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都区建区三年来,大力实施“兴工富区”战略,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规模企业工业产值平均每年以9亿元的速度递增。截止2003年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8.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2.2亿元、利税4.05亿元、利润2.55亿元,分别比建区之时的总产值61亿元、销售收入57.4亿元、利税2.82亿元、利润1.7亿元增长44.75%、25.78%、43.6%和50%,用:三年时问突破了原随州市工业经济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2.
朱川 《决策导刊》2006,(8):29-30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县域经济要实现强盛,潜力在工业,依靠也在工业。近年来,綦江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营造合力兴工良好氛围,牢牢扣紧项目、引资两大抓手,显著突出抓大、扶小、民营经济三大重点,切实做好改革、人才、安全、稳定四项工作,潜在的区位、交通、资源等比较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实现了又快又好发展。通过“工业强县”战略强力推进,全县工业总产值增幅连续3年超过25%,2005年达到74.3亿元;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3年超过23%,2005年达到21.8亿元:全县工业企业利润2005年达到2.5亿元。全县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2003年首次实现整体扭亏为盈,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宜昌市犹亭区坚持把服务项目、服务企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致力打造投资环境比较优势,全力服务工业新区开发建设,不断开创了犹亭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十一五”期末,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0.69亿元,财政总收入6.0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4亿元,工业总产值340.1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1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实现了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尤其是工业经济总量跃居宜昌市县市区第一,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沿江工业龙头”目标。  相似文献   

4.
《决策与信息》2004,(10):48-48
近年来,纳溪区实施“兴工富区”战略,全力打造“绿色工业”、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今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4.10亿元.同比增长22.1%,实现工业增加值5.12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销售收入17.76亿元,同比增长26.4%,利润和利税分别增长48.5%和46.5%。一批成长型企业正在崛起,工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结构更加优化,发展效益逐步凸现。  相似文献   

5.
<正>“十五”以来,四川省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1407.8亿增至2005年的2512.6亿,年均增长15.6%。特别是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工业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2001—2005年五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分别是84.6亿元、112.7亿元、162.8亿元、200.1亿元和321.9亿元,近3年增长速度分别为43.6%、31.2%和60.9%。可谓成效显著。但与先进省份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九龙坡区致力于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由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由工业人区向工业强区转变,取得了初步成效。2003年,区域生产总值位居全市第一;区域工业总产值330.35亿元,增加值74.73亿元;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7户.实现利润7.29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10.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9.76亿元,占全市的1/5强;第二产业税收完成19.25亿元,就业人数达25万余人。  相似文献   

7.
心中有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0,(45):26-27
10月份,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8022.5亿元,实现增加值1847.4亿元;前10月累计完成产值74959.4亿元.实现增加值17295.2亿元。总量继续居全国第一。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认为.江苏的规模以上工业能做到全国第一.与早几年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以及大力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有关  相似文献   

8.
作为全省县域经济的排头兵,宜都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提升了发展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184.2亿元,增长17.1%;固定资产投资141.6亿元,增长41%;财政总收入14.8亿元,增长29.2%,一般预算收入9亿元,增长31.4%,向着全国百强县市、中部经济强市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湖南     
《领导决策信息》2011,(50):30-31
地方特色规划 《湖南省汽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到“十二五”末,全省汽车整车产能达到200万辆以上,实现产销100万辆以上,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年均递增30%。其中专用车1000亿元。基本型乘用车600亿元,零部件工业14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900亿元。利税超过600亿元。销售收入力争进入全国前十强。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0,(48):23-23
江苏张家港市永联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富”。去年,工业销售280亿元.上缴税收11.5亿元,村民人均收入23000元.在全国屈指可数。该村已实现了4个96%:96%的村民实现城镇化集中居住;96%的土地实现集中流转;96%的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利用的问题1.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失衡。总量、结构和开发强度是城市土地利用三个重要的指标,在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的研究中发现,中心城区在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较小的背景下,表现为居住、商业用地比重过高,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绿地、道路广场用地比重偏低。在近郊区和远郊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建设用地与农用地比重失衡,其中工业用地面积比重偏大是主要原因,这是工业郊区化和工业用地的粗放式使用造成的。另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重偏低也是普遍现象,表现为市域范围内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失衡。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0,(22):30-31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30亿元.工业增加值12482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0.4%),工业总产值(现价)51271亿元,税收收入3145亿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04亿美元。地区生产总值、税收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同期7.08个百分点和17.7个百分点。出口总额1874亿美元,进口总额164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8,65%和8.9%,降幅分别小于全国同期(-16%、-11.2%)7.35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阳立高  韩峰  曾艺 《管理科学》2022,25(7):106-126
利用中国土地市场网的土地市场实际交易数据和中国277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基于2SLS法的空间滞后解释变量模型(SLX)探讨了土地资源配置对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土地资源在工业领域的偏向性配置导致工业用地价格被严重低估,进而产生工业用地应得收益大于实际价格的反向错配问题;尽管土地资源错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经济发展成果的共享水平,但却通过阻碍发展动能转换、降低发展效率、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加重节能减排压力等机制对本市及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除小城市的土地资源错配对其自身及周边城市均未产生明显影响外,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土地资源错配对其自身及周边同等级城市以及中等城市土地资源错配对周边小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均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大城市与中等城市间土地资源错配的空间外溢效应却显著提升了各自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研究结论对于深刻把握土地资源配置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推进城市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倍增计划,着力做大工业总量,努力提升工业经济质量,江夏工业呈现“规模质量大幅提升、速度效益兼取”的良好态势,成为县域经济强有力的支撑。2013年完成工业投资305亿元,增长56.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6亿元,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25.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规上企业达186家。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省、市大力推进“一主三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十分鲜明地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实施“一线三区”的工业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骨干支撑、园区带动、块状发展的新型工业格局,促进了市域经济较快发展。2003年,全市完成GDP98.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43.8亿元,财政收入4.62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亿元,分  相似文献   

16.
蒋定平 《决策导刊》2007,(12):42-43
工业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合川工业经过历届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1个,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5.1亿元。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建材、制药、机械、农产品、玻璃制造业为主的支柱产业,全区工业呈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离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提速发展,跨越赶超,率先崛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2003年,黔江工业经济保持稳健快速增长,是黔江工业历史上成绩最突出的一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8.8亿元,同比增长46.2%;实现利税5.7亿元,同比增长70.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4.7%,同比提高9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0.5万元,增长43.8%;亏损面21.5%,下降8个百分点,亏损额300万元,下降2488万元;工业对全区GDP的  相似文献   

18.
工业用地供地及批后监管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有效管理不仅关系到项目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土地资源保障。如何用好用足工业用地,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地方各级政府面临的现实问题。该文以笔者工作所在辖区为例,通过调查辖区内工业用地的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差别化管理角度提出管理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吴冰 《决策导刊》2007,(2):15-16
2006年工业经济发展回顾 2006年,重庆工业发展马力更足,实现了连续第8个年头的两位数增长,拉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主要表现:一是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155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净资本回报率首次突破10%,达到10.3%左右,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以内,达到58.7%;全员劳动生产率8.7万元/人,增长24.8%。  相似文献   

20.
心中有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0,(44):26-27
截至今年9月,广东省34个省产业转移园已累计签订投资项目1910个、协议总投资4041亿元。今年1—9月,34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内企业实现产值1196.7亿元、税收7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8%和6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