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当代大众文化崛起、艺术泛化和艺术非审美性等现象出现的文化语境中,雕塑材料开始以媒介符号和理念两种艺术形态主动介入到雕塑艺术活动中来,它不再是艺术家雕塑活动中的被选择对象。在功能上,材料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仅停留在实用性、可塑性和持久性等特性范畴,从而使“无限定性”成为当代雕塑材料发展的主流形态,当代雕塑艺术开始步入一个以材料为主的“泛雕塑”时代,任何特殊手段和工艺都可以用来参与艺术家的艺术实践,雕塑家选择材料的目的也变得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雕塑及其雕塑中的理想张伟勋欧洲古典文化中,最伟大的莫过于古希腊艺术了,而希腊艺术又以雕塑为其中心。雕塑家创作的灵感来源于“荷马时代”的神话传说,以及《荷马史诗》和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  相似文献   

3.
罗兰·巴特的后结构主义文本《S/Z》,阅读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小说《萨拉辛》,将一个爱情故事重写为一个“阉割的故事”。在阅读中,巴特指出了在《萨拉辛》的雕塑、油画和文字三种艺术形式中存在的“恐惧感”,并通过这种感觉的强度建立了一个“审美体验强度序列”,其中雕塑、油画和文字三者的强度依次递减。这一序列建立在艺术实体的空间维度上,反映了传统艺术观念对物质世界的重视。然而,现代艺术却轻视艺术实体,齐泽克将艺术品视为放置在艺术空位上的任意物,艺术实体的重要性被消解,符号的象征意义得以强化。论文立足于两种艺术观念的冲突,受到《S/Z》的启发,在精神分析学引领下,阅读并重写了《S/Z》中艺术审美体验的文本,发现三种艺术形式带来的“恐惧感”来自于不同性质的暴力。根据齐泽克的暴力理论,论文发现雕塑的“爱欲的暴力”强度最轻,其次是油画的“男性凝视的暴力”,最后是文字的“剔除的暴力”,具有最大的强度,因此颠覆性地确立了“雕塑,油画,文字”依次递增的“审美体验强度序列”。  相似文献   

4.
付账     
在我们美丽的临江之城南通,孕育着许多深厚的文化。雕塑,也是我们南通的一大瑰宝。在繁华的南大街往西的一个濠河环绕的丁字路口,有一座名为“憧憬”的雕塑。  相似文献   

5.
雕塑艺术只有在打破对称的形式 ,摆脱“正面律”的平面观念之后 ,才能产生出最具空间性的圆雕。雕塑空间不同于物理空间 ,它诉诸知觉而且常与人体姿势同时呈现 ,具有“不可入”、“不兼容”、“个体性”等感性特征。雕塑空间关系到实体和虚空、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 ,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大爱无痕 《可乐》2011,(1):39-39
这天,画家把两个徒弟喊到跟前,说:“今天对你们进行考试,谁先画好交给我,谁就算毕业。” 作业是临摹一尊男性石膏半身雕塑。这样简单的雕塑,他们平时临摹过无数次。两人不明白画家的用意,都不敢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7.
拉奥孔在诗与雕塑中──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美学法则马力“拉奥孔”在古希腊的神话和史诗早是一个人的名字,在西方古典雕塑中是一座著名雕像群的名字,到18世纪又成了德国美学家莱辛的美学专著的书名。“拉奥孔”做为一种艺术的题材,得到西方美学史如此的重视,确实...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佛像雕塑至东晋进入渐趋成熟的发展阶段,戴逵凭借自己的绘画、雕塑造诣,承当时社会崇佛风气的影响,在借鉴、吸收外来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求变,将印度佛像样式融入到中国传统的造像风格中,先后完成了建康瓦官寺、山阴灵宝寺两组名的佛像雕塑,并开创了“秀骨清像”派的新的造像风格。  相似文献   

9.
本展将于2011年9月12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届时将展出陈连富教授近年来雕塑精品30余件。 时代精神和文化状态需要艺术来承载传承,雕塑以“四维的方式”体现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变革以及所处时代、所处地域的文化内涵,在强化其物质属性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改变了艺术史的认知模型,它将对艺术作品的语义研究扩展为语义之外的语境研究,把探求符号意指的艺术史认知模型转变为强调话语构型的艺术史认知模型。这种艺术史的视觉文化转向影响了从现代主义雕塑到晚期现代主义雕塑“自足性”问题的变迁。与现代主义雕塑不同,晚期现代主义雕塑的自足性不在于物质自足性。相反,晚期现代主义雕塑建构了一种以“剧场性”为核心的雕塑自足性话语范式。艺术家通过在剧场性中设计视觉辩证的观看结构和体制批判的观看权力,将对雕塑内部的语义探究转移到对雕塑外部的语境建构上来。可以说,晚期现代主义雕塑自足性问题的转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艺术史研究的视觉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1.
周兴全 《百姓生活》2010,(12):26-28
一位靠种地、喂猪、煮饭过甘子的六旬农村老太太,两年前突发奇想,搞起了绘画、雕塑。仅有小学二年级文化、从未受过专业培训的她,克服种种困难,硬是靠自己的勤奋和执著,创作出了百余件绘画、雕塑作品。2010年2月中旬,老人的作品在重庆展出引起了轰动,人们亲切地称她为中国“梵高奶奶”……  相似文献   

