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语动结句的论元结构取决于动词事件和结构事件的次论元结构.一般情况下,两个事件各有的论元必须在动结句中得到全部实现;两个次论元结构中的语义角色若有重叠,则共享同一个有语义标记的位置;句尾表示结果的形容词或介词短语可作宾语补足语或主语补足语,或描述运动实体的终态,或描述运动的路径.比较特殊的情况是分属于两个事件的不同论元争夺同一语义角色,这时须隐藏其中一个论元,使每一个语义角色分且仅分给一个论元;而当动词意为"体物(液)外排"或"外物内纳"时,作为运动实体的论元因为不言自明也常被隐去,留下一个语义角色空位.  相似文献   

2.
汉语双音合成词结构的非句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前,汉语双音合成词的构词研究中,在处理内容与形式的问题上,采用句法与构词法同一的纯形式方法成为主流。近年来,学界已经感到用这种方法研究双音合成词有明显的局限。汉语双音合成词在结构形式上具有非句法的特性,对构词法与句法采用相同的术语和结构分析法的做法存在问题,构词法应当脱离语法学而进入词汇学领域,并且应接受理论训诂学语义中心的观点,重视从意义的角度来分析双音合成词的结构模式和用法。  相似文献   

3.
被动表述式的论元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句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和句式配价(construction valence)角度分析被动表述式的论元结构,考察被动表述式各种论元的语义类型,指出被动表述式因论元结构的不同,语义结构也随着产生变化,说明语义结构与论元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论元构架的视角,基于论元构架特有的认知优点,如完型整体性、形义配对及隐喻延伸性等,分析了英汉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特征,探讨了中动结构主语、动词和附属语选择限制的认知理据,使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得到了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动补式合成词在汉语中是非常特殊的一类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难点所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需要依照汉语词汇大纲的要求,教师有必要对动补式合成词在汉语词汇大纲中的分布情况和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动补式合成词时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研究发现四种动补式合成词在汉语词汇大纲中的分布情况有所差别,各个级别的汉语学习者在不同阶段也存在不同的难点问题,形成了不同教学阶段的重点,教师可以将各种有效的教学对策结合使用,以引导汉语学习者正确习得动补式合成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6.
Pinker(1999)的回环理论(The Loop Theory)以英语和德语为例,证明句法结构虽可以进入合成构词(复合或派生)但由于他们本身已经不是真正的词,所以难有曲折变化.运用回环理论这一假设,探讨汉语单音节动结式复合词的生成问题,从而证明运用模式联体记忆规则生成动结式复合词比句法说和词汇说更为经济.该生成方式对儿童来说较易掌握.  相似文献   

7.
小议题元准则在一些汉语句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篇论文里,我们主要通过一些汉语例证对题元理论中的题元准则所论述的论元与题元角色之间的关系作了一点探讨。通过这些具体的例证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得出结论:题元理论并非适合所有的汉语句子;题元理论过于严格,以致一些合乎语法的句子也被排除在外,为了解释这些句子存在的合法性,重新审视题元理论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汉语和土家语虽同属汉藏语系,但二者的语族语支不同。通过对现代汉语与土家语常用合成词结构的比较,探讨二者的类型和差异,从而找出现代汉语与土家语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这对研究土家族语言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力先生提出了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来判断动补结构的标准,但是,形式和意义两个标准必须有机地统一.在意义方面,应该从上下字的关系上考察,而不是着眼于上字或下字的词汇意义是否虚化,语法上是否及物.通过考察动补结构上下字的关系可以发现,动补结构上下字之间存在"语义差":上字的行为动作性质强于下字,下字的状态结果性质强于上字,上字的行为动作产生了下字的状态结果.这种上下字之间的"语义差"可以作为判别古汉语动补结构的一个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一个具体的句子总是有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三种结构。就汉语来说,句子的语义结构和语用结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主要探讨汉语句子的语义结构及有关问题。文中首先讨论了汉语句子语义结构的基底─—动核结构以及语义结构中的动核、动元、状元的类别和基干动核结构的类型;进而探讨了汉语句子语义结构及其构成成分投射为句法结构及其构成成分的一般规律和语用限制。  相似文献   

