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鉴于工资既是对劳动者生产率贡献的支付同时又是对劳动者承受负面工作条件的补偿这一复杂性,鉴于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城乡两类劳动者在艰苦危险程度不等岗位上分布的显著差异性,依据调查工资的城乡差异来测量劳动力市场上城乡分割的程度可能不尽客观。本文关注岗位的工作条件及其工资补偿,依据两类劳动者的可比工资差异观察城乡分割状态。研究发现:在绝对意义上,无论城镇工还是农民工,艰苦危险的工作条件未能带来显著更高的工资正效应;但相对于城镇工,农民工的工资中包含了更多的基于艰苦危险工作条件的岗位补偿部分;在岗位补偿可比口径下,城乡劳动者的工资差异显著大于调查工资口径下的工资差异。以此判断,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存在以负面工作条件补偿不足为形式的隐性分割,次级劳动力市场中,尤其是哪些最为艰苦和危险的工作岗位上,城乡劳动者看似基本一致的工资水平并不代表农民工获得了平等的生产率回报。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连续出现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投资和消费增长过猛以及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引起了国内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在研究这些现象的成因过程中,提出了“国民收入超分配”的问题,认为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国民收入“超分配”所形成的。关于“超分配”问题,1984年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就已经展开了较长一段时间的讨论,主要观点包括:(1)“超分配”是指国民收入使用超过国民收入生产;(2)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使用额超过按上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生产额;(3)积累基金加消费基金超过国民收入生产额,即指分配使用的货币形态的国民收入超过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工资统计数据的 准确性受到挑战,有的同志提出可否用职工收入统计替代工资统计。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首先涉及到职工收入与工资的统计内涵和统计口径,有必要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 我认为,收入、报酬与工资这三项统计指标,涵义口径不同,性质作用不同,资料取得的方式也不同,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一、涵义口径不同 从统计的口径范围来看,居民的一切货币或实物所得都是其收入。因此口径范围最大,它包括劳动收入、经营收入、资产收入、接受赠与收入等,还可以包括非法收入、“灰色收入”与“黑色收入”等。 …  相似文献   

4.
云南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美虎 《统计与决策》2005,(21):103-104
20世纪30年代后期,哈罗德(1938)和多马(1946)提出了哈罗德--多马模型,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开端,模型的核心内容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是资本积累,上一期的投资是现期产出增长的动力之源,投资对未来经济增长有决定作用,而经济增长反过来又加速了国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为进一步扩大资本形成开辟源泉.其后,在以索洛模型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中,也强调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认为投资增长促进资本存量增长,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另外,阶段派罗斯托(W·Rostow)把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增加到10%以上,作为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结构派刘易斯(W·Lewis)也认为"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要理解,一个由原先的储蓄和投资占不到国民收入4%或5%的社会本身变为一个自愿储蓄增加到占国民收入12%到15%以上的经济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假如有一项关于“X对Y影响”的研究,除了考察“X对Y是否有影响”这一问题外,通常更需要回答“X对Y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正如想劝说一名学生要好好学习,您除了告诉他一般来看高学历职工的工资和低学历职工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外,更应该明确告诉他二者究竟有多大差异,这样才能让其信服。学术界往往过于重视第一个问题而相对忽视第二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研究工资问题的现实意义工资是单位发给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是单位对职工进行按劳分配的主要形式。工资是城镇劳动者收入的主要部分。据调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收入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00年为71.4%,2002年达74.5%。工资在乡村劳动者的收入中也占一定比例。据调查,乡村居民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也呈上升趋势,2000年为31.2%,2002年达33.9%。工资是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据测算,在企业的人工成本中,工资一般占60%左右;工资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工资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即意味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资水平的…  相似文献   

7.
早在1949年库兹涅茨论述国民收入的度量问题时就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而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又是由其生产方式决定的.为此1957年库兹涅茨用50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制造业部门的增加将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因此有必要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2005年,燃气集团公司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把增加职工收入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摆在同等重要位置。为确保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职工工资增长目标,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水平不低于市政府公布的企业工资增长基准线,让职工充分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实惠,集团公司紧紧围绕“二、三、五”发展战略的第三个战略目标,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将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和人均劳动报酬的增长与效益指标的增长挂钩,制定了职工劳动报酬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基本的国民收入等式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出发,结合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与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个探讨,分地区相应的给出了各地区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哪些,希望能给各地区经济发展及其相关研究带来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研究工资增长是否应该与CPI挂钩,对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1978~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职工平均工资和CPI建立模型,研究CPI变动对工资水平变动的解释程度,同时分析GDP和汇率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职工工资水平增长与CPI之间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调整应考虑与CPI联动,但不宜与CPI直接硬性挂钩.  相似文献   

