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西岚是部队知名作家,安徽省望江县人。他从一个初中只读了一年的“农村兵”,成长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员,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高级文职人员”,他的经历和他的成就,他的精神与他的奋斗,都值得为之自豪。当然,更具体的东西是他的近百万字的作品,三十多个短篇小说以及十部中篇小说。这些是他的前进的足迹,奋斗的标记以及作为一个作家的最权威的证明。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1992,(6)
<正> 王万森同志著的《新中国中篇小说史稿》(以下简称《史稿》)新近出版了。读过《史稿》,我认为它有三个方面的优点值得称道:第一,坚持了治史的严肃态度,取材严格,力求典型。一个文学史家,当他要把一段历史收拢到笔下的时候,所面对的是众多的作品作家、复杂的创作现象,这样,从中进行恰当的选取和提炼就不能不是很关紧要的基本问题之一。那么,怎样才能算作选取和提炼得“恰当”呢?这当然不仅仅是指取材的多少,更重要的还在于取材是否典型以及典型的程度如何。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好的文学史就应该是一部由具有典型性因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构成的历史。《史稿》的写作就是始终紧紧把握着这一标准加以取材,从而为其论述奠定了较高的学术性价值基础。通观全书,它在全面概览当代中篇小说创作总体面貌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25位作家的作品,而且,在每位作家的名下又都是突出其最具代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实行的改革,正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是亿万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获得的又一次解放。正如滔滔黄河,经过“自我净化”以后,更加充满了活力,奔腾向前,一泻千里。由于形势发展迅疾,人们往往来不及对这一变革作出清晰的理性判断。如何感应时代的脉搏,深刻反映这一变革的现实,则是摆在文学艺术家面前的重要课题。反映当前 相似文献
4.
余华的中篇小说《活着》是当代文学史上一篇非常优秀的作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一种与过去那种“冷漠”的叙事截然不同的叙事风格 ,向我们讲述了主人公福贵长达 5 0年的人生历程。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叙事学分析 ,揭示了《活着》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认为《活着》虽然展示了一种人生境界 ,表现了人的一种命运 ,但总体上还没有使人灵魂震颤的力量。其在艺术上却有独特的魅力。它的叙事情境、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都有精巧迷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春平的官场小说,将权力作为审视对象,透视当代中国官场中某些人的政治文化人格.这集中体现在其<我男人是县长>和<享受权力>两部中篇小说的创作上面.运用情境反讽揭示了政治生活中两种权力意识. 相似文献
6.
管宁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5)
无论社会人生沿着怎样的轨迹前进,都逃不过作家那洞悉历史和现实的敏锐目光,尤其是那些历史航船前行中所激起的人心微澜,更为作家所热衷捕捉,成为构织他们艺术世界的最佳材料。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在经历了数次热潮之后,已悄然逼近了世纪之末,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早已将人们固有的稳定心境搅扰得动荡不宁、面目全非,这其中包蕴着的人性内容无疑是极为丰富甚至是动人心魄的。对此,我们的作家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他们早就将这一切纳入自己的视野,并以各自的艺术魔笔,为人们点化出一幅幅生动美妙的现实人生画卷。在近年中篇小说… 相似文献
7.
8.
红柯以对大漠风光和刚烈生命的描写崛起于当代文坛,但其浪漫小说也存在遮蔽大漠贫瘠与人性卓琐的危险.<莫合烟>和<古尔图荒原>这两部中篇小说以其对大漠生活贫瘠的展示,有效地避免了这种危险,具有浓烈的"底层写作"性质,探索出了浪漫写作的另一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1978年12月18日,党中央召开了扭转乾坤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文学艺术总是得风气之先,只要你不有意去扼杀它,它总会在“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气氛中嗅出些什么新鲜的空气,从而形之笔墨,成为精神界之先导。1978年8月11日,正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读书的卢新华,在是日《文汇报》上发表了小说《伤痕》,它揭露了极具典型意义的“文革”中的一个悲剧,从而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从此,“伤痕文学”便成为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共名,卢新华亦将因《伤痕》而名震遐迩。然而,他并没有背起大紫大红的作家的包袱。他到美国留… 相似文献
11.