11.
运用词汇语义学(Lexical Semantics)理论考察汉语位移介质动词的论元表达情况,探讨位移介质动词与位移方向动词在论元表达方面的差异,可以揭示汉语部分位移动词在论元表达中表现出的语义因素,并分析出动词家族相似性的基本表现:不同语义类的动词存在着“大异小同”,同一个语义类动词的不同成员存在着“大同小异”.不同动词成员在意义上存在着相互关联,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动结式逐渐被语法化成表示致使—结果的特定语法形式,被语法化了的不是具体的词汇单位,而是一种语法结构或构式,即任何两个没有语义关联的动词只要并列出现在一个句子里就会形成致使—结果的语义关系。动结式里的两个动词各自表示一个事件,每个事件都能表述为一个独立的句子,通过移位和融合等句法操作合并在一起,临时构成独立的动词单位,从而在句法上把分别表示不同事件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实现表达的简约性。因为题元指派首先在底层结构完成,而动结式是表层句法操作的结果,所以动结式的语义关系仍需回到合并前的两个句子里确认。这种追根溯源的底层结构解释,清晰地揭示了动结式表层所呈现的复杂的句法和语义关系,是一种对于动结式的句法派生和形成机制提出的全新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与英语不同,在汉语中同一个放置动词可以具有两个不同的论元结构,并且具有何种论元结构与句子所带的时态标记有关。基于事件性谓词假设,本文提出"事件性特征"的概念,解释了汉语放置动词的双论元结构现象,以及论元结构和时态的关系,并指出了汉英放置动词在论元结构上不同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在蒙古语中主要以四种形式表达。用状述结构表达,有中心语转移与不转移两种;用动词谓语表达,与整体性述补结构的词化有关;用分析形式表达,与补语的虚化有关;用并列谓语形式表达,取决于补语的语义指向。因此,运用语法、语义、语用三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才能合理揭示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汉语心理动词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认为有必要对心理动词进行重新分类。根据心理动词的语义特性,心理动词被分为情感、情绪、感知、认知、意动、使役等6小类。在对各小类动词进行语义分类和句法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各小类之间共有连续统(continuum)关系,它们的句法表现并不是泾渭分明,如某些拥有多种语义的心理动词,其句法表现可以兼跨两个小类。最后,文章就中英文中使役心理动词的不同表达法进行了简要对比。  相似文献   

16.
英语视觉动词:概念的转换和彰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视觉因果事件可以细分为多个阶段,这些次事件在英语中可以用LOOK、WATCH 和SEE来分别彰显.根据不同次事件认知的需求,参与者和与动词有关的认知因子产生各种互动关系.因此,这三个动词有不同的视窗开启方式,并在突显性、详细度、视角方面有不同的表现.这些宏观和微观的认知描述可以很好地解释视觉动词的不同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典型的结果构式是用单一结构表达复合事件,即致使事件,它由使因和使果两个子事件复合而成,这两个子事件分别由述语动词和结果谓语来表达。通过研究发现,英语和目语结果构式中结果谓语的选择受述语动词语义制约,而汉语中动词与结果谓语的组合相当自由。语言之间存在的这种差异,可以根据动词体及致使概念表达上的不同特点给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假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Levin&RappaportHovac(1995)提出的存现句中的谓语动词除非宾格动词之外,也包括其他部分不及物动词(非作格动词unergative)的观点;在提出新的证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所有存现动词都是非宾格动词,具有非宾格性,从而维护了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假设,统一了存现结构中的谓语动词类型,为存现结构的统一解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汉语"表称"类动词构成的S-V-NP1-NP2句子,汉语界普遍认为是双宾语句。但是通过研究发现,这类句子并不符合双宾语句的构句规律,汉语"表称"类动词所构成的S-V-NP1-NP2句子是兼语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