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儒商"特征四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儒商"显然要受儒家思想影响。"儒"的要义,首先不在一般的文化层面,而应在较高的思想层面。然而,用"亦商亦儒"作为"儒商"的衡量标准,显然有"求全责备"之嫌。"儒商"应该是指具有儒素的商人。在其他文化背景下,同样可以产生"儒商"。在现代社会,"儒商"有新的时代特征。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是考量商人(企业家)是不是"儒商"的两个硬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地方经验的语境中,中国区域文化最重要的是齐鲁伦理文化与江南诗性文化。诗性与审美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江南诗性人文与齐鲁伦理人文既相对立又相联系,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深层结构原理。没有后者对前者的伦理提升,江南会因缺乏伦理水准而变得越来越轻浮与肤浅;而后者如果没有前者的诗性灌注,也会因丧失弹性而成为一种桎梏人性的枷锁。在当代实践中最令人担心的是:一方面齐鲁伦理人文那种至阳至刚精神在反传统的全球化背景中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是江南诗性人文那种优雅品味在反美学的后现代文化中越来越粗鄙化。在华夏文化建设中,既有承担历史、社会和现实道义职责的铁肩和忠心赤胆,又有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宇宙深情和寄托,才真正符合中国诗性文化的理念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江南文化的源头是江南文化精神的逻辑起点,从起源角度看江南文化精神,可以在“物质的遗存”的基础上对江南文化的“精神遗留物”加以大胆的审美想象。其中,江南文化之源中对女性和玉石的崇拜意识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江南文化精神。在精神生产的逻辑起点上,二者奠定了江南文化儒雅细腻、浪漫神奇的元结构;在精神生产的成熟形态上,二者彰显江南文化审美诗性的本质精神。  相似文献   

4.
江南文化精神的“在”与“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天阐释江南文化精神,有两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就是江南文化的“在”与“说”。前者属于存在论问题,主要是江南自然、社会与人文的存在现状;后者属于语言本体论问题。主要是有没有人可以把江南文化的“在”讲清楚、说出来。在“怎么说都行”的后现代文化中,关于江南的“说”比关于江南的“在”显得更加重要与紧迫。以“江南诗性文化”为核心范畴的“江南美学与文化”研究,以区别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为空间背景,追溯江南文化的文化背景与渊源;以区别江南文化与齐鲁文化为区域背景,揭示江南文化的诗性与审美本质;以江南轴心期为理论基础,还原江南美学与文化的历史生成;以江南城乡差别为解释框架,探索江南城市诗性文化的精神结构,推动了江南文化从实学向美学的学科飞跃,是研究者进入江南最重要的学术配置与基本的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5.
浅析扬州儒商文化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扬州经历了汉代、隋唐、清前期三度经济繁荣,经济的繁荣促进文化的繁荣。扬州自古存在浓郁的人文氛围,国际国内的人文交流和文化交流兴盛,至明清时期以盐业为主的商业经济支撑扬州的学术文化,学术文化又哺育了扬州的商业经济,拥有雄厚资本的商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经商过程中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诚信经营,营造儒雅本分的社会形象,同时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形成儒商群体,造就扬州丰富的儒商文化旅游资源。儒商文化旅游资源具体有商业文化、住宅园林、学派书院、扬州八怪、年节礼仪、典故传奇等。如今扬州对儒商文化旅游的开发还远远没有完备,既需要对扬州已开展的盐商文化旅游进行儒商文化旅游的高规格提升,又需要在旅游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播儒商文化。开发扬州儒商文化旅游的初步设想有:组合扬州儒商文化主题旅游的线路,举办全国性儒商主题大会或国际儒商文化节,开展儒商住宅休闲游,建设展示"儒商文化"古今成就的专门场馆等。  相似文献   

6.
刘士林认为,对以务实著称的中国民族来说,由于持续的文化压抑因而它的审美机能是严重匮乏的。在充满苦难、又在苦难中产生出巨大生命热情的江南轴心期,才使得中国民族的审美意识从沉重的政治伦理异化中解脱出来。以礼乐政治为中心的“北国诗性文化”,只能看作是一个自身特征尚不明晰的“初级阶段”或“早期状态”。朱逸宁认为,自 8世纪起,中国的文化中心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江南文化为代表的诗性精神获得了说话的机会,并由此成为中国民族二元精神中的一极。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晚唐和五代时期的文艺活动。李正爱认为,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以及不同主体所采取的生活态度不同,江南民族和北方民族产生了本质的不同。北方黄河文明选择了政治 -伦理为其生活理念模式,建立在鱼稻文化基础之上的江南则选择了审美-诗性作为它的生活理念模式。这种有着江南特色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了具有独特江南文化气息的一种审美-诗性文化。刘铁军认为,在远离政治中心、疏离国家权力中心的乡村宗族组织中,乡绅成为中国乡村的知识占有者与权威阶层。他们既有公众话语遵循道德伦理的一面,又有私人话语追求精神自由审美的一面。这种有道德伦理与精神自由追求的乡绅话语直接表现在他们的治家文化中。  相似文献   

