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逝》是一篇独具艺术特色的小说,作者吸收了中西方小说各自所具有的长处,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小说风格。作者虽然通过人物内心的独白来展现其性格特征,但在进行心理刻画时,与西方作家擅长的心理描写不同,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外貌及环境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又往往通过主人公的主观感情的关照来进行,并利用典型环境、特定气氛的渲染以及典型的细节描写来渲染悲凉的气氛,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从而避免了那种旁观者的冷静描写。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任何时代的哲学都存在一个主题,这个“主题”的含义是指该时代哲学思考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都是对这一主题的思考,因而它是哲学思考的对象。但这个对象又与我们常说的研究对象不同,比如说思维是任一时代任一哲学都必然要研究的东西,也就是说它是哲学研究的一般对象,但它并不是哲学研究的一般主题,它只是近代哲学的主题。且作为近代哲学主题的思维仅指思维的成果──知识、思想或观念。作为主题的对象和一般对象的差别在于:作为主题的对象同时又是该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特定哲学思维展开的具体进程来看,一般对象如果要…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哲学的重要特点是揭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精神”及“精神世界”的概念在俄罗斯哲学中有特定含义,“精神”与自然心理、“精神”生活与内心生活有本质区别:“精神”不同于“心理”,它是超越于自然之上的灵性,然而精神也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神秘的主观体验,它具有独立的实在性。而“精神世界”则内含着无限的自由及其矛盾和悲剧。文章剖析了精神的客观实在性在现实中容易被否定的原因,并指出了俄罗斯精神哲学对现代生活的启发,使人们认识到精神和精神世界不仅是幻想或反映,而且也是人的生命经验内部的一种客观实在,提醒人们不要让物欲淹没了内在生命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冰 《兰州学刊》2008,37(4):18-21
丹托提出的“艺术的终结”的命题国内已有探讨,但对他提出这一问题背后的哲学立场鲜有人提及,文章认为,他的哲学立场是与他的基本艺术哲学设问“两个感觉上一模一样的物品,为什么一个是艺术品,一个不是?”有关,他对艺术与生活二元划分以及艺术的历史性与艺术本质关系的探讨都与他的基本设问相辅相成,并最终推衍出“艺术的终结”命题。因此,“艺术的终结”的提出是其艺术哲学逻辑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在《唐人街》中宣泄了对美国文化和物质文明的赞美和惊羡之情 ,以及对故国和故国传统  文化的留恋与怀旧思绪。他在小说里精心设计的“中西合璧”,就象一个用西方的面粉、牛奶、糖等原料造成的一只大蛋糕 ,上面装饰了一些中国式的花纹而已。这样的“中西合璧”,只不过是林语堂一厢情愿的产物。而他对纽约唐人街上的洗衣工和开餐馆的人们的生活也并没有太多了解 ,所以他对他们的描写 ,使人总觉得“隔了一层”;作者更多地是以他童年时期在故乡一家人同舟共济、相亲相爱的人生经历为素材 ,描写着老汤姆一家在纽约唐人街同样同舟共济的“创业”历程的。而林语堂“精于算计”的过于理性化的头脑 ,使得他常常不自觉地用散文化的笔法创作小说 ,这不仅使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显得有些苍白 ,还使得他有时会不自觉地违反小说领域里的“游戏规则”,造成小说文本的“硬伤”。  相似文献   

6.
汉民族与女真人之间的民族斗争 ,是明清之际时代变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的章回小说作家 ,以小说创作的形式 ,记载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汉民族民族心态的变迁 ,以及明清之际章回小说中的民族心态 ,即对辽东战事必胜的自信和对“四夷”文化落后的鄙视 ;对入侵者和卖“国”者的痛恨和对本民族英雄人物的歌颂 ;对周边“附属”小国的统帅心理。同时 ,明清之际章回小说中对民族心态的描写 ,还给后人研究与了解当时历史剧变与民族冲突对人们生活与心理的影响 ,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史料。  相似文献   

7.
试论刘震云小说的闹剧冲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震云小说充满了“广场语言”的游戏、荒诞意味和对现实秩序的解构和否定,但是,民众的“群体意识”和“权力认同”心理又使“广场语言”处于一种荒诞的无意识和反讽状态,这种意义的逆转形成了刘震云小说强烈的闹剧冲动。这种“闹剧冲动”不仅指他小说语言自身的倾向,也包括他小说中处处存在的闹剧场景,同时,也可被看做是刘震云对人类的普遍存在状态的哲学认识。  相似文献   

