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形势下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区域性金融危机相继爆发 ,促使人们又关注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及其系统性风险 ,一般倾向认为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监管放松并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到了 90年代后期 ,金融监管理论逐步转向协调风险和效益之间的均衡。与之对应 ,混业经营成为全球金融发展的四大趋势之一。从而混业监管模式也成为一种趋势。反观我国金融监管模式 ,现阶段以分业监管为重点 ,虽然在短期内适应我国分业经营为主的现状 ,但随着承诺WTO期限的到来以及混业经营的萌发 ,我国必然会走向混业监管模式。基于此 ,文章提出了我国金融监管模式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金融混业与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秀娟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6):64-68
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混业经营.中国也在分业经营的法律框架内,实现了实质上的混业经营格局.混业经营在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同时,也促使各国进行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在吸取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从长远来看,我们应当建立一种高效的统一监管模式,过渡期间应当着力加强法制基础建设,加强现有监管机构的协调合作,建立多元化监管体系,督促金融机构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3.
对混业经营发展趋势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对两种典型发达国家混业监管模式进行比较后,就我国金融监管模式在应对渐进的混业经营趋势应有怎样的变革这一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对加强我国金融业的监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晶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5,(1)
从目前的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看,混业经营在金融领域愈演愈烈。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趋势,一些发达国家纷纷选择了混业监管,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迫于金融全球化的压力有类似的改革倾向。在国际金融业混业监管已成为必然的形势下,我国应根据具体情况,对金融监管模式做出理性的选择——混业监管,同时需要构建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5.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晋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88-91
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之间的业务划分日益模糊,这些都对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改革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模式,构建高效运作的金融监管体制是我国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我国现行分业监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遵循效率性、协调性、独立性和前瞻性的原则,探求我国有效的金融监管模式,以适应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从而保证我国金融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历史沿革与存在的问题,从文化历史传统、经济体制改革特征、金融体系发展以及金融监管目标等因素出发,得出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金融监管模式需要实现由单纯外部强制性监管转向内部自律性监管与外部强制性监管的有机结合,完成从分业分散监管机制向混业集中监管机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李琼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2):31-33
对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经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矫刚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4):17-20
随着中国金融的逐步开放,金融机构变迁、金融业务交叉,对传统分业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监管体制变迁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强化金融监管协调是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变迁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9.
侯娟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2):54-5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中国金融业改革逐步深化,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但金融监管改革远未结束,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注定金融监管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陈溪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5):126-130
在描述金融中介理论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分析金融模式的历史演变,比较分业、混业模式的优缺点,从中给出我国金融模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段志安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6-27
加强财务监督要正确处理好5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财务管理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好领导与财务人员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四是正确处理好财务总监与单位财务人员的关系;五是正确处理好主管领导把关与领导班子集体把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地涌现,金融业正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成为实现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重要组织形态。金融控股公司与一般控股公司相比,有其自身的经营优势,但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入手,分析了在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监管中存在的监管法律缺失、监管体制和模式落后以及监管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最后就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秋石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2):64-66
立足现实情况,系统地研究了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市场。同时,在分析当前国际金融衍生市场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孙恒有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7-10
合理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可以推动地方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政策走向和财政体制,深入分析河南省财政支出结构在行政管理、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支出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调整的依据和重点,对河南省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志杰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57-59
加强宪法监督是为了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途径.就建设法治国家道路上宪法所处的地位以及以法治国与宪法监督制度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华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37-139
从当前高等学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并做简单的原因分析,提出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模式的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鸿兵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9-29
对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形势作了基本判断和分析。关联储和美国政府试图通过资产价格的再膨胀拉动经济增长,帮助银行免予倒闭,但是,这一轮资产价格膨胀对实体经济和老百姓没有产生相应效果。美国的经济刺激只是救一个体系,但不能救全国。欧洲的失业率在金融海啸之后,走上一个陡峭的爬升过程,与美国的失业率几乎在同样的过程之中,这导致欧洲与美国短期内的消费难以提升。预计美国经济下一波增长的牛市会出现在2024年,而这之间会是一个消费冰河期。美国经济现在不是真正好转,而是处在比较紧急的依靠呼吸机维持运转的状态。指出探讨中国模式必须探讨那些看似正常、看似习以为常的经济学理论中的最核心的概念到底合理不合理。认为世界主权货币的来临不可避免,问题是由谁来主导这个过程,是由别人主导,还是由中国来主导。提出中国模式3.0的论点,试图找出一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认为中国的发展还有15年的战略机遇期,就是从现在到2024年。 相似文献
18.
王德新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80-83
我国1995年实施《仲裁法》以后,在仲裁的司法监督方面形成了以国内仲裁国际仲裁双轨制、实体监督程序监督相结合等监督方式并存为特点的仲裁司法监督机制。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提出我国应重塑仲裁司法监督的理念,调整仲裁司法监督的范围,处理好各种仲裁司法监督方式的关系,以促进仲裁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13-16
民间金融,曾经是一个长期潜行于灰色地带的词汇,一直为政策所限制。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监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对民间金融的认识必须要有发展眼光。通过对民间金融的概念、现状、特点、发展的原因以及其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利与弊的比较,总结出民间金融发展是民间资本扩张的内在冲动,发展民间金融要源于正确认识。在提防金融风险的同时,我们更应看到它的合理性对正规金融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正确引导它的发展并赋予它充分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杨亮瑜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4-18
以平实的角度来解读此次金融海啸并思考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些问题。首先,分析了金融海啸暴露的美国政治与经济问题,可以明显看到官商是如此紧密地勾结,他们暗箱操作、牺牲社会和广大纳税人利益,向部分金融利益集团输送大量利益,过程是如此不公和黑暗。从金本位的废除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和贫富差距过大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两个方面分析了金融海啸的必然性。认为金融海啸既使中国受到损失,也给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机遇。一方面我们可以很好地吸取经验与教训,更好地思考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同时,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各方面的条件对中国的发展和发言更为有利。提出目前中国需要做好的5件事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