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汉时期桂东北地区的交通开发与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东北部与湘楚毗连 ,是岭南与中原内地交通的重要枢纽和中原文化南传的必经之区 ,亦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此 ,自秦始皇发兵统一岭南后 ,便致力于桂东北地区的交通开发和城市建设 ,促进了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率先发展 ,进而带动岭南的开发和越人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一直是不平衡的。少数民族地区一般都落后于汉族地区,如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统一。西汉前期,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越人实行了“和辑百越”的政策。一、“和辑百越”政策的具体内容古越人主要分布在长江和汉水以南的广大地区。早在商周时期,这里的越人部落就已与中原王朝发生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联系。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统一了岭南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西汉建立后,为了处理好和周边少数民族的  相似文献   

3.
试论马援对古代民族地区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史实客观地论述了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在古代民族地区的重要建树:治陇6年,镇抚边众,开渠引水,郡中乐业,开创了安抚少数民族、团结少数民族并与之和睦相处的羁縻政策,为后世封建民族羁縻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经略岭南3年,百越民众“奉行马将军故事”,马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法律形式巩固自己斗争成果的将军,有力地推动了岭南百越地区郡县制和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为岭南地区社会进步和民族和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古代的岭南,大致包括今广东、广西以及印度支那半岛这一区域。从战国以来,史家多将此地区泛称为“越”或“百越”地”,后世治越史者多据文献考证,沿袭史文记载,将岭南的古代居民一概视为越人。随着新资料的发现及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认为先秦两汉时期岭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可明显地分为两大系统,它们应属于不同的民族集团。它们具体地表明了先秦两汉的岭南人,并非是清一色的越人。下面我们试将这两类不同内涵的考古学文化与史书中的有关记载联系分析,探讨其归属。谬讹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5.
一、岭南越族诸称关于岭南古代居民的族称,见于史载的,先秦及秦汉之际,有百越、扬越、外越、陆梁、西瓯、骆越、瓯骆等名称;东汉一代,又有乌浒、俚、僚等称谓。此等名称,其各自的含义如何,彼此间又有什么关系,诚为研究岭南地方史、民族史之一课题。 1、百越历史文献中,“百越”一名,颇多歧义。“秦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挽首系颈,委命下吏。”此百越所指,显系岭南越人。罗泌  相似文献   

6.
南越王国是西汉前期在中国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其国传五代,计九十三年。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 四月,南越国相吕嘉起事,杀南越王赵兴及太后和汉使者,擅自“立明王长男粤妻子术阳侯建德为王”。同月;汉王朝发十万兵分五道击之。元鼎六年(前111年) 冬,吕嘉战败身死,南越国灭亡,汉王朝以其地为九郡。这个事件,是汉、越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拟就这个事件的原因、经过、性质等问题谈点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类型.岭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是稻作文明类型,这里的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的先民适应岭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创造了稻作农业,为人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总之,岭南早期文化是由这里的原住民族的先民创造的.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是壮族开始在中央王朝的统一治理下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处生存和发展的时期.但是,从秦到清中期,岭南壮族及其先民的人口一直占绝大多数,因此, 这一时期我们仍然把岭南视为壮族或壮族先民地区.清中期后直到民国时期岭南汉族人口增多,我们才将岭南的一部分壮族人口比例较大的地区称为壮族地区,并以此为依据来了解和研究壮族经济.一个纯粹的壮族经济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秦汉时期广西壮族地区药物种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是广西壮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自秦始皇于岭南设置郡县以来,大量汉人南迁,与壮族先民(越人) 杂居,中原的先进文化与科学技术也因之大量输入。同样,广西壮族地区的医药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三枚用于针灸的银针及不少的药物,具体地反映了当时针灸术的发展和药物知识的丰富。但关于广西壮族地区古代医药学的情况,很少有人涉及,即便一九八○年出版的《壮族简史》一书,也省略不提。因此,本文拟就有关文献资料,收集广西地区汉墓出土的与医药有关的实物,并  相似文献   

9.
一布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大约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6——221年),古越人在五岭以南建立了静多大小部落联盟,这些部落联盟被泛称为“百越”。从现在布依族分布的地区来看,布依族很可能是从“百越”中的“骆越”这一支发展起来的。汉以后,岭南地区继“越”之后出现了“僚”人。隋书地理志里有“俚僚贵铜鼓,岭南二十五郡处处有之”的记载。由于布依族分布在岭南地区,直到目前很多村寨之中  相似文献   

