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金花 《河北学刊》2002,22(2):109-111
明清实学 ,是指产生于明中叶至清中叶三百年间的一种以“崇实黜虚”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流思潮。它是这一时期哲学、史学、科学、文学、艺术、考据学等学科繁荣发展的推动力量。明清小说联系社会、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风格 ,使中国小说的审美风格、创作风格有了一个带有根本意义的转变 ,这是明清实学思想与明清小说创作相结合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从先秦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到魏晋南北朝志怪、轶事小说,到唐代传奇,到宋元话本,再到明清小说,中国小说经历了小说艺术的孕育、形成、发展等不同时期,并形成了各类各体小说多元并行的格局.中国古代小说的嬗变与发展,是社会历史、宗教文化、制度文化、审美心理需求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也是小说自身递嬗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古代公案小说与古代判词的文体融合及其美学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怀明 《齐鲁学刊》2001,(1):109-115
判词是一种司法文体,经过漫长时期的发育演进,在唐代发展完备并完成其文学化的转型过程,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学品格,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到宋元时期,它开始与此时发展成熟的中国古代公案小说联姻,并在明代孕育出一种形式独特的书判体公案小说。判词在公案小说中有如下独特的美学品格和表现功能:一是有卒章显志、强化主题的功能;二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三是在作品中起着结构上的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4.
俞为民,1951年生,浙江余杭人,中共党员,文学硕士,南京大学中文系戏剧影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戏曲历史及理论专业,导师钱南扬教授。毕业后留校,一直从事古代文学、古代戏曲、小说的教学与研究。俞为民自1980年以来,已出版专著八部,校注、校点古代戏曲、小说12部,发表论文60多篇。俞为民的学术成就主要在宋元南戏、明清传奇与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研究上。南戏学是戏曲史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宋元南戏的研究中,俞为民主要在三个方面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明清小说与明清江苏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繁荣的江苏经济为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肥田沃土,明清小说对发达的江苏 经济也给予了浓墨重彩的观照。本文在阐发了明清江苏经济对小说文体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后,对 明清小说中反映的江苏经济史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十七封建末期的小说1.明清话本在宋元话本已获得的成就的基础上,明清小说便发展到空前的高度,这特别表现在章?小说上。现在我们先简单论述一下明清话本。我们曾说宋代话本分“小说”、谈经、讲史三种,现存的作品中却没有谈经。到明代,作品主要是“小说”。这个道理很明显,在宋代已推“小说”最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了。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小说史上,唐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生活在这个历史时期的小说家们,广泛汲取前人写作志怪、志人小说而尤其是史传文学的有益养分,积极借鉴当代其它文学艺术门类例如诗歌的成功经验,转益多思,自铸新篇,终于推出了崭新的文言小说新形式——传奇体。唐传奇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第一个高峰的出现,它是古代文言小说成熟的见证。因此,它在中国古代小说首先是文言小说的发展进程中是个划  相似文献   

8.
小说命名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最直观、最直接的外在形式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不同时期小说作家的创作思想和文学观念。论文立足于小说文本,从文化学研究视角切入,探讨明清小说命名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重点阐述明清小说命名与民俗文化、科举文化、避讳文化等之间的关系。“三言”、《金瓶梅》《红楼梦》等小说中的人物命名折射出寄名、七夕“乞巧”等民俗文化;《女举人传》《女开科传》等小说命名包含科举因素,《封神演义》《镜花缘》等以金榜、题名录形式设置“榜”式结构的小说更是与科举文化密切相关;《水浒传》《红楼梦》《七侠五义》等小说中的人物命名反映了明清时期的避讳文化,“避讳”对相关小说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文学发展史、是一部深受中国文化和文学影响的历史。在1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日本文学中每一种新的艺术样式的产生,几乎都与中国文学的薰染密切相关。秦汉六朝时期,中国文学输入日本,促进了日本民族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后唐代文学之于奈良、平安文学,唐宋文学之于五山文学,明清文学之于江户文学,都有过极其深刻的影响,明清小说对江户文学的影响,最为巨大,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一秦汉时期,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已揭开了序幕,这还只限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而实际上,中日关系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公…  相似文献   

