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怨诗是我国古典诗坛的传统题材,主要抒发深宫女子的愁情怨绪。它萌芽于先秦,成熟定型于汉代,在魏晋六朝得到持续发展,至唐而大盛。《诗经》中的《绿衣》《白华》是宫怨诗的滥觞,汉代班婕妤的《怨歌行》是第一首较成熟的宫怨诗,在宫体诗兴盛的梁陈时代,宫怨诗受其影响,带有几分香艳色彩。  相似文献   

2.
梁晓霞 《兰州学刊》2010,(10):140-142
一般认为,盛唐宫怨诗达到了宫怨诗的极致,从而将唐代宫怨诗推向了历代宫怨诗的顶峰。笔者以为,唐代宫怨诗在初、盛、中、晚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新变风貌,正是这些不同的新变风貌共同成就了唐代宫怨诗,使其成为后世永远无法复制和无法逾越的一座高峰。文章尝试呈现唐代宫怨诗在初、盛、中、晚各个阶段的嬗变状况,并试图从文学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宫廷仕女画的启发等角度揭示其原因;也兼论唐代男性写的宫怨诗与女性写的宫怨诗在情感心态上是以怎样的方式达成了默契。  相似文献   

3.
陆游创作宫怨诗词是有情感基础的,即爱君爱国思想。陆游的宫怨诗词正是在爱君爱国思想的统摄之下,成为了宋代具有批判精神的宫怨题材诗词的代表。在这种爱国爱君思想的指引下,陆游的宫怨诗词批判了摇摆不定的抗金信心,驳斥了屈辱妥协的“和亲”政策,抒发了壮士愤慨,表达了壮士豪情等。当然,陆游的宫怨诗词创作的艺术特色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4.
朴马利阿 《理论界》2005,(9):184-185
在新文学作家作品中,交际花形象反映了追求个性与自由的现代女性意识,但作家更注重通过她们在黑暗社会中的悲惨遭际,表现她们作为女性只能以被男性占有为谋生手段,找不到真正自我与生活意义的不幸命运。这样新文学作家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对不公平的社会体制进行了批判,体现了具有进步意义的女性观与人生观。另外,他们还从不同的角度,塑造出充满个性的交际花形象,从而丰富了作品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歌中表现妇女“幽怨情结”的诗作很多,从其表现内容的细微差别以及作者的身份来分析,这类诗作大致可分为闺情诗、宫怨诗、弃妇诗三类。诗中妇女哀怨凄婉的眼神后面是熊熊燃烧的爱之火焰,是反抗礼教追求个人幸福的渴求。  相似文献   

6.
论实践的多重哲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经典辩证唯物主义主要从认识论角度来理解实践的意义。近来,虽然许多人纷纷把自已的体系冠之以“实践唯物主义”,但对实践范畴的理解却一如既往,并未能有效地解决原有理论体系的内在缺陷。因此有必要对实践范畴本身进行深刻的反思。 笔者认为,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义并不限于为之提供逻辑起点,一般原则和发展途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其他哲学体系一样,在认识论、人本学、本体论等层面上面临一  相似文献   

