  相似文献   

6.
文章指出中国少数民族革命运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少数民族革命运动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领导了中国少数民族的革命运动;今天,中国共产党又把少数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西部开发战略,这是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民族工作拨乱反正的同时,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不仅从多方面、多渠道扶持民族教育事业发展,采取适合民族特点的教学教育形式,而且举办特殊形式的民族教育,调整民族学院的办学方针,促进了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恢复和发展。系统梳理改革开放初期党的民族教育政策,认真总结其主要特点及基本经验,对于在新的复杂历史条件下,更进一步地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不断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民族教育事业长期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解收后,我国民旅教育事业虽然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远远满足不了民族地区各项建设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部分,是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基础,它在国家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民族教育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也走过自己的曲折道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教育事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并正在推向新的阶段。为总结建国以来民族教育工作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为指导民族教育实践的稳步前进,迫切需要加强民族教育的理论研究,探索它的发展规律,使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对民族教育的研究形成自己的科  相似文献   

10.
为加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为开展民族学科科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专业人才,为党的民族工作服务,加速民族地区四化建设,中央民族学院于十一月八日成立了民族研究所及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所长分别由林耀华教授和马学良教授担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严格遵循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一贯重视少数民族问题,并把它作为中国革命问题的一部分去解决。本文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分三个时期(即党的创立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团结各民族为一体共同抗日的民族政策和联合各民族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建国主张。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西北蒙回民族为主要对象,党将民族政策的研究、实践和探索贯穿于边区党组织建设、法制建设、机构机制建设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工作,实现党的民族工作在边区的制度化,辐射和吸引边区内外更多少数民族参与到抗战建国中。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民族工作实践,是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相结合,在团结各民族共同抗战的同时,在陕甘宁边区这个地理空间进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尝试的一个初步阶段。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怎样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定新的方针、政策。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共同"这一民族工作主题的提出是新一届党中央对中国民族问题发展规律正确认识的结果,有其深刻内涵和深远、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有良好的条件和机遇;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途径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4.
贵阳市民族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阳市是一个建立在少数民族世居地的城市,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随着汉族移民的到来,逐渐改变了这里的居民民族成份,形成了汉族人口比少数民族人口多、苗族和布依族人口比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多的分布特点,从而使这里的民族关系呈现复杂性和隐含性,形成了文化不适、弹性矛盾和发展不平衡的民族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与使用,加强《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和《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的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5.
论民族心理特点与民族院校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当代大学生同样的思想特点,又有独特的民族心理特点。本文通过论述这些心理特点的表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党的民族政策贯穿于本职工作;积极引导有利因素;抑制、淡化不利因素;以爱唤情等等工作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略论红军长征时期党对民族问题的重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壮举。通过长征,不仅胜利地完成了空前的战略大转移,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我们党纠正“左”的错误,执行正确的政治、军事路线,为党走向成熟提供了转折点,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接触和了解少数民族和民族问题提供了条件。 早在建党初期我党就注意了我国的民族问题。党的“六大”明确指出,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对于革命有重大的意义,并决定为便于民族工作,在“当地的党委员会之下设立少数民族工作部”。但是,由于当时党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在汉族地区,民族工作并不是每时每刻遇到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民族贸易即少数民族地区的商业,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商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党民族工作和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民族贸易,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巩固和发展整个社会主义商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生产方式、社会经济生活、宗教信仰、心理  相似文献   

18.
解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在党的领导下,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内地汉区相比较,发展还是十分缓慢的。特别是十年浩劫,使文化教育事业处于停顿,甚至倒退状态。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家深刻认识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重要原因就是民族教育事业太落后。一个地区没有大批有文化、懂科学的建设人才,发展经济只能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9.
长征途中党对少数民族各个阶层开展了广泛的统战工作,从而顺利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长征途中党对少数民族的统战工作,为党的民族政策的形成积累了初步经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党的十七大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文化自觉;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和谐将对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构建和谐文化,将有力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