7.
在江南发现中国诗性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士林认为,对以务实著称的中国民族来说,由于持续的文化压抑因而它的审美机能是严重匮乏的.在充满苦难、又在苦难中产生出巨大生命热情的江南轴心期,才使得中国民族的审美意识从沉重的政治伦理异化中解脱出来.以礼乐政治为中心的"北国诗性文化",只能看作是一个自身特征尚不明晰的"初级阶段"或"早期状态".朱逸宁认为,自8世纪起,中国的文化中心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江南文化为代表的诗性精神获得了说话的机会,并由此成为中国民族二元精神中的一极.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晚唐和五代时期的文艺活动.李正爱认为,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以及不同主体所采取的生活态度不同,江南民族和北方民族产生了本质的不同.北方黄河文明选择了政治-伦理为其生活理念模式,建立在鱼稻文化基础之上的江南则选择了审美-诗性作为它的生活理念模式.这种有着江南特色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了具有独特江南文化气息的一种审美-诗性文化.刘铁军认为,在远离政治中心、疏离国家权力中心的乡村宗族组织中,乡绅成为中国乡村的知识占有者与权威阶层.他们既有公众话语遵循道德伦理的一面,又有私人话语追求精神自由审美的一面.这种有道德伦理与精神自由追求的乡绅话语直接表现在他们的治家文化中.  相似文献   

8.
刘士林认为,对以务实著称的中国民族来说,由于持续的文化压抑因而它的审美机能是严重匮乏的.在充满苦难、又在苦难中产生出巨大生命热情的江南轴心期,才使得中国民族的审美意识从沉重的政治伦理异化中解脱出来.以礼乐政治为中心的"北国诗性文化",只能看作是一个自身特征尚不明晰的"初级阶段"或"早期状态".朱逸宁认为,自8世纪起,中国的文化中心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江南文化为代表的诗性精神获得了说话的机会,并由此成为中国民族二元精神中的一极.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晚唐和五代时期的文艺活动.李正爱认为,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以及不同主体所采取的生活态度不同,江南民族和北方民族产生了本质的不同.北方黄河文明选择了政治-伦理为其生活理念模式,建立在鱼稻文化基础之上的江南则选择了审美-诗性作为它的生活理念模式.这种有着江南特色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了具有独特江南文化气息的一种审美-诗性文化.刘铁军认为,在远离政治中心、疏离国家权力中心的乡村宗族组织中,乡绅成为中国乡村的知识占有者与权威阶层.他们既有公众话语遵循道德伦理的一面,又有私人话语追求精神自由审美的一面.这种有道德伦理与精神自由追求的乡绅话语直接表现在他们的治家文化中.  相似文献   

9.
刘士林认为,对以务实著称的中国民族来说,由于持续的文化压抑因而它的审美机能是严重匮乏的.在充满苦难、又在苦难中产生出巨大生命热情的江南轴心期,才使得中国民族的审美意识从沉重的政治伦理异化中解脱出来.以礼乐政治为中心的"北国诗性文化",只能看作是一个自身特征尚不明晰的"初级阶段"或"早期状态".朱逸宁认为,自8世纪起,中国的文化中心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江南文化为代表的诗性精神获得了说话的机会,并由此成为中国民族二元精神中的一极.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晚唐和五代时期的文艺活动.李正爱认为,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以及不同主体所采取的生活态度不同,江南民族和北方民族产生了本质的不同.北方黄河文明选择了政治-伦理为其生活理念模式,建立在鱼稻文化基础之上的江南则选择了审美-诗性作为它的生活理念模式.这种有着江南特色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了具有独特江南文化气息的一种审美-诗性文化.刘铁军认为,在远离政治中心、疏离国家权力中心的乡村宗族组织中,乡绅成为中国乡村的知识占有者与权威阶层.他们既有公众话语遵循道德伦理的一面,又有私人话语追求精神自由审美的一面.这种有道德伦理与精神自由追求的乡绅话语直接表现在他们的治家文化中.  相似文献   