7.
以铜雀妓故事为历史本事的铜雀台诗通常被看做传统宫怨诗,但事实上,不同时代诗人们对此题材的关注程度、角度和重点都在变化和丰富中.在南朝和初唐铜雀台诗中"宫怨"主题得以确立,缺憾是只悲叹歌妓命运而无问责.中晚唐铜雀台诗发生两重大新变:独特地承载了唐人对奉陵宫人的同情和对活人配陵制度的批判;由宫怨主题转向咏史怀古,由表现对铜雀妓的同情转为对悲剧制造者的批判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尹季 《船山学刊》2003,(2):139-141
《白鹿原》叙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约五十年变迁的神奇史诗,展现了一轴中国农村斑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在这个自足的白鹿原世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生动的、性格各异的女人,她们与其中的男人们一道共同构建了一个极具传统家族文化内涵的“关中世界”。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中三类女性形象的分析,来解读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思考。一、传统家族文化的践行者形象《白鹿原》作品中有着一群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的女性,这一类女性有着中华民族传统妇女的共同美德:善良、勤劳、坚韧,但她们言行举止遵循“三从四德”的严格规范。…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半生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俗世普通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深刻揭示了在以父权为中心的封建宗法社会,作为女性对自身命运无可把握的悲剧;揭露了造成悲剧结局的人性的弱点、阴暗与丑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主体修养论滥觞于先秦诸子,其后内涵不断丰富,至宋已形成集成局面.张耒主体理论中对言德相符的强调,以及对主体精神人格、人生阅历、知识学问等的关注,正是广泛继承和发展前人主体论的结果,也是宋代文学批评中主体论集成特点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刘铁峰 《船山学刊》2008,(2):173-176
中唐诗人元稹。满怀政治热情和功利欲求走入仕途。他为当时倾向革新的社会思潮所激发,在诗歌创作中。一方面张扬自己的政治理想,抒写自己的政治豪情;一方面积极干预现实、指斥时弊、关注民生疾苦。寄寓了丰富的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12.
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和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万柏 《江汉论坛》2003,20(7):115-119
本文运用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总结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的新经验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念的内涵、特征以及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等作了较为深入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3.
14.
在西方思想史探讨正义概念的基础上,罗尔斯指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在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基础上和设定的背景中,超越古典契约论,从道德人出发,确定了正义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基本内涵。从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的理论预设出发,在两个差别原则和优先性原则中,罗尔斯向我们展示了理解正义概念的多重维度。作为现代自由主义代表的罗尔斯的正义观遭遇来自古典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批评,在此基础上,罗尔斯的回应也进一步丰富了理解其正义概念的维度。  相似文献   

15.
受五四新文学家族小说"叛逆与救赎"人物塑造模式的影响,东北现代家族小说中的人物,突出地表现出一种对封建家庭制度的叛逆与对精神家园的拯救相交织的复杂的人性特征,以及以男性为主体的封建家庭中没有自我的边缘人的悲剧性命运.析理和解读这两类人物群体,是探求东北现代家族小说要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论柳永社会角色的多重内涵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宋词坛 ,柳永是一个颇有特点的作家。他以不凡的创作实绩为词 (尤其是慢词 )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奠定了其在词史上的地位。城市新兴文化的铸造、传统文化的雕琢及其个性自觉 ,使柳永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内涵丰富 ,风流自赏的才子词人、疏狂自傲的多情浪子、孤寂自伤的蹇运寒士等多重角色内涵统一于词人形象之中 ,具有独特的文化意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代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在新型国际关系的论述中提出了合作共赢的理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社会共同体思想,尽显中国特色,体现出了共产主义人类文明发展、零和博弈摒弃、中国文化体现、解决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等价值理念,为世界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仲弓的学行包括三个方面:仁而不佞,居敬行简,可使南面。这三者都具有固有的宗教性内涵。"仁而不佞"就是在缄默中去证会神圣实体"天";"居敬行简"就是为神圣实体的到来开辟道路;"可使南面"体现了儒家政教合一的最高政治理想。通过对仲弓之学行这三个方面的宗教性诠释,阐明了儒家"圣""王"合一,且以"圣"导持"王"的基本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九大正式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既包含超越国家利益的全球价值观,也包含解决当下国际社会安全和发展难题的秩序理念。"人类共同价值"蕴含着基于中国与世界关系而建构的身份认同,并提出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的价值原则与"理想图景",其特征需要从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出发,进行认识和理解。国际政治文化是"人类共同价值"得以形成、巩固的根基,但理念所表达的意愿和观念是否具有现实性,需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政策和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影响与示范意义,取决于中国作为一个文明体的崛起。  相似文献   

20.
"鳞爪微露意旨微茫" --评王昌龄宫怨诗的意蕴多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了中国传统批评方法与二十世纪英美新批评的细读法相结合的方式 ,以新的视角体味被誉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之称的王昌龄宫怨诗的婉曲深幽的美学特征 ,更深层次地理解诗歌语言的丰富性以及间接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