红柯以对大漠风光和刚烈生命的描写崛起于当代文坛,但其浪漫小说也存在遮蔽大漠贫瘠与人性卑琐的危险。《莫合烟》和《古尔图荒原》这两部中篇小说以其对大漠生活贫瘠的展示,有效地避免了这种危险,具有浓烈的"底层写作"性质,探索出了浪漫写作的另一模式。 相似文献
12.
汪志彬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6):87-89
刘庆邦的小说始终关注着中国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和精神面貌,他的很多作品抒写了乡村美好的人性,但他也不吝笔墨,大胆揭露并批判了现实乡村道德操守的退化。他的中篇小说《我们的村庄》就是把笔触深入到乡村深处,揭示了传统诗意乡村的现实困境,表达了作家对当下中国农村现状的忧虑。 相似文献
13.
康濯同志的中篇小说《水滴石穿》,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作品写于一九五七年春天,发表在同年《收获》创刊号上,当时受到文艺界的重视和不少读者的赞扬,有的电影厂和剧团还准备改编上演。后来由于反右斗争的扩大化,小说遭到了不应有的批判,甚至有人把它当成毒草打倒。可是,谁能想到这部被埋没了二十多年的作品,今天还能和广大读者见面呢?真是水滴自有石穿日,鲜花终有重放时!这就说明,对一部文艺作品的评价往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劳马较早时期创作的《抹布》、《伯婆魔佛》、《傻笑》、《烦》、《抓周》等五部中篇小说的文本细读,考察作家独特的艺术品质,并从中析离出作家独特的历史和哲学思辨,更透彻地理解当代中国乡村与城市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5.
论新时期中篇小说的创作邝邦洪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中篇小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开拓的题材和主题,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作家建树的艺术风格,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所取得的成就引人瞩目。一新时期中篇小说在讨论以实践检验真理标准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描写农村改革题材的文艺作品中,青年作家贾平凹去年以来连续发表的三部中篇小说《小月前本》、《鸡窝洼的人家》和《腊月·正月》(分别载《收获》去年第五期,《十月》今年第二、四期),尤为引人注目。这三部作品,不仅以其独有的清新细腻而又富有诗意的笔调,描绘了秦川商州山地野旷灵秀的美丽风光,纯朴古雅的风土人 相似文献
17.
《故事的乌塔》(哈斯巴拉作,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出版),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蒙古族穷苦牧民的儿子小巴特尔怎样在斗争中成长起来。 以反抗压迫、打击侵略者为题材的蒙古族文学作品已不乏其例。但,一种文艺作品的题材,并非只有千篇一律的内容,它仍包含着现实生活的广阔性和多样性,由于作者的生活积累、艺术风格、处理手法不一,即是反映同一题材,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写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东西。《故事的乌塔》的作者,努力开拓自己生活的矿藏,发挥自己的艺术风格,反映的虽是许多作品写过的题材,但不落俗套,而是把民族特色、儿童情趣、时代精神融为一体,取材于时代风云,着眼在儿童心理,体现出民族气质。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写作中,比较著名的小说有杨绛的《洗澡》、尤凤伟的《中国1957》。新世纪以来,一些学者型的作家继续创作出一批知识分子小说,如深圳大学南翔的《博士点》、中南大学阎真的《沧浪之水》、重庆师范大学莫怀戚的《教案》、甘肃农业大学史生荣的《所谓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汤吉夫的《大学纪事》,笔者将其命名为“‘大学’小说”。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的中篇小说以综合化、一体化的新颖样式大大地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这可以从两方面加以概括:1、在保持原有基本叙述框架的同时,力图从微观、中观、宏观的更高层次上,纵向展开语象涵盖的能量,使其有更强的内聚力;2、从横向展开诸多文学样式(亦曰"文体意识")的交融、互补、沟通.更精湛准确地传达出当代人对整个世界的总体把握与独特领悟.在文体的交叉中,使其显现出更具形式美的外聚力.一中篇小说拓展的纵向叙述形态的特征有二:其一,以反伪、择善、求新为道德线索轨迹,以理智约束感情,客观冷峻地深入探讨情感的各种表述方式;其二, 相似文献
20.
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87级(一)班在任课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结合中国当代文学课的教学,于今年六月中下旬召开了近期中篇小说讨论会。会上,有十二位同学对发表在去年和今年各大刊物上的部分中篇作品作了分析评论,大家就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形象及表现手法诸方面表现出来的近年中篇小说创作的基本定向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的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