12.
广州大学城亚运雕塑,构筑了岭南城市新景观,以广州大学城环岛路线的主题雕塑为图像符号.作为各高校出入口的主干道,“主题绿化带”景观建设,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新亮点,它起着标识各校区域间的导向道路作用,昭示环境雕塑在城市景观空间中的价值取向.主题雕塑是传递激情、拼搏、创新的符号,是以岭南人“世俗化”取向再现大众生活的剪影,象征务实的岭南精神,使大学城环境景观建设具有时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艺术中 ,雕塑是一门重要的艺术。然而 ,中国古代雕塑却是一门非“艺术的”的艺术 ,这是因为它从未获得作为一门艺术的独立形态的发展 ,始终处于民间创作的地位 ,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似乎沉重命运和辉煌成就的矛盾在中国古代雕塑中有机地统一着 ,而这又是中国文明中的自然现象 ,因此在探讨“中国雕塑之特点”的时候 ,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现象加以探讨。谢尔登·切尼 (sheldonchendy)在其著名的《世界雕塑史》中曾以感慨、赞叹的口吻说 :“中国的雕塑品有许多散失于国外 ,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上都可以找…  相似文献   

14.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阶段与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大体一致 ,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阶段。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主要包括石雕、木雕、铜雕和泥塑等类型 ,包括摩崖石刻、玛尼石刻、建筑装饰木雕、印刷模具木雕、封经板木雕、大型泥塑和擦擦等。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体现了藏族文化鲜明的宗教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5.
将基于图示和类型学的“景观基因”分析方法,应用于城市公共雕塑资源研究,整合“地域文脉资源-雕塑符号库-地方文化资本”的递进转化路径,从而厘清城市雕塑艺术资源的空间转化逻辑。文章对“武汉城市公共雕塑”和“荆楚文化”两者的内部逻辑联系及外部艺术空间的搭建方式进行深入探索。在充分挖掘和整合城市雕塑可采纳的文脉资源基础上,系统归类城市雕塑的景观基因符号数据库,以此推导出荆楚地域文脉视域下的武汉城市雕塑景观基因谱系图;并截取其中最主要的“中古荆楚”基因片段,按照城市雕塑景观基因“元-点-廊道-网络”的景观信息链模式展开分析;同时根据城市雕塑的空间组织类型梳理各环节的实际数据,分析典型雕塑空间风貌特征,挖掘其潜在价值,展示城市文脉资源借助艺术媒介转向文化资本的具体过程,进而提出相对应的城市雕塑规划构建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把陈独秀誉为五四运动“总司令”,是对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以至整个五四运动时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因此,在纪念五四运动的雕塑中,应该把陈独秀放在非常显著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雕塑是时代的纪念碑,服装是人类的编年史。当人类的二十世纪行将过去的时候,人们发现服装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有权跟雕塑、建筑、绘画并列进入造型艺术的“大家庭”。服装和雕塑是比较亲近的姊妹艺术,它们有着“显著的共性。有人说,雕塑是静止的舞蹈,服饰人物是活生生的雕塑。现代服饰的本质是在于使人融成一个艺术整体,以展示人自身的形体美和心灵美。雕塑艺术难道不也是如此吗?黑格  相似文献   

18.
2010年秋,偶然一次机会,我受人之托,为某会所创作了一批陶瓷雕塑艺术品摆件,其中两组主要以“太湖石”为创作素材。之后这一系列的创作便成了我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社区》2006,(6)
价值百万的雕塑灰飞烟灭之后北京东部的平乐园路口处有4座以手为造型的雕塑,被专家鉴定为“伪劣、貌丑”的雕塑,于2006年1月予以拆除。实际上从雕塑建好之日起,就遭到了周围群众的非议,对其幼稚的造型、粗糙的工艺没有人认同,被拆除的决定甚至让大家拍手称快,认为是清理了“视觉垃圾”。而报道中最引起笔者注意的一句话是“×规划科一位负责人称,这4座雕塑是2002年为响应上级要求而斥资百余万元兴建的,原意是要建设成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所以,这一行动也就意味着百万元的人民币也就消失不见了。百万元从来不是一个小数目,据笔者了解,北京市…  相似文献   

20.
深谙雕塑艺术的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在他雕塑的林散之像前,久久驻足,说:“吴先生所塑的老人是从五千年文化中走出来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说:“吴先生是天才的雕塑家,他的发自内心的创新力从他的每一件作品中都突显出来。”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先生看了他的作品后,说:“我邀请你——中国的雕塑家,到巴黎来为我塑像。” 他,就是中国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教授。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吴为山完成了上百尊中外杰出人物雕塑,跨越2500年。有些作品已被欧洲雕塑艺术中心、荷兰国家艺术基金会,以及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博物馆收藏。其中《荷兰女王像》(青铜)永久地安放在荷兰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