8.
矛盾对比是审美心理法则。对比是作家与艺术家特别重视的技法。鲁迅小说也大量运用了对比描写,显示了他的艺术个性与美学风韵,也给予读者以独特的美感。 一 人物描写是小说创作的核心。这种描写是多方面的,包括肖象、性格、情感、心理等等,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肖象描写。对比手法,往往使人物形象,具有特别强烈的感染力。如鲁迅《故乡》作品中的杨二嫂。年轻时的杨二嫂“擦着白粉”,终日坐在豆  相似文献   

9.
大凡伟大的小说家都能抓住人物性格和心理描写这个“关键”。托尔斯泰作为心理描写大师已为举世公认。我国伟大作家茅盾从他的处女作《蚀》问世起,就以其长于心理描写的特色为批评界注目。茅盾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不仅师承外国文学,特别是托尔斯泰小说创作中的心理描写的技巧,而且融汇本民族的描写手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许多有关茅盾的专著、专论每每涉及茅盾的心理描写,但系统的、全面的考察似不多见;同时,国内外评论家大都只注意到茅盾和左拉、巴尔扎克的关系,而对茅盾与托尔斯泰的关系研究甚少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比较茅盾和…  相似文献   

10.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物件等所做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点是于细微处见精神.真实的、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刻化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细节描写要做到真实、典型、细微、传神.细节的真实,是现实主义的重要特征,作为现实主义大师的巴尔扎克,他极为重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巴尔扎克曾这样写道:“当我们看书的时候,每碰到一个不正确的细节,真实感就向我们叫着:“这是不能相信的!如果这种感觉叫得次数太多,并且向大家叫,那么这本书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了,获得全世界闻名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实.”(《巴尔扎克论艺术》)他甚至认为,“小说在细节上不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人间喜剧》)在艺术实践中,巴尔扎克注意细节描写,同时也善于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细节来描写环境,刻化人物,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历来的评论家们对他作品中细节描写都赞不绝口,恩格斯在给哈克奈斯的信中谈到现实主义时,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例,也包括曾对他细节描写的充分肯定.《守财奴》不过是从长篇小说《欧世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节选的一节,既无完整的故事情节,又无戏剧性矛盾冲突,篇幅也不长,但它的人物却维妙维肖,呼之欲出,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力于丰富而真实的细节描写.《守财奴》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中国第一个不单纯地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和时空逻辑去创作小说的作家。他的小说,大都“不是根据一个完整的故事来布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第85页),而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通过生活的几个片断、场面、插曲来安排,时间空间跨度大,场面跳跃转折突然、快速,使故事尤如,倾泻江河雪浪奔冲,吐艳喷红。但同时,他的小说,“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且介亭杂文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还表现在(除少数的几篇外)有“反复”的叙述、描写、抒情,让某些场景、情节、细节、人物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正> 《老张的哲学》是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优秀长篇小说之一。它在老舍小说的创作道路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一) 《老张的哲学》奠定了老舍以后的小说创作以市民、特别是以北京市民为描写对象的基础。作家的整个创作过程,是一种艰苦的探索过程:在探索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探索主观世界。他既要寻求自己独特的创作个性,也要探索适合于发挥个人特长的客观世界。“作家总是选择与他的创作风格一致的题材来写。”(老舍:《题材与生活》)老舍选择的是市民生活、特别是北京的市民生活。他的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大都属于这一部分。市民,是个范围十分宽阔而又极为复杂的社会阶层。其中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有。以  相似文献   

13.
“新现实主义”小说延续了新写实小说的写实手法,真实地描述转型期现实生活,平实地描写经济大潮中处于困境的人们的复杂关系,是90年代文坛上涌动的现实主义浪潮。其不足在于缺少对所写故事的理性思考,缺少对题材的提炼与开掘。  相似文献   

