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聊斋志异》(下称《聊斋》)四百余短篇写的多是鬼狐仙怪,畸人异行。但作者却能做到“一篇一境界,一花一精神”,以咫尺之幅,使龙腾虎跃,海倒江翻,不给人浅直雷同之感。对此,清人评点《聊斋》多有精采之论。本文拟结合清人评点,对《聊斋》的情节结构作一初步探索。《聊斋》展示矛盾冲突的方法多种多样,其情节结构具有千变万化的特点。冯镇峦说:《聊斋》“每篇各具局面,排场不一,意境翻新,令读者每至一篇,另长一番精神。如福地洞天,别开世界;如太池未央,万户千门;如武陵桃源,自辟村落。不似他手,黄茅白苇,  相似文献   

2.
张稔穰 《齐鲁学刊》2004,(3):123-130
冯镇峦、但明伦等人对《聊斋志异》的评点,在小说理论史上第一次肯定了文言小说集体例驳杂的合理性及其审美意义;指出了《聊斋》故事的虚构性、志异的深层原因以及取得艺术真实感的主要方法;总结了《聊斋》鬼狐形象兼具"人事之伦次"和"百物之性情"的复合统一的特点及其塑造方式、审美价值;并对《聊斋》不同于白话小说的一些独特的"文法"进行了分析和命名。  相似文献   

3.
文言小说图像传播的历史考察——以《聊斋志异》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运鲁 《兰州学刊》2009,(6):176-181
插图艺术在白话通俗小说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言小说的插图兴起于晚清刊行的《详注聊斋志异图咏》。《聊斋》插图的出现,对《聊斋》的出版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图咏本、绣像本、连环画,甚至邮票、剪纸都成了《聊斋》传播的载体,正是这些形式多样的插图本的出现和传播,使得《聊斋》能够同《水浒传》、《西游记》等通俗小说一样进入普通大众的阅读视野,成为妇孺皆知的经典名著。  相似文献   

4.
《聊斋》使用的是芳龄早过的文言,可是《聊斋》问世以来,却受到了中外读者普遍的赞扬,一下子轻取了“雅俗共赏”的桂冠。难道只是因为那些象莎士比亚式的丰富的复杂的情节构成的神奇故事吗?不见得,因为有时某些故事的细微末节我们也记熟了。可是还想三复斯篇。我们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聊斋》的语言耐看、耐读,吸引人,有巨大的魅力。不少《聊斋》的爱好者研究者已感到这点。当代的李厚基同志认为《聊斋》“处处显出语言的美”、“是历代文言短篇小说家所望尘莫及的”。早  相似文献   

5.
蒲松龄一生著述极多,据路大荒《蒲松龄集》,蒲氏著述除《聊斋志异》(下文简称《聊斋》)外,尚有文458篇,诗929首,词、曲IO2首,埋曲13种存世。后世学者于蒲氏著述几都有所涉及,本文拟以时代演进为序,侧重介绍《聊斋》的研究发展情况。一、发动期:清代《聊斋》问世后不久,即“风行天下,万口传诵”,①其时名家如王渔洋等纷纷为此书题辞或作序,直到本世纪初,这种评写之风仍未消歇。朱一直《聊斋志异资料汇编》收清人为《聊斋》所作序跋题辞42篇。而《聊斋》之评点者,总共也有十六七家之多。在文化传播工具并不发达的中国清代,…  相似文献   

6.
解放前上海世界书局排印的《聊斋全集》收有鼓词七种。《聊斋全集》的材料的提供人路大荒先生,在解放后对这七种鼓词的作者问题,又提出了新的看法。在《<聊斋全集>中的<醒世姻缘>与<鼓词集>的作者问题》一文中,他认为《问天词》、《东郭外传》和《孔夫子鼓儿词》三种,“作者的姓氏或流传有自,或见于记载和志书,班班可考,不容任意拉扯,更不应硬说是蒲氏的作品;另外《逃学传》等四种,“不见于碑阴著作表,行述行略,更没有说到有鼓词一类的著作”,把它们加于蒲松龄的名下,是值得怀疑的。关于《东郭外传》的作者问题,路先生列举了两种说法:一是清乾隆时人曾衍  相似文献   

7.
吴九成同志的《聊斋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我仔细翻阅了一遍,觉得它是近年来《聊斋》研究的又一重要收获。何以这样说呢?首先,它提供了一个新的审美视角。新时期以来,研究《聊斋》出现了新的热潮,介绍和欣赏的文章大量刊出,不少人还出版了专...  相似文献   

8.
论《聊斋》意蕴的辐射现象姚玉光《聊斋志异》正在克服语言的障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走向大众,走向世界。据不完全统计,《聊斋》已被译为20多种文字发行全球,改编的戏剧有100多种,电影20多部,电视剧40多部。之所以能形成这种大范围的“聊斋热”现象,其...  相似文献   

9.
<正> 前人一向看重聊斋小说布局之妙,王渔洋评《张诚》为“一本绝妙传奇”,但明伦日“事奇文奇”.冯镇峦谓《聊斋志异》“每篇各具局面,排场不一,意境翻新”.鲁迅则以传奇法而以志怪概括聊斋.聊斋小说确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一处有一处风光,“如福地洞天,别开世界;如太池未央,万户千门;如武陵桃源,自辟村落”.聊斋小说布局之妙,在于贵峭、尚巧、矜奇,但留仙并不作意弄巧,而以抒孤愤、写人物为艺术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0.
《聊斋俚曲集》和《聊斋志异》同是我国古典文艺园地里的奇葩。俚曲在蒲松龄的作品中,同样应给予较高评价。但俚曲中涉及许多方言土语。理解这些方言土语,对于疏通《聊斋俚曲集》,对研究蒲松龄和《聊斋志异》,都是很有意义的一件工作。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以它奇诡靡丽的文采、曲折灵幻的情节及渊雅精深的意蕴,风靡天下,迄今近三百年,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大奇峰。但《聊斋》究竟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它的写作原则是什么,有怎样的特殊体制,历来众说纷纭,始终未能弄清楚。近年来文学研究者又将它划人“短篇小说集”之列,并就其写作方法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抑或二者之结合进行了多番的争论,但也似未能得出很能说服人的见解。笔者研读《聊斋》有年,认为《聊斋》就其性质而论,不是现  相似文献   