10.
刘士林认为,对以务实著称的中国民族来说,由于持续的文化压抑因而它的审美机能是严重匮乏的.在充满苦难、又在苦难中产生出巨大生命热情的江南轴心期,才使得中国民族的审美意识从沉重的政治伦理异化中解脱出来.以礼乐政治为中心的"北国诗性文化",只能看作是一个自身特征尚不明晰的"初级阶段"或"早期状态".朱逸宁认为,自8世纪起,中国的文化中心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江南文化为代表的诗性精神获得了说话的机会,并由此成为中国民族二元精神中的一极.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晚唐和五代时期的文艺活动.李正爱认为,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以及不同主体所采取的生活态度不同,江南民族和北方民族产生了本质的不同.北方黄河文明选择了政治-伦理为其生活理念模式,建立在鱼稻文化基础之上的江南则选择了审美-诗性作为它的生活理念模式.这种有着江南特色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了具有独特江南文化气息的一种审美-诗性文化.刘铁军认为,在远离政治中心、疏离国家权力中心的乡村宗族组织中,乡绅成为中国乡村的知识占有者与权威阶层.他们既有公众话语遵循道德伦理的一面,又有私人话语追求精神自由审美的一面.这种有道德伦理与精神自由追求的乡绅话语直接表现在他们的治家文化中.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以后,江苏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地,这中间,近代苏商群体及其领军人物则起了极其重要的旗帜作用。近代苏商亦商亦儒,人物众多、群星灿烂,且各具所长,影响深远。他们率先投资近代企业,敢为人先,具有示范效应,开一代风气之先;他们参政议政,争权保商,是学习和实践西方民主政治的倡导者;他们爱国报国,努力反哺社会,大大提升了近代苏商的境界;他们提倡重视合作,彼此参股,形成了近代苏商的团队精神;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铸造了近代苏商之魂。近代苏商的思想与实践无愧为近代儒商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2.
近代南浔绅商在承袭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其在构成要素以及内涵意蕴上的近代化趋向,形成了自身的伦理精神特质,构成了近代浙商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秉持创家立业、济世利民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主题,还是恪守仁和、诚信、道义、勤俭、中庸等系列伦理准则,南浔绅商的伦理精神为传统儒商文化和近代浙商精神注入了新活力。扬弃其伦理精神内核并加以继承和发展,对于促进当代商人精神世界的筑造、维系现实商业世界的运转具有不可或缺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徽商的兴盛、发展与徽商的文化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徽商的文化理念主要表现为:崇尚儒家文化、信守以“诚信”为核心的商业道德、重视文化教育、追求高品位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深入人心,趋利的商人阶层历来备受轻视和贬抑。当然,相反的观点也一直存在。中晚唐时代,不少文人更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一种反主流的商人观。李商隐及其前辈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文章中就有赞商、扬商的言论,这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与思考,也印证了时代的发展和新变。  相似文献   

15.
振兴我国的质量事业,必须借助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尤其是商人文化资源。我国传统商人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清除奸商文化,将良贾文化(或儒商文化)弘扬光大是我国商人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但不难发现,目前事与愿违,当下中国奸商文化盛行,而良贾文化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传承与弘扬。这种状况是与我国当前质量立法的诸多缺陷分不开的,为了摆脱商人文化传承上的尴尬,更好地弘扬良贾文化,未来制度建构的基本思路应当是:一方面通过法律的激励措施加强对良贾文化的正面引导,允许儒商团体开展儒商认证,赋予儒商相应的法律优待,使其成为一种成功的标志,从而形成4~J,J,-争当良商的局面;另一方面完善相关质量立法,用法律的手段去防御和打击奸商,使人人不敢为奸、不能为奸、不愿为奸。  相似文献   

16.
深入发掘中国儒学和儒商文化资源,深入研究中国儒商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促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加快崛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其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官商结合既为晋商长期兴盛提供了契机 ,也是其最终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 ,通过官商结合发展商业的实际经济绩效在逐渐递减 ,交易成本与风险不断增加。由于晋商始终沿着官商结合这一路径下滑 ,最终被锁定在一种低效率的状态 ,导致自己在近代化过程中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18.
身处明清社会的转型时期,受大的社会思潮影响,蒲松龄认同商人社会地位的提升,然而在他内心深处仍然认为"儒"是正统。《聊斋志异.黄英》中蒲松龄在传统的菊花意象的文化意义和符号价值的基础上赋予其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在新价值的赋予和消解过程中体现了蒲松龄对儒家文化的遵从。陶弟化菊,黄英不复业菊都表明,虽然商人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最终都要由商回归儒,从中折射出蒲松龄对儒家文化的坚守。在这篇小说中蒲松龄还叙写了黄英与马子才之间理性掺杂其中的一段典型的儒家式的婚姻。作者在抒写爱情和婚姻之际,少了"心学"对个性的张扬,多了儒家固有的理性和温柔敦厚。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的儒商以市场为枢纽,以资源整合为契机,以儒商特有的商业精神和价值体系,在国家、民生、市场和企业间寻找到一定的内在关系和共同点,并形成规模和品牌,为新兴都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得利及人”的核心价值体系,既是近代儒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地区发展的需要,是融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于一体的区域发展本质的具体体现,更是长三角城市带崛起所以能取得现在这样成就的根本所在。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儒商思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20.
儒商在长期的商业经营活动中把儒家伦理道德渗透其中 ,形成了儒商经营理念。其内涵可概括为“仁心”、“思义”、“守礼”、“亲智”和“诚信”五个层次 ,并由此构成系统层次性。儒商经营理念的价值功能就在于它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灵魂 ,是企业经营立足的根本 ,是经营者成功的保证 ,是企业经营腾飞的关键 ,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