14.
田建民 《河北学刊》2005,25(6):108-112
施蛰存使现代精神分析小说臻于成熟,并把这种理论在小说创作中运用到极致.他偏重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形象化的阐释,对人的双重人格--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进行深入剖析与展现;他继承了破除传统礼教的五四批判精神而"崇欲抑理",用弗洛伊德理论中的非理性来颠覆和解构纲常礼教等既成的道德传统,用审丑的眼光深挖并表现人的潜意识中的复杂情感,把以往小说注重描写行为层面的人进而深入到注重描写心理层面的人.  相似文献   

15.
许多人被教科书上的哲学害苦了 ,以为哲学就是那样的与自己生活无关的玄学 ,其实这是一大误解。真正的大哲学家 ,反而并不认为哲学是玄奥的理论 ,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伽达默这些都是典型的哲学生活形式的塑造者和实践者。但究竟什么是哲学的生活形式 ,却难以找到现成的答案。这里显然也不是详细论证的地方 ,不过 ,从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中 ,我们不难得到三点启示。哲学对于生活的意义 ,首先在于学会思考如何认识自己。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 ,但科学知识是在不断地认识外界 ,只有哲学才不断让人返回到…  相似文献   

16.
在“五·四”以来的文坛上,鲁迅的小说创作独标一帜。在短篇小说方面,他取得的成就是最高的。这些艺术珍品服务于为新生活的呐喊和斗争,猛烈地鞭笞旧社会、旧制度,充满了爱憎分明的感情、深刻的哲理色彩,具有高超艺术造诣。结合鲁迅所写的不少创作谈,本文试图探讨他的小说景物的描写特色。一般说,作家们都以描绘社会环境和社会形象为主,毫无疑义,社会环境更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写进人在其中活动的自然环境,也不失社会环境同样的功能。在鲁迅小说中,景物描写是他描绘的典型环境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我们侧重探讨他的景物描写,不是将景物视作某种单一的、纯客观的存在,而是要重视他怎样把自然景物出神入化地描绘在小说之中。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契在《小说理论》中指出,小说渊源于史诗的传统,但在精神特质上又绝不同于史诗,它“是产生于特定时代的史诗,在这个时代里,生活广阔的包罗万象的整体性已不复存在;在这个时代里,生活的内在意义已成为问题。然而这个时代仍然按照整体性的方式在思考。”在卢卡契看来,小说是“为神所弃的世界”的史诗。小说中英雄的心理是恶魔式的,小说的客观性在于一种业已成熟的人类的认知,即意义从来不能穿透现  相似文献   

18.
小说创作观上消遣消闲和道德训导这样“轻”、“重”的两种偏差,使中古文人把小说当成避世、弃世或用世的工具,而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中古小说往往既不客观——不是社会现实,也不主观——没有作者真实性情。因此,心理描写流于浅陋和伪饰。古代中国是个非人的奴隶之国,没有“文艺复兴”之类的人本主义思潮,影响到小说的便是其中充满了奴性思维的痕迹、命运仲裁的宿命,独独没有“人”的影子。  相似文献   

19.
顾城诗歌与小说的复杂性和神秘性决不是简单的评述所能凑效的。我总觉得顾城总是尽量用最少的词语去抓住世界的本质。“言无言”,“言不尽意”,而这正好是接受者理解本文的天敌。因此,理解顾城总是依靠“悟”,经验常性总是失灵。顾城诗歌中一直惯用的周易式语言,充满神秘,也充满哲理。在他的思想根抵深处,不是东方思想与西方思想的冲突,而是老庄式隐逸哲学与孔儒式有为哲学的尖锐对抗。他思想的全部复杂性体现在诗歌和小说中,也就体现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决绝和残忍上。顾城过早地洞悉了死亡哲学。他能从写歌燕舞中看到魔鬼的面具,从…  相似文献   

20.
动物小说是反映自然的,不仅反映我们的生态环境,更主要的还反映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动物小说中的哲学是“宇宙的哲学”,是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动物种群的宏观认识。动物小说的审美准则也是审美活动中更复杂、更高级的一种审美准则。在沈石溪的《北猿》中,我们就看到了一种比动物故事更广博更永恒的东西:看到了生命的原始意义、生存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生命中可贵的价值标准取向和生活抉择中条件与方向的关系等许多多维的主题意蕴。这一宏阔的文化视野使“白莎”这一动物形象在更高的意义上获得了永恒,使《牝狼》在一般的动物故事之外包孕了更深的哲理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