12.
<正>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大量的由鬼狐精怪幻化成的人的形象(以下简称鬼狐形象)。他们既是“人”,又是“物”,这种特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人”和“物”这两种构成因素在《聊斋》的鬼狐形象中是简单的相加还是有机的化合?鬼狐形象构成的二元性使他们具有怎样的美学特点?对《聊斋》的情节及形象的整体又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似乎还没有作进一步的探讨,因此影响了对《聊斋》作深入精到的理解。例如,《婴宁》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莒县诸生王子服爱上了初春郊游时遇到的一位少女,相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将出版《蒲松龄集》。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特请路大荒先生把蒲氏的遗著重新整理。路先生所藏蒲氏作品最为完备,对蒲松龄研究有素。这部集子除将新近发现的《聊斋词集》全部列入外,其余《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集》和杂著等,很多以前从未发表过的作品。书前并附有《蒲松龄年谱》,把蒲松龄所处的历史时代与他的生活、作品按年排比,足供蒲松龄研究者和文学史写作者的参考。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同时还将出版《聊斋志异》的汇校汇注汇评本,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具有较为丰富的参考资料的本子。《志异》过去流传最广的是乾隆年间刻印的青柯亭本,共431篇,  相似文献   

14.
聊斋话本由原来的传奇文类改编为话本体式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其语体从文言文心转变到俗话俗情的过程。聊斋话本对《聊斋志异》的语言转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化文人雅韵为庶民俗趣;二是变文思才藻为俗话谐谈;三是变书面文言为方音时调。聊斋话本和《聊斋志异》不仅在语言运用上显示出质与文的区别,而且通过语言的表象亦可看出两者在文化理念上也存在着俗与雅的分野。  相似文献   

15.
《聊斋》“短篇”,是与《聊斋》“大篇”对举的一个概念,与我们通常称谓的“短篇小说”不是一码事。特为先作说明。《聊斋志异》号称“短篇小说集”,有人还把它的作者蒲松龄,与现代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契诃夫相提并论。其实,“三会本”《聊斋》所收504篇(包括附录九篇)作品中,堪称现代严格意义上的短篇小说的,大约只有一百七八十篇。这一部分作品,大多篇幅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是中外闻名的短篇小说集。但称《聊斋》为“短篇小说集”,不过是撮其要而言,集中有一些篇章实不属于小说,而应归之于散文中的小品类。这类文字大约占现存《聊斋》篇章的四分之一左右。《聊斋》中的小品文与小说之最大不同点在于更多实录和议论,针对性强,讽刺性强。这些小品文多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或是随笔,或是杂感,或是寓言,或是日记等。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清初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的医学思想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松龄的医学思想集中体现在《药祟书》、《草木传》、《伤寒药性赋》、《日用俗字·疾病》等篇 ,散见于《聊斋志异》、《聊斋杂记》、《聊斋诗集》等。主要特征是 :普及、实用 ,从乡村生活实际出发连类取譬 ,富于幻想 ;在传播医学常识的同时 ,还突出了劝善惩恶的主导思想 ,并表现了科学观与宿命观混杂的情况 ;与他的整个思想不能不受到时代与阶级的局限相应 ,蒲松龄的医学思想也有着局限和不足 ,再加上蒲氏本人并没有长期专门的医学实践经验 ,对疾病的发病机理知之甚少 ,在传播医学科学常识时有些内容真伪并存 ;本文还对蒲松龄的医学思想的背景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汉籍珍本《批点聊斋志异》新见何守奇评语约六十一条并序文一则,裨补了通行六十余年之久的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著录何评所缺失内容。新见何守奇评语与序文,可修正此前学界成说,与王士禛、但明伦、冯镇峦等其他聊斋评点者的评论话语相加辨读,可以发现何评重在阐释《聊斋志异》的思想意涵,以同心共情式话语深度介入文本,体现出注重两性对等的思想倾向与直面现实的批评品格;何评兼及《聊斋志异》的叙事结构和语言,对聊斋故事的叙事时序有着独到发现,对叙事中羼入的诗作大胆质疑。他以对“正”与“情”的凸显,在清代聊斋评点史上较早且较为充分地揭示了《聊斋志异》的进步思想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搜神写世态谈鬼话人情——《聊斋志异》又一类主题述评赵金维对于《聊斋志异》,人们往往褒赞其主题在于揭露封建社会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败坏,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考场的弊端以及赞美自主的婚姻、诚笃的爱情等。诚然,这些确实是《聊斋》一书的重要主题,也是《聊斋》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拙作《<聊斋志异>》探秘》之续篇。立论基础是:《聊斋》是一部用梦幻主义美学原则写成的文史哲一体的著作。“文”是指藻绘生动,形象诞夸;“史”是指大部分作品的内容具有实录事实的野史性质;“哲”是指这些诞夸的形象和实录的故事,立旨在图解儒释道义理,即“文以载道”或“托事说法”。因此,本文从文史哲一体的角度对《聊斋》进行宏观探讨,并集中讨论它的写作原则——梦幻主义的美学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