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邢苏月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100-103
本文探讨英汉新词语的理据性,亦既词义形成的可释性.文中对英汉新词的理据构成作了相应的分类,认为这种比较研究既能丰富现有语义学或词汇学的理论,亦有助于揭示不同语言的文化沉积,这对语言学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蒋磊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3):100-102
现代新词语大部分都是在原有语言基础上利用一定的词素,按照一定构词方式结合起来的复合词或派生词,因而具有一定的语义结构,是解说新词语的理据基础。从词义构成的道理和方式两方面解析英语新词语的理据,大体分为词义理据和词形理据。同样,汉语新词语的理据与词的性质和词的语义结构密切相关。一种语言的理据大小由其词汇中简单词、派生词、复合词数量的多寡所决定。汉语比英语词语理据性强。 相似文献
3.
词语的理据性解释了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按照Ullmann的理据分类,英汉新词语的理据性在拟声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三个方面存在着异同之处。根据英汉语言结构特点和构成新词的方式,汉语词汇的理据性大于英语词汇的理据性,并且汉语新词语的理据性逐渐加强,而英语新词语的理据性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是高度发达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创造新词语的能力.然而对于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意义,即使汉语使用者有时也感到很困惑.主要分析现代汉语新词语的词义理据,即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词源理据,从而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新词语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理据研究在当今语言研究中属较前沿且冷门的领域,可以尝试运用其理论和方法分析网络新词语现象。在充分收集和准确界定网络新词语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调查等方法探讨相关的词内理据、词外理据、理据特征等问题,为网络新词语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集中论述汉语新词语的借代构造与认知理据的关系,论文主要从两方面入手:1、表颜色语素容易借代造词;2、省略造词法的大量运用。论文试图运用转喻理论,典型范畴,框架─注意,背景─图形,无标记转指等认知理论来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7.
刘禀诚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112-117
从表人语素构造新词语的多样性、修辞认知、原型问题,以及无标记转指与貌似表人词语、表人斯词语的语义框架类型等六个方面,运用了原型与典型范畴理论、隐喻与转喻理论、标记理论、“框架-注意”理论,阐释了表人新词语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8.
词汇是语言中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系统,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的变化,许多新词新语应运而生.试图从讨论科技新词语的构词方式入手,对英汉科技新词语的构词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探析英汉两种语言科技词语发展变化的大同小异,即既有明显共性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英汉构词理据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2):89-91
在词的理据问题上英汉有很多共同点 ,即在构词的时候都主要采用拟声理据、语义理据和逻辑理据 ,当然两种语言对各种理据的使用情况有所不同。除此之外 ,汉语词还有一个颇具特色的理据———摹状。对比英汉词的理据是研究英汉对比词汇学的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10.
姚吉刚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9-43,56
二十世纪以来,语言任意论在语言学界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然而,语言在词汇层面并非是绝对任意的,而是存在着明显的理据性。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之间有时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词的理据性。词的理据性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文字理据。词的形态理据则是指可以通过对一个词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而获得词义。通过对英汉词汇形态理据性的对比研究,能够找出英汉词汇形态理据性的异同,将有助于词汇教学和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学习刺激与态度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阐述了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不同的动机和态度,并且就不同阶段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动机和态度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其动机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对提高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新词英译现状及其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尤其是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的要素。新词,是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是鲜明折射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汉语中出现的特色新词是具有中国时代特色、反映中国国情的崭新的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及时而又准确地向世界译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生事物对于宣传和弘扬中国特色文化、有效实现跨文化交际和对外宣传具有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新词是社会活动的脉搏,敏感地反映着社会中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和新思维。中文新词的英译能及时、准确地向国际社会传播和介绍中国的发展现状。本文拟从传播学入手,辩证地探讨中文新词英译,分析翻译过程中可能影响翻译传播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李鲁平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78-80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不能简单地用一种语言来替换另一种语言。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而导致的思维差异,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顺序、表达结构、表达方法、修辞方式和用词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翻译过程中要顺利地完成汉英两种语言的转换,对这两种语言进行系统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并有针对性地发展翻译技巧,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陈彩芬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32-34
狮子对英汉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从狮子的联想意义在英汉语言中的体现,狮意象的英汉宗教文化起源,建筑中的英汉狮文化对比,英汉民俗中的狮象征等四方面对英汉狮文化的内涵、特点等进行了阐述对比,揭示出英汉狮文化的同异。 相似文献
17.
二战以来,由于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不断变化和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事物、新景象。因此,英语中涌现了大量的新词。这些新词大部分是通过传统构词法形成的,有的是旧词被赋予了新义,有的是外来词和纯杜撰词。对这些新词的翻译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傅轶飞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5):107-109
英语网语成因复杂,既受社会因素、心理因素、黑客因素影响,又同人类认知及语言自身发展规律密不可分。深层次探析该语言现象的理据,为研究汉语网语及未来语言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网络英语词汇理据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轶飞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100-102
通过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拟声、语义、形态学、认知理据多维视角解析网络英语词汇理据,并从人类认知图式角度深层解析网语同人类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杨娜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3):130-133,142
本文从语义与文化的关系着手,通过对汉日英婚姻场词汇的分析,对三种语言的词汇空缺特点进行对比,寻找共性与个性,并分析其产生的哲学渊源,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加以解释,思维文化的不同带来了东方语言的模糊性和西方语言的清晰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