10.
邓春玲 《南方论刊》2014,(7):100-101
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爱情主题从六朝志怪小说的"人鬼相恋",到唐传奇的"始乱终弃",从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的"痴情女子负心汉",再到《聊斋志异》的"痴情女子痴心汉"。基本按照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路线,这是古代作家对理想爱情积极思考、努力追求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志人小说论纲──中国小说探源张锦池引言“小小说”之一概念虽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由文学大师茅盾提出的,但中国小说发展史上之有“小小说”却犹如诗歌发展史上之有四言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源远流长的,志人和志怪小说便是它的两种主要形态,而尤以志人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志怪小说发展至魏晋南北朝就已经具备虚构意识了,但志人轶事小说至南朝梁代的殷芸《小说》方才有虚构意识。殷芸《小说》是南朝梁殷芸所撰的志人轶事小说集,也是第一部以"小说"体裁的名称作为作品专名的小说集。受时代背景的影响,殷芸在《小说》中通过对志怪和志人的虚构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学发展现状,其"小说"思想成为志人轶事虚构文学的开端。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时期,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和以《世说》为代表的志人小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后世小说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论述了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的特征、来历、发展、成就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小说中所见藏事的痕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小说中,从唐人传奇到明清章回小说,每每显现藏事痕迹,深浅互异。这现象同古代各时期族群间接触的密度、朝廷对藏事及相关政策保密级别、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的阶段特征都有关系。撰写本文虽局限于材料不足,但对展现千百年来中国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世说新语》产生于南朝刘宋时代,它是志人小说的集大成者,是最为成熟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鲜明地体现了志人小说的本质特点,所以它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所谓志人小说是指那些专门记录社会人物的言谈举止、轶闻琐事的小说。实质上它是笔记文学的一个门类,是一种笔记体裁。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情爱描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情爱描写孙秀荣提起中国古代文学,人们往往想到唐诗宋词,想到明清小说,甚至想到先秦散文,想到元代杂剧,却很少想到魏晋南北朝。的确,魏晋南北朝不是产生文学高峰和文学巨人的时代,它既没有唐诗宋词那样举世瞩目的辉煌,也没有施耐庵、曹雪芹那...  相似文献   

17.
明清小说评点对中国叙事学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小说评点关于叙事方式的论述,指明中国小说的源头之一是史传文学,尤其是《史记》在叙事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影响了历代叙事文学,特别是明清小说。史传文学与明清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血缘关系,主要表现在两者都是由一系列单元结构组成的,但明清小说又突破了《史记》的形式局限,形成一个以单元结构为基础的有机艺术整体。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三国演义》《水浒传》和《金瓶梅》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形态的发展阶段,即由虚实相融到以虚为主以至完全虚构。这三部小说在创作实践上丰富并发展了中国叙事学,而明清小说评点则是在理论上予以总结升华,使其具备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8.
志怪、传奇传统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逄增玉 《齐鲁学刊》2002,3(5):79-86
志怪与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重要文类 ,同时也是中国小说重要的叙事传统。这种传统在以反传统为发端的中国现代文学中并未消失 ,而是得到了相应地继承和创造性转化。在鲁迅的历史与神话题材小说、沈从文和后期浪漫派小说、左翼文学和解放区文学中 ,都存在着传奇与志怪的叙事特征 ,这一现象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有意味的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19.
从唐传奇到话本小说之嬗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传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小说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1]宋人洪迈说:“唐人小说,小小情事,凄婉欲绝,询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2]唐传奇对后世诗词、小说、戏曲、讲唱文学诸多文学样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就唐传奇在话本小说中的嬗变情况加以探讨。话本小说包括宋元话本与明清拟话本,两者的划分,我们主要参照谭正璧《话本与古剧》、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欧阳健、萧相恺《宋元小说话本集》等书。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说话就是讲故事。上古时代,已经出现讲故事的说唱文学,如《苟子…  相似文献   

20.
1997年5月7日在华中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举行中文、英语专业6门课程备课会,来自湖北教院、湖北大学、武汉教院和湖北师院的有关任课教师参加了备课会,由各课程教材主编组织教师讨论教学目的要求、教材重难点、授课方式、课时安排与考试题型。现集中将各门课程备课讨论意见和教材处理意见分述于后。《明清小说史》明清小说是明清时代文学的代表性成就和代表性文体,是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重点,现就教材《明清小说史》之编撰特点及学习重点与方法作一些说明。绪论完成三个任务:一是通过“小说”概念之贬损含义的挖掘,说明中国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