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唃厮啰吐蕃政权与周边民族的联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厮吐着政权是11世纪初兴起于今青海、甘肃地区的政权。如果从明厮咕1032年起正式迁徙青唐(今青海西宁市),摆脱了一些部落大首领的控制而自立算起,至1104年北宋军队再次攻下青唐城为止,这个政权共存在了72年;如果从境厮晖12岁时(IOO年)即被河煌地区大首领迎立为赞普算起,则这个政权共存在了95年。在确厮晖政权存在的近百年时间里,它曾与北宋、西夏、甘州回悄、龟兹回销、于门政权(以后发展为喀喇汗王朝)等民族或政权发生过密切联系,并先后与回鸡、西夏、契丹等民族联姻,建立了联盟。这对购厮咕吐着政权的巩固,对发展与各民…  相似文献   

2.
<正> 北宋初,特别是(口角)厮啰政权时期,青海境的吐蕃人中,封建领主制已取代奴隶制居于主导地位。北宋末年,宋王朝对河湟地区实施了近30年的统治,并向这一地区迁来了一批汉族农民。北宋的封建地主制经济制度对河湟吐蕃人产生了强烈影响,以至数万户吐蕃人“愿比内地”,即情愿接受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期间,青海东部租佃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弱化,但尽管如此,与中原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的距离。金和西夏统治河湟时,生产方式大体保持了北宋末的水平。至于河湟农业区以外的广大地区,长期以来以游牧为生,受汉族地区经济制度的影响相对微弱,其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仍盛行部落领主制,部落属民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强烈。  相似文献   

3.
北宋时期的确厮罗,对青海历史的发展曾经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所建立的吐蕃政权长期以来与赵宋王朝友好相处,沟通了汉蕃各族人民的交往,促进了双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加快了青海落后地区的历史进程。认真叙述当时确厮罗政权与赵宋王朝使节的交往,是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环节。本文仅就双方使节的交往、所贡物品以  相似文献   

4.
1<突厥语大词典>成书于11世纪70年代,这个时代正是中原地区、今新疆和中亚地区的政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之后,我国进入了政局动荡的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在这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由于国家的不统一中央王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力量遭到很大削弱,从而造成了在西域地区主要以今吐鲁番为中心的高昌王国和以今喀什为中心(同时中亚的巴拉沙衮为另一中心)的喀喇汗王朝等地方政权分治的局面.在喀喇汗王朝境内,生活着操突厥语的各个古代部族和部落.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公元一一四○——一二○七年),山东济南人,字幼安,号稼轩。他不唯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爱国文学家,而且是南宋的一位颇具法家思想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一二五年,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女真贵族建立的金王朝在灭掉契丹贵族建立的辽王朝后,继续向南进攻,占领了中原地区,掳去北宋王朝的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宋朝宗室康王赵构逃到江南杭州,建立了南宋偏安政权。但金王朝继续南侵,严重威胁着南宋王朝的统治。在此情况下,投降还是抗战,卖国还是爱国,继北宋以来,仍然是儒法两  相似文献   

6.
唃厮啰政权是吐蕃王朝分裂后在青海地区建立的藏族地方性政权,政权下辖各部落的关系主要以"立文法"的形式体现.另外唃厮啰面临着与宋朝之间的民族关系调整问题.同时,宋廷对处理藏族(当时称蕃部)关系注重法律手段的运用,一些较为灵活的法律措施在调整蕃汉民族的关系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主要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和<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中的资料,结合<宋史>中的内容,对这一前人尚未展开研究的问题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7.
论北宋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北宋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政策姚兆余北宋时期,在我国西北地区辽阔的地域上,分布着吐蕃、回鹘、党项先等少数民族。他们或以部落形式散居,或以独立政权形式存在,与北来王朝保持着不同程度的联系。近年来,学术界在讨论北宋与西北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时,忽略了探讨北...  相似文献   

8.
于阗花马考——兼论北宋与于阗之间的绢马贸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梅村 《西域研究》2008,4(2):44-54
20世纪初,新疆和田以北沙漠的丹丹乌里克遗址发现许多于阗马壁画和木板画,年代约在唐代晚期.近年中日联合考察队在和田又发现一批于阗马壁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壁画表现的于阗马,与北宋李公麟<五马图>所绘于阗马如出一辙.晚唐以来,于阗久陷吐蕃,与中原一度失去联系.直到五代时期,于阗人才通过沙州(敦煌)与中原有了间接联系,后梁赵喦<调马图>所绘于阗马,可能是沙州使者带到中原的.公元10世纪晚期,中亚伊斯兰政权--黑韩王朝不断向于阗发动圣战,并在公元儿世纪初摧毁了佛国于阗.不过,黑韩王朝统治下的于阗人仍与中原保持联系.于阅与汴梁之间丝绸之路出i北宋丝绸和李公麟<五马图>揭示了这段史实.  相似文献   

9.
唃厮啰政权是吐蕃分裂割据时期在西北地区建立的一支强大的吐蕃地方政权,而有关该王朝的史料在藏汉史籍中都非常少见。唃厮啰作为青唐王朝的奠基人,在现存的藏文史书中却没有关于他明确的记载,在汉文史籍中也只是简约的介绍并没有详细资料。本文对相关藏汉史料进行对比、分析,对唃厮啰的身世和名称加以考证,力求贴近史实。  相似文献   

