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咨询与决策》2014,(9):41-42
随州市紧紧围绕打造“世界华人谒祖圣地”、鄂西圈“门户城市”两大目标,充分发挥以炎帝文化、编钟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和休闲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优势,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品牌建设,文化旅游业发展实现了一个“从小到大、从配角变主角、从从属产业为支柱产业”的角色转变,旅游综合实力全面增强。  相似文献   

2.
《咨询与决策》2011,(6):F0002-F0002,1
华夏同始祖,天下共烈山。农历四月二十六,相传是炎帝神农的诞辰日。今年5月28日,辛卯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随州隆重开幕,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已经连续三年在随州成功举办,已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对凝聚炎黄子孙、促进两岸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笔者按照中央对重庆市发展的“314”总体部署,根据“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及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要求,针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交通大变革、产业大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实际,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武陵山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就如何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突破旅游产业发展瓶颈,促进城乡统筹及连片扶贫开发,提出加快推进渝东南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及思考。  相似文献   

4.
寻根炎帝故里,拜祖烈山脚下。5月28日,农历四月二十六炎帝诞辰纪念日,万众瞩目的辛卯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开幕式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随州炎帝神农故里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国台办主任助理龙明彪,国务院侨办党组成员熊昌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屈忠,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等重要领导参加大典,来自全国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代表、海内外万余名嘉宾拜谒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共同祈福华夏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味层次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旅游文化的发展也积聚很大的潜力。为了解我国旅游文化发展现状,本文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常德市新兴的旅游业。——漂流为例采介绍分析我国局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优势,以及不足之处,并针对相关问题为之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营管理者》2012,(20):3-3
广安,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的家乡,位于四川东部,紧邻重庆,幅员面积6344平方公里,总人口470万,是东连长江三峡、西进峨嵋九寨、北上秦巴关中的首要节点;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近年来,广安充分发挥小平故里的独特优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旅游经济实现又好又  相似文献   

7.
城市旅游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现象,已经成为当代旅游业的主体。中国城市旅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协调城市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时,要注重城市、资源、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蓬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丰富,加之山海风光秀丽,独有“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是中国少有的兼具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和海滨风景旅游城市两大优势的城市。近年来,我们借助和发挥这两大优势,抢抓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和旅游产业转型的良好机遇,以打造“人间仙境”旅游品牌为依托,做出了“旅游兴市”的战略决策,明确了建设区域性旅游度假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确立了实现观光旅游向度假休闲旅游转变的大旅游发展思路,把旅游业作为全市四大主导产业和三大“百年立市”产业之一来重点培植,启动内力,借助外力,以大项目建设引领大旅游发展,以大旅游发展膨胀大产业规模,推动旅游产业步入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2005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6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8亿元,综合收入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50%和46%。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09,(20):14-15
近年来.河南省把文化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努力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普京访问少林寺、黄帝故里拜祖、中国中部旅游交易会、洛阳市牡丹花会、开封市菊花花会、信阳茶叶节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大大提升了河南文化的影响力。但从总体看.河南的文化改革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0.
宋新国 《决策》2001,(7):49-49
寿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厚重.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变文化资源优势为旅游资源优势,继而为经济优势,通过实施名城带动战略,走旅游兴县之路,是寿县的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如何开发寿县历史文化,为旅游经济服务,我认为应该从四个文化层面入手,构筑寿县的旅游产品框架.  相似文献   

11.
泸州生态、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景水景、生物景观和人文景观,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旅游资源体系,蔚为壮观。2003年8月,泸州市政府提出:要毫不动摇地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要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使泸州尽快成为旅游经济强市。  相似文献   

12.
宋葵 《决策导刊》2004,(12):20-21
大足是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首批甲级旅游开放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AAAA景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如何做大旅游经济这块蛋糕,实现旅游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转变,必须创新思路,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礼·含文嘉》记载,神农氏“始作耒耜,教民耕种”。作为炎帝神农故里所在地,建县五年来,县委、县政府传承炎帝文化,弘扬炎帝精神,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小区化养殖,助推特色种植、养殖业做大做强,为富民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县已经成为全国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和著名的香菇之乡、兰花之乡,粮、棉、油及林业、畜牧、水产等均在全省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4.
宋凤仙 《决策探索》2005,(11):12-13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安阳的历史文化优势,构建独具特色的安阳文化气质和内涵,使这座古老的都城焕发青春的活力,安阳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地研究确定了“文化兴市”战略构想。今年,随着河南“文化强省”战略目标的提出,安阳的文化事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历着从文化兴市到文化强市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15.
曾鹏 《经营管理者》2015,(10):155-156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前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韶山作为伟人故里,在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热潮中,必须将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力稳增长的重要支撑,让文化旅游业成为稳增长的“新常态”。一、韶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韶山地处湖南中部偏东,行政区划面积247.3平方公里,人口12  相似文献   

16.
张侠 《咨询与决策》2014,(11):74-75
标准化工作是旅游工作的生命线。全面实施旅游标准化,是落实旅游发展战略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实现武汉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自2012年武汉市开展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我们始终按照“顶层构架、条块结合、城区联动、示范引领”的总体思路,通过抓创建工作关键点、保障点、薄弱点和着力点,不断强化创建工作合力,切实加大创建工作投入,强力推进旅游标准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与多行业的融合发展,城市旅游综合效益的大幅提升,城市游客接待人数连年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进一步巩固了旅游产业基础,完善了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了游客满意度,树立了良好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趋同化问题,激发了广州市推动文化旅游的思路。本文分析了茶文化特点、广州的茶文化资源优势,重点论述了广州的茶俗,茶楼,茶点以及广州的街头凉茶等四种茶文化,并阐述了广州开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伴随山西经济的转型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旅游业,开发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投资,逐渐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题。但是,由于缺乏对大院旅游资源的内涵进行深层次地挖掘和整理,没有从整体上规划大院旅游资源,各个大院独自发展,丧失了大院群落的规模效应,文章在分析大院文化旅游资源内涵的基础上,着力构建晋中大院文化旅游区,重点在于各个大院旅游资源的整合,发挥各个大院的资源优势,形成文化旅游资源的规模效应,推动整个晋中大院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2,(2):27-27
2011年12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等机构发布了《2011年度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发展研究报告》。北京、杭州、上海名列“2011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市”前三名。同时,首次发布的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发展研究报告中,四川峨眉山市、福建武夷山市等名列“2011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前十名。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1,(17):24-25
省会是一个省份发展要素最多、最集中的区域,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省会城市必须发挥好自身优势,率先实现突破。据监测,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一些省会城市为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一流城市”、“第一方阵”、“国家中心城市”等全新定位。太原、石家庄、呼和浩特等地抢抓“十二五”机遇,冲刺一流省会城市。合肥、福州、太原等省会城市提出。在今后5年建设区域性大城市、大都市。而广州、西安、南昌等地区则利用资源优势,致力打造各自特色之都,即国际科技创业之都、中国文化之都、中国水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