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健 《新疆社科论坛》2009,(6):48-52,5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论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向问题;创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点和任务问题;拓展“生产方式”范畴,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手段”及其性质问题;实现从“革命主题”向“改革开放主题”转换,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动力问题;建构超越“生产主义”的现实路径,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特征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带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创新表现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形成。党的十七大把这一理论创新成果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制订和实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正是在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实践中,对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和全面的再认识,从而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对此,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作了高度的概括。赵紫阳同志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所阐发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划了我们前进的科学轨道。”接着说:“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深刻阐述了精神文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作为社会主义重要特征的精神文明,不仅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而且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兵团国有企业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最新理论成果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 “为什么要发展,如何发展”等重大课题以及一系列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具备科学新理论的所有要素,形成了逻辑严密的系统。  相似文献   

7.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的提出,丰富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风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大特色”进行理论诠释,不仅有利于更加坚定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也是在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提和实践呼唤.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的历史功绩举世瞩目。会议确认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四年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情和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正确认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及发展道路问题的认识,一直处于不完全清醒的状态。在此以后,我们党通过正确地分析国情,明确提出我国现阶段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道路认识上的飞跃。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思想和富民政策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群众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和政策亲切地称之为"富民思想"和"富民政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思想及其相关政策,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国家的性质,体现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目的,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思想和富民政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全面地思考了我国各民族社会发展问题,开拓了新时期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改革与发展之路。邓小平民族理论重新认识了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关系,构建了中华民族的主体精神,确立了新时期党对民族工作领导的新机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理论方法,创造了政治整合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完成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后,已经胜利闭幕了。大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出了新的概括,并以此为指导,全面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四年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再次肯定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党的十四大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以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上又建立了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党的十四大提出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在学术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本刊特邀省内专家学者就此进行笔谈。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民主理论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提出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政治发展理论。邓小平的政治发展理论具有独到的思想底蕴 ,他为分析和说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问题所开启的“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框架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心 ,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观点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立足于中国的实践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问题的认识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新飞跃;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思想。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根本原则。我们党不仅在实践中坚持了这一原则,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对民族问题研究的深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思想,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更加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把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予以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对这些思想进行归纳,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有助于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贡献,突出地体现在它以更全面、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丰富、深化、补充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上的认识。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今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继承了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新指导性,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领导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事业过程中,十分重视并特别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把它放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中心和基础地位,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论述,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发展生产力思想。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发展生产力思想,对于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经济思想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领会邓小平的思想特色,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确立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党的理论思维不断成熟、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确立的历史进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七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历程表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我国国情,不断解放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