10.
奚族与突厥族都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公元6世纪,突厥族建立了盛极一时的政权,统治大漠南北,奚族曾役属于突厥政权.隋唐时期,双方关系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变化过程.隋唐王朝对奚族与突厥族的一系列民族政策是影响奚族与突厥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奚族在突厥族与隋唐之间依附不定,以求得自保.探讨奚族与突厥族的关系,对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古代北方民族与中原政权的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北宋历史条件下的宦官权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历史条件下的宦官权力分析裴海燕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建国之初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巩固统治,改变晚唐五代以来君弱臣强的局面,避免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由于北宋初年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以及当时面临的严峻形势,宦官作为...  相似文献   

12.
金政权是继拓跋、契丹在我国北方建立魏、辽之后,由女真族统治者阿骨打领导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使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出现了南北暂时相持的局面。 女真族在公元一一一四年,由于不堪忍受辽的残暴统治,举起反辽斗争的义旗,并于公元一一二五年灭亡辽政权,最后从辽的统治下摆脱出来。女真奴隶主贵族为了把战争继续向南发展,紧接着便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北宋,在公元一一二七年春灭亡了当时腐败不堪的北宋  相似文献   

13.
金朝时期所辖的陕西五路,在历史上亦称作秦陇。秦陇自周秦以降至唐中叶,一直是历代中原统一王朝的政治重心所在。唐末五代以来,随着政治重心向东、经济重心向南发展,秦陇一变而为中原统一王朝的西北边区。不过北宋时期因与西夏文兵,秦陇首当其冲,国防战略地位亦是举足轻重,因而从周秦到北宋,历代统治者都曾大力经营该地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元112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率众揭竿而起,推翻辽朝建立大金政权,次年灭亡北宋,至1131年金朝奄有北宋原陕西之地。那么金朝对陕西经营的如何呢?目前似无人讨论,故本文试作探讨,略称管见。  相似文献   

14.
藏族是祖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民族之一。据藏文文献记载,西藏各地自古就有人群生活,六世纪以前,藏族过着漫长的原始社会。公元六世纪初,聚居在今山南地区雅隆河谷的雅隆部落兴起,先后兼并邻近各部落,逐步统一西藏地方,到公元七世纪初,建立了强盛的吐蕃奴隶制政权。公元六二九年,松赞干布继任赞普之后,平息内乱,迁都吉雪卧塘,创立文字,建立各种制度,巩固了统一的王朝,求婚于尼波逻和唐朝,聘娶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特别是文成公主入藏以后,拉萨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从  相似文献   

15.
试论宋、夏战争中双方战略地位的转化王天顺西夏王朝是久战之国,它和周边各民族国家、政权和部落部发生过战争,其中,与北宋的战争竟长达140余年。两个不同民族政权之间这样旷日持久的军事对抗,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已往史家多盛称西夏军力之强。比如清人徐部的...  相似文献   

16.
隋、唐、五代、宋王朝对西南各民族地区的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唐、五代、宋王朝对西南各民族地区的经营尤中一、隋朝对西南各民族地区的经营公元五八一年,杨坚从北周宇文氏手中夺取政权,在北方建立了情王朝。公元五八九年,隋灭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自东晋以来甫北分裂二百七十二年之久的政治局面。隋朝统一内地之后,接着便展...  相似文献   

17.
西夏是我国北宋时期以党项羌族为主体民族,在今宁夏、甘肃、陕西、内蒙古等部分省区建立的一个封建割据地方政权,历时190年(公元1038—1227年),如按《宋史》所载:“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夏州政权算起,历时347年(880—1227年)。党项族原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与吐蕃关系极为密切。公元七世纪时,吐蕃在青藏高原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党项羌人不堪其统治,向中央政权提出内徙的请求。唐僖宗时允其内徙,从此党项族与汉族长期相处,汉  相似文献   

18.
刘建丽 《西域研究》2007,492(3):13-20
两宋时期,在西北地区活动的吐蕃、回鹘、契丹等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西凉府吐蕃六谷联盟是"蕃汉联盟"。世袭首领与册封官职并存;唃厮啰政权是以部落为政权的基层组织,"国主"与"议事厅"是其政治特色;高昌回鹘采用王制;甘州回鹘实行部落领主制,官号沿用突厥语名号,但兼采汉制;喀喇汗王朝的政治体制是双王制与封地制;西辽继续实行"两部制",制定了禁止分封土地、中央控制军队、减轻赋税、实行羁縻等基本政策。这些民族政权机构、政治制度及其政策等,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相似文献   

19.
论唐宋元王朝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唐宋元王朝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姚兆余秦汉以来,如何治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一直是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者倍感头痛的难题。这不仅仅因为西北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统治秩序能否保持着良性运作状态,更为重要的是,西北民...  相似文献   

20.
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相继出现过五个割据政权,即汉族张轨建立的前凉(公元301—376年),氐族吕光建立的盾凉(公元386—403年),鲜卑族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公元397—414年),汉族李嵩建立的西凉《公元400—420年),匈奴族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公元401—439年),史称五凉,统治河西近一个半世纪。这一阶段,中原地区战争连绵不断,社会经济和文化都遭到严重破坏,而河西地区却相对安定,不但汉族的经济文化在这里得以保持,而且这里也成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尤其是凉州,是中国北部的文化中心,它对北魏的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西晋永嘉之乱,中原魏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