10.
宋太宗至道三年(977年),置立广南西路,治所于桂州(今桂林市),简称为广西。自此,广西便以行政区划的名称出现了。在此之前,这一片南临大海,北倚五岭,境内多平陆坦途的广袤地域,秦置桂林、象郡;汉改设苍梧、玉林;唐初属岭南道,咸通三年(862年)分置岭南西道。古代这里是越人活动的地区,也是中国古代对外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本文就古代广西的对外交通问题,率尔操觚,略作陈述。不当之处,祈大家匡正。 海上对外交通的启锚地 中国很早就开展了对外交通。有文字记载的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始了陆上对外交通的历史。而岭南沿海的合浦、徐闻,汉代时也能经由南  相似文献   

11.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舆地纪胜》等书记载,唐代岭南是少数民族的聚住区,当时泛称为“僚”或“蛮”。唐末,黄巢统帅的农民起义军,在进行前所未有的流动战争过程中到达岭南地区,得到了少数民族的有力支持,从而顺利地突破五岭天险,进取中原,终于打垮了李唐王朝的腐朽统治。本文系为求索此一历史事件的经过、影响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邓涛  姜晔 《中国藏学》2024,(1):87-96+214
清朝加强对西藏地方的管理经历了若干阶段。西藏地方发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使得清朝不得不从直省地区调拨人力和物力以经略西藏。尽管清代陕西地区与西藏并不接壤,但由于陕西是中国古代经略西北边疆的传统重地,加之陕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较好的自然条件,这使得陕西一度成为清朝经略西藏的中枢和前沿。清代时,驻扎西安的陕甘总督(川陕总督)曾经深度参与清朝经略西藏的进程,在清朝管理西藏、保障出入藏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西藏事务也是清前期陕甘总督辖区变化的主要原因。清代陕西地区在军事力量、后勤供应、交通保障等方面支撑着清朝统一和管理西藏,体现了陕西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反映了直省地区特别是边缘直省在清朝治理边疆地区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骆越民族的族源及族属问题是百越民族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世纪20年代以来所出土的大量考古资料,为此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与实证。战国以来,在涉及岭南的古籍中,史家多将这一地区泛称为“越”或“百越”地,后世治越史者多相沿承袭,将岭南民族一概视为越人。随着新资料的积累及南方民族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大量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方面的材料证明,骆越虽有“越”称而并非越人,从族源上考察,他们与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濮僚系统民族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我们认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湖南是越人活动的地区之一,后来也是壮侗语民族生活繁衍之地。无论是考古学 文化还是民族学及语言文化方面,都反映出湖南地区与岭南壮族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说明湖南地区的壮 侗语民族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是由古越人发展演变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有关广西壮族源流问题,民族史学界迄未取得一致意见。大体说来,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是土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外来的;第三种看法介于前两者之间,认为壮族是土著的民族,但又有外来民族的成分。现在看来,第一种看法似占多数,但里面又有分歧,较多的人认为古代岭南西部地区有骆越与西瓯两个同时并存而又不同支系的越人,壮族是由这两支越人发展而成的:另有一些人认为壮族渊源于骆越,与西瓯人无关;相反,又有一些人认为壮族只来源于西瓯,与骆越人无关;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16.
仫佬族传统节日文化李干芬(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仫佬族人口有13万多人,其中12万6千多人聚居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境内,其余则故居于宜山、柳城。忻县等县,形成大聚居小分散的分布特点。仫佬族是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先民为岭南越系族群之一,唐宋时期统称为“僚...  相似文献   

17.
越族杰出的政治领袖冼夫人,是我国岭南地区高凉郡人,约生于梁武帝普通初年,卒于隋文帝仁寿初年,历梁、陈、隋三朝。她的家族“世为南越首领,跨居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她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  相似文献   

18.
毛南族传统节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南族传统节日文化卢敏飞(广西民族研究所)毛南族操毛南语,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文语言。战国、秦、汉时期,毛南族先民属岭南越系族群之一;魏晋以后,是组成“僚”人群体的一部分。南宋初年,毛南族已有自己独立的称谓“茅滩”。元、明以后,史籍中“茆滩...  相似文献   

19.
槟榔开始在岭南的栽培,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早在东汉时,杨孚在《异物志》中就有关于岭南越人嚼槟榔的记载。西晋时,嵇含于《南方草木状》一书中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槟榔树高十余丈,皮似青铜,节如挂竹……叶似甘蕉……叶下系楼房,房缀数十实,实大如桃李。……”自从岭南产槟榔之后,就愈来愈得到当地乡民所重视。据书裁,自古以来,岭南人就对槟榔有着特殊的感情,成为不可须臾离开的物品,不仅在婚姻喜庆和日常交往中作为礼仪的信物,而  相似文献   

20.
论西瓯、骆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古文字学和考古学资料为依据,论证商周时期的中原人称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使用斧形工具的土著民族为“”,并与“”族发生联系。“’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百越的前身。西瓯、骆越作为百越民族的两个不同支系,也很早就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交住。这就为后来秦统一岭南和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