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近年来,面对“资源硬约束和发展硬道理”的双重压力,应城市把节约集约用地放在突出位置,围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探索建立了行政主导节地、联动推进集约、加压倒逼支撑的用地新机制,走出了一条立足存量抓挖潜、节约集约促发展的新路子,提高了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宜昌市将节约优先放在突出位置,用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倒逼经济发展转型,全市建设用地地耗指标逐年下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膨胀,与此同时,建设用地的粗放利用、闲置以及废弃等现象严重,节约集约用地程度还很不够,基层合法合规用地意识淡薄,随意承诺用地现象严重。国土资源部提出要以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完善土地调控政策和机制,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政策背景】按照中央提出的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的总要求,国土部正在研究加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顶层设计。今年3月,台盟以中央委员会名义提交的《关于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提案》从六方面建言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空间保障、资源支撑和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5.
【政策背景】按照中央提出的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的总要求,国土部正在研究加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顶层设计。今年3月,台盟以中央委员会名义提交的《关于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提案》从六方面建言强化节约集约用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空间保障、资源支撑和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6.
《咨询与决策》2014,(8):20-21
近年来,恩施州严格执行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强化节约集约用地,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通知》(鄂政发[2014]24号)下发后,我州及时进行了学习宣传,把全州上下的思想统一到了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正着力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1,(36):13-13
今年以来,浙江、河南等地对土地开发利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通过实施一系列土地节约集约用地工程.探索构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新机制,以促进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为切实保护耕地,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就必须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这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为此,国务院于2008年1月3日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通知要求国土部门按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调整各类相关规划和用地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大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研究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的考核机制和长效机制。福建闽侯青口汽车工业园区作为我省城镇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重点区域,提高其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针对土地利用中土地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建设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低,后备资源少,土地开发空间不足,耕地数量每年逐渐减少等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重要性。并通过规划、计划的调控作用,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完善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要节约集约用地,达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相似文献   

10.
《决策》2007,(9):71-71
近年来,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主动参与宏观调控,一手抓耕地保护和资源管理,一手抓保障发展和集约节约用地,积极服务于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严格履行职责,有力地促进了安徽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彬  刘少石 《决策探索》2014,(13):69-69
面对土地资源短缺的现实,江苏省积极探索新机制,以“向上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动态巡查”防止土地浪费,以“综合整治”补充土地后备资源,通过节约集约用地,促进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资源小省,全省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地矛盾尖锐。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提出坚决守住耕地保护数量和质量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发展边界线四条底线。江苏省国土厅厅长李侃桢说:”这四条底线必须严守,是高压线,绝对不能碰,更不能逾越。”  相似文献   

12.
《咨询与决策》2014,(8):18-19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将资源节约确定为基本国策和优先战略。今年4月24日,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实行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我省全面系统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也是指导当前和今后土地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优先战略,严格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积极服务国家“两型”社会建设战略和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一主两副”和大别山、武夷山等区域发展战略,在资源刚性约束和需求刚性增长的严峻形势下,以战略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强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在宣传引导、规划调控、供地监管、存量挖潜、构建共同责任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水平,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09,(22):14-15
国务院2008年1月下发的《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明确提出,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要制定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实行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分级考核,考核结果由国土资源部门定期公布,2009年3月,国土资源部等部门下发了《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15.
《咨询与决策》2011,(6):18-19
“一定要守住18亿亩这条耕地红线,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讲话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16.
《咨询与决策》2014,(8):14-15
襄阳当前正处于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快速发展期,而土地利用方式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载体。就在襄阳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攻坚时,省政府出台了鄂政发[2014]24号文件,即《关于实行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通知》,为襄阳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明确的目标及路径,将有效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共同面临的"两难"问题。近年来,荆门市国土资源局围绕"四个"荆门建设,坚持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创新服务方式和严格规范管理相结合,着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探索走出了一条"双保双赢"之路。一、深入挖潜盘活,转变利用方式,保障发展用地需求  相似文献   

18.
钟祥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版图面积4488平方公里,耕地231.9万亩,磷矿资源储量8.31亿吨,是全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重要的磷化产业基地,素有“江汉粮仓”、“中原磷都”之称。近年来,我市始终把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盘谋划,全域展开,全力推进,在全市形成了资源节约集约、经济蓄力而发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9.
宜都属于典型山区县市、湖北省工业强市。2010年,宜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4.2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316.3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4.76亿元,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跃居全省第二名。人多地少,土地资源不足一直是制约宜都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过去的工业用地存在低效粗犷、闲置浪费等问题,随着土地资源的刚性约束,我市在工业用地管理方面建立了“五种机制”,迈出了一条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工业用地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湖北特色的国土资源节约利用模式 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启动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省委书记李鸿忠强调:“资源有限,创新无限,在有限的前提下,做无限文章;要树立小土地、大发展的理念,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再集约的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