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硕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22-32
文章是作者在西藏大学为第七批援藏干部所作讲座录音整理而成,主要讲了四个问题:(一)从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视点谈如何看待不同文化;(二)从高原地理环境认识藏族的生活方式;(三)从高原环境认识藏族的宗教信仰及价值观;(四)藏族的文化性格。文中许多认识源于作者多年从事藏学研究的积淀和在藏区进行田野调查的体验、观察与思考。文章对异文化背景的人如何认识和理解藏族及其文化提供了一个认识框架与思考角度,不乏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才项多杰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3):37-40
文章结合藏族山神崇拜和"崇箭"习俗,对藏族"拉则"仪式的历史渊源及其蕴含的文化功能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特别是对"拉则"供品中"箭"的象征意蕴做了全新的解析。认为它既是献祭战神的锐利武器,也具有祈求生育、繁衍子孙的功能,是藏族远古先民生殖文化理念的再现。 相似文献
3.
李云峰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2):8-11
藏族图案是藏族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并经世代传承的文明成果,是藏民族千百年来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形成的传统的非物质文化。其内涵丰富多彩,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是藏族人民审美观念、审美理想、民族气质的再现。 相似文献
4.
李春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2-16,44
任何民族的法律文化必须依托于某种规范或叙事中才能得以传播。西藏藏族婚姻法律文化亦不例外。西藏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表现样态各异、载体多样,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占卜巫辞、谚语格言、传统禁忌、伦理道德、宗教规范及藏族盟誓等载体中涉及到婚姻的内容均起着维持婚姻秩序、规范婚姻行为的法律功能。 相似文献
5.
6.
崔浩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73-175
校园音乐文化是其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优雅环境的营造、学子个性与身心的发展、审美观念培养等方面均有较好作用。校园音乐在科技、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必然音乐文化现象则是校园音乐文化现象。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校园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将其作为素质教育开展的突破口正是当下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王志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3,(3)
在少数民族艺术的画廊中,藏族民间歌舞是最具原生态观念的表演形式,展示了民族艺术形态由简约到繁复、由单一趋向多元的发展历程,启迪着我们对人类艺术发展历程的深入思考。通过对藏族民间歌舞则柔表现形态的分析,可从多元文化的深刻背景审视青藏高原戏曲文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藏族谚语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小英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Z2)
一个民族语言犹如一面镜子如实折射和反映了该民族的各种文化不同时代的特点。文化的各个层次面都在语言这具多棱镜中留下自己的身影,显现出自己的构造。本文是择其作者分析藏族谚语三个层面所包含的文化现象中的一个层次──藏族谚语的文化物质层次记述了藏族谚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也是一个民族特有的东西.然而文化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世间的每一种文化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与别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的.本文主要探讨了藏族传统文化在初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与印度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历史悠久的印度文化对藏族文化中的医药学、天文历算学、文学等方面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以文化融合为核心,详细的介绍了印度文化对藏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魏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3,(6):80-84
“熊猫舞”是九寨沟县白马藏族傩舞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一种头戴动物面具而舞的民族民间艺术其主要特征在于独特的动物傩面具和模仿动物跳舞,它体现出文化历史的深远性和文化内涵的丰富性“熊猫舞”是白马藏人原始狞猎、图腾崇拜、部落战争和原始宗教祭祀的产物,也是人类思维发展和宗教情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文化时尚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圣刚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9(2):80-85
在社会转型期文化消费演变成一种文化时尚。文化时尚是指反映一定政治经济形态、体现着文化发展某种趋势的文化存在形式,它具有崭新性、前沿性、活跃性等特征。大众传媒是文化时尚生产、传播的主要策源地。文化时尚存在着消解文化精神的倾向,对其需要理性地、正确地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2.
文化工业时代的音乐商品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瀚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5):183-186
作为一种精神产品,音乐商品有着不同于一般物质商品的特殊性,音乐商品承载的是音乐艺术,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并以其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并作用于社会生活。因此音乐商品既体现一般商品的特点又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正确处理音乐商品这两种特性之间的关系,在体现音乐艺术价值的同时,注重音乐商品文化内涵,依循商品化的客观规律,才能真正推动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的音乐商品化最终追寻的不是瞬间的商业利益,而应该是文化的积淀与渐进。 相似文献
13.
李经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3):131-133
傅雷音乐教育思想散见在<傅雷家书>等傅雷作品及资料中.贯穿傅雷的音乐教育思想有三条主线:人格教育思想、通识教育思想及专业音乐教育思想.学习傅雷音乐教育的思想精髓,对我国音乐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尤其是对当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实践有很大启迪.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是特定文化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受到了其文化生态改变的冲击。实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文化生态学的观点,从整体上建立一套完善而又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琳洁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是我国音乐学术领地的两大学术研究领域,研究和探索中西方音乐史,对于更好的认识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从史料、方法、著作及历史发展线索等方面,对中西音乐史作了初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高含菊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14-18
命名是一种文化活动,无疑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汉语和英语的命名习惯和命名方式不尽相同,但是命名都承载着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变化,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时代风尚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WEN Hong-xuan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是民族文化传承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多种音乐表现要素的音调,体现出有着共同语境和文化渊源关系人群的音乐语汇特征。弘扬民族多元文化,构建视唱练耳课的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是文化传承,它能够培养学生体认民族文化的音调感。在选材和教学观念上,应突破欧洲大小调式的局限,深入挖掘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中丰富多样的调式资源。透过大量生动的视唱实例,以及听辨、听记等练习,从丰富的素材中提炼不同民族原生态民间音乐最具典型意义的特征音调,培养学生对这些特性音调敏锐的感知力和深刻的记忆力。 相似文献
18.
王志成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4(4):423-427
中国的"和”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乐和”艺术精神的内在结构和文化意蕴.今天,高扬自然和谐、人类和美及天人相和,定将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和贵良知与人天和谐意识的觉醒,由此促进人类的最优演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显现出"乐和”艺术观念的美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萍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4):106-109
琵琶文曲是文化的结晶,文章将其形成过程放入文化史中考察,进行文化解读。琵琶初入中土,受到的拒斥是文化冲突的表现;其文曲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与"雅文化"认同、融合的结果;琵琶文曲的艺术原理中表现出典型的传统美学的辨证法则。说明音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琵琶文曲是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音乐美育思想及其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妮丽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3):96-10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美育思想十分丰富。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备受中国儒家的重视,他们视音乐为道德教化的理想手段,甚至认为音乐美育还有淳化社会风气、和谐社会的作用。但由于过多地强调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也使音乐美育带有一定的缺陷。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也影响到我国音乐文化的变革,在实践的摸索中,中国近代的音乐美育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向,中国的有识之士顺应时代的要求,引进了西方的美育思想,并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