11.
基于S基尼系数的中国行业工资差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兴建 《统计研究》2010,27(5):18-24
针对行业工资数据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个S基尼系数变化的分解模型,说明了导致S基尼系数变化的三个因素:工资水平变动、行业排序变化以及职工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行业工资差距的扩大趋势非常明显,其中工资增长的非均衡性与行业排序变化是导致行业间工资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而职工流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但是近期职工流动缓解工资差距的效果逐步减弱。为了有效控制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一方面需要着力解决工资水平增长的不合理差异,另一方面要完善劳动力市场,推动劳动力在不同行业之间正常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12.
李晓超 《统计研究》1989,6(4):13-17
一、国民收入总量指标的选择 客观、准确地分析国民收入分配是以科学的国民收入总量指标测算国民经济为前提的。选择MPS国民收入总量指标,还是SNA国民收入总量指标,至少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第一,鉴于分配格局和机制直接调节着各经济体的收入,影响到各部门、各阶层的经济利益,因此研究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必须突破物质生产部门创造价值的传统观念。第二,由于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阶段,以及国民收入支配体在两个阶段支配收入的内容、范围存在着差异,应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阶段采用两种不同的国民收入总量指标。从SNA国民收入与MPS国民收入的主要区别来看,MPS国民收入显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首  相似文献   

13.
陈红 《上海统计》1999,(5):21-23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实行“两个根本转变”的指导思想,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快速而健康、协调地发展.这“两个根本转变”即指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间接的潜在的生产力,只有通过转化,才能变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出,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包括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力.劳动力即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劳动过程的主体.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生产力的先进程度.人只有掌握了科技技术,并利用科学不断改进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国内外经验表明,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早在1949年库兹涅茨论述国民收入的度量问题时就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而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又是由其生产方式决定的。为此1957年库兹涅茨用50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制造业部门的增加将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因此有必要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经济增长。辽宁省作为中国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并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但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这种均衡关系是否存在反向修正机制以及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怎样?本文以辽宁省的相关数据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VAR模型,在实证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作了回答,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朝鲜 《统计研究》1990,7(4):57-60
一、处理工资、物价和劳动生产率三者增长关系的一般原则(一)职工平均实际工资的增长速度一般应当慢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1)工资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中V的变动,与平均工资的增长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成反比,因此,只有使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慢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才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2)这是保证市场商品供求平衡、保证物价稳定的重要条件。(3)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许多因素,只有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的提高才可直接引起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浙江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演变的趋势,是初次分配逐渐向企业倾斜,居民收入比重下降较快;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慢于经济增长,占GDP的比重显著下降;同时,国民收入在分配中快速向政府倾斜,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长.全省国民收入分配与全国主要省市比较,政府收入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整体水平与全国相当;同发达国家相比,浙江居民初次分配收入的比重严重偏低,企业和政府的比重明显偏高.这样不利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建议采取增加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措施,加快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一、企业建立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的重要意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ohn.richard.hicks研究发现,合理分配工资能促进经济进步,Keynesian研究发现低工资无助于就业,反而会制约需求。企业的兴衰既关系着股东、国家等主体的利益,也密切关系着企业职工的利益。企业建立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对促进企业兴旺发展、实现职工有效劳动报酬、促进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利用1981~2006年的数据,对我国不同教育(初等、中等、大学、研究生)劳动者存量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只有中等教育、大学教育劳动者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同时只有中等教育劳动者存量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显著Granger原因;另外,经济增长对大学、研究生劳动者存量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袁霓 《统计与决策》2005,(15):78-80
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87美元,比上年增长9.1%.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男女性之间的工资差距是如何变化的呢?男女性的工资差距是由于其生产力水平不同造成的还是由于其它因素造成的呢?男女性的教育回报率是否相同?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除了对城镇男女职工平均工资收入差异进行描述,利用明瑟(Mincer)收入方程计算男女教育回报率外,并运用传统的奥克萨克(Oaxaca)收入分解方法和阿普尔顿(Appleton)收入分解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异进行分解,来说明不同变量对工资收入性别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徐兴良 《统计研究》1984,1(4):72-76
国民收入是一个综合性经济指标。按照美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萨缪尔逊的说法,有其广义的概念和狭义的概念。所谓广义的国民收入,是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五个总量指标所构成的一个指标体系;所谓狭义的国民收入,则是指其中的国民收入。广义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指标,借助于复式会计帐户的形式,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表述出来,这就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在美国,这个体系称作“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体系”(National Ineome and Product Accou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