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以挽救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先后组织和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革命的枪声。在三大起义的影响和推动下,在短短的两三年内,  相似文献   

2.
2009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魏文享著《国民党、农民与农会:近代中国农会组织研究(1924--1949)》一书,该著以1924—1949年期间国民党领导下的农会组织研究为脉络,体例上划分为传统乡村组织与新式农会的兴起;革命化政党与农民组织化道路;国民党执政后的农会重建;农会的组织结构及其运作;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七年,是中国政治历史舞台上风云变幻的一年。这一年,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相继发动了“四·一二”、“四·一五”.“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向大革命的盟友——中国共产党和广大革命人民,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我们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反抗,这是摆在党和革命人民面前的,决定生死存亡的两条道路! 一九二七年下半年先后发动的“八一”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正是我党领导革命人民选择武装斗争的方式,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英勇反击。 对于党的历史上暴发的这三次武装大起义,历来一概而论者多,分析比较者少。本文拟就它们在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革命道路的探索,历史意义与评价等方面的得失异同作一粗浅比较。  相似文献   

4.
黄禹康 《中华魂》2013,(7):50-52
余贲民是湖南省平江县早期共产党员和革命武装的创建人之一,曾与毛泽东一同组织秋收起义,又一起上了井冈山,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他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创了井冈山红军的后勤工作,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秋收起义部队连连受挫,辎重尽失,给养断绝。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退据台湾后,出于反共和寻求美援的需要,一度支持自由主义杂志<自由中国>的创刊,该杂志成为从大陆四散的自由主义者在台湾集结的据点.在反共的前提下,自由主义者以<自由中国>为阵地,多方面对台湾国民党的威权统治提出激烈的批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治主张.而当自由主义者与台湾本土精英结合准备组织新党之时,国民党拘禁雷震,<自由中国>停刊,台湾自由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相似文献   

6.
1927年9月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行动,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一个重要标志。此次起义虽在初起阶段受挫折,军事上遭到失败,但最终取得了胜利。这种胜利,无疑是全党革命政策转变的胜利,但更直接的是毛泽东在领导起义的过程中引兵井冈的结果。正是“引兵井冈”,中国共产党才成功地寻求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进而通过这条道路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由此,笔者认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就其意义而言,虽是多方面的,但其真正的伟大意义,应该在…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实行野蛮的屠杀政策,许多党的优秀干部、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惨遭杀害。为了挽救革命,党在汉口召开了“八·七”紧急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会议号召各地党组织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工农武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国民党总裁制确立的必然性,一是蒋介石不断膨胀的权欲与国民党封建独裁统治需要的"天然"结合;二是国民党当时强化其组织,消除内部组织松懈、纪律废弛等弊端的现实要求;三是国民党加强和巩固自己统治的需要.其总裁制确立的现实可能性,一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所造成的严重民族危机给它创造了客观条件;二是蒋介石已具备了充任国民党总裁的主观条件;三是全国人民及各种政治力量"拥蒋抗日"为其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国内氛围.  相似文献   

9.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而于一九二七年八、九月间举行的两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它用武装的革命来回答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反对反革命的武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广州起义,距今整整五十周年了。五十年前,英勇的广州工、农、兵革命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震撼世界的武装暴动——广州起义。这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叛卖革命的卑鄙行径和屠杀政策的有力回击,是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深刻批判,也是中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1.
湘赣边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一个重要标志;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也是人民武装革命胜利的转折点。卢德铭是湘赣边秋收起义的组织者、领导者之一,这是人们都知道的。卢德铭是“最早为革命捐躯的我军将领”,他在秋收起义前后做了哪些工作?有过哪些重大贡献,多少年来却鲜为人知,其作用估计不足。值秋收起义65周年之际,特对卢德铭在起义中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史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领导权问题进行了讨论.有人认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以共产党人参加到国民党内而形成的,发号施令的是国民党,国民党人数多,势力大,掌握北伐军指挥权的是蒋介石,所以就认为这次革命战争,应当是国民党领导的。也有的人只是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这样一原则出发,推论式地证明,这次革命战争完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还有的人认为,这次革命战争是在国共两党合作之下进行的,所以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领导的,国民党掌握主要的领导权,而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伟人长眠五洲哀,丰功伟绩全球赞。”今年九月九日,是秋收起义五十周年,也是毛主席逝世一周年。我们在纪念秋收起义这一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光辉篇章时,更加深切缅怀毛主席的不朽功勋。这场在当时震撼全国、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秋收起义,是毛主席亲自组织和领导的。在起义的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毛主席运筹帷幄,指引这场起义沿着胜利的航向前进,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一、大革命失败后怎么办?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大地上风云突变,山河改颜,“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于井冈山时期军事斗争的研究视角逐渐从秋收起义和湘南暴动对井冈山斗争的作用、上下井冈山、井冈山斗争时期重要战役的介绍,更多地向红军的创建与发展、红军的组织建设、红军的会师、红军的军事失败等问题转移,内容不断丰富与深化,学术性越来越明显,并取得显著的新进展。今后我们不妨跳出井冈山来看井冈山,不能仅限于井冈山红军与国民党军的军事作战研究,而要开拓视野,根据时代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对井冈山时期的军事斗争进行新的学理诠释。    相似文献   

15.
牺盟会是抗日战争前后国民党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和中国共产党组建的一支特殊的抗日联盟组织。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不仅表现了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日本大规模侵略中国前夜时阎锡山思想认识的变化 ,表现出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阎锡山与国民党中央政府对日本对红军的不同态度及他们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而且反映了中共中央、中共北方局对国民党合作政策不断修改的过程和中共党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面具体操作时极大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透射出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实际抗日合作的重要一面。  相似文献   

16.
黄埔军校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创立的.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创立的过程中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促成孙中山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谈,达成了创建军校的最初共识;帮助孙中山总结经验教训,坚定其改组国民党和建立革命军队的决心和信心;选拔优秀教官和学员,为黄埔军校建立奠定组织基础;为共产国际、苏联的援助创造条件,促成黄埔军校的顺利筹建.因此,中国共产党对黄埔军校的建立具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7.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她是以城市暴动,充实力量,然后南下,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以实现第2次北伐为目的的。起义部队没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和建立工农政权的目的,而是打着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和国民革命军的番号,“暴动时要藏着国民党的帽子”①。起义  相似文献   

18.
今年九月九日,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秋收起义五十周年和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我们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到了秋收起义的策源地之一——修水,进行学习调查,通过参观烈士纪念馆,进行访问座谈,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秋收起义在中国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是我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一次伟大革命实践。没有秋收起义就没有中国工农红军的建立,就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没有燎原全国的烽火,就没有中国人民的解放,就没有胜利的今天。  相似文献   

19.
1924-1928年间,小资产阶级问题成为国共两党和中国知识分子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国际和中共曾判断,中国人口的大多数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不能接受中共的领导和纲领,因此力图发展出一个能代表小资产阶级并与中共密切合作的国民党“左派”来领导国民革命;国共分裂后,一些既不认同国民党反共屠杀,又不认同工农武装暴动的知识分子,在论证小资产阶级革命性的基础上,展开对中国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探讨;而中共则为确立自身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开始在政治和文化领域批判小资产阶级意识,由此将“小资产阶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阶级分析概念,转化为一个指向内心的意识形态批判概念,开启了中国革命中的政治主体自我反思、自我约束的历史进程,也从一个层面展现出中共政治组织与政治文化的独特机制.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后期,美国为了应付国民党垮台后的局面,决定从中国内战中"脱身",逐渐远离国民党;而国民党蒋介石为挽救失败的命运,同美国进行了反"脱身"的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