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浩程 《决策》2004,(7):18-19
自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后,县域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县域经济的发展也迎来了最好时机。江阴,昆山等百强县,给“长三角”带来了蓬勃的经济实力,而广东也开始正视县域“短板”。在此,中部县域经济该如何走?“要在中部率先崛起”的安徽县域经济又该如何走?2004年5月安徽省委党校举办“第二期市厅级干部‘安徽经济与社会发展’专题研讨班”,专题研讨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并到各地考察调研,让我们得以一窥安徽强县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农行股份制改革坚持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总体原则,明确了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是农行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南阳市农行宛城区支行(以下简称宛城区农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农行的市场定位,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转换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实施总行提出的蓝海战略,把服务三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三农的措施,扎实推进服务三农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的区域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也是“三农”问题最为突出的区域。认真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不仅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商业银行,尤其是农业银行落实面向“三农”市场定位、实施蓝海战略的现实选择。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国退民进”,产权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县域经济发展重新焕发活力,银行如何在新一轮发展中抓住机遇,改善自身经营状况,需要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4.
宜都是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之一,被誉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宜都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实践,在于坚持“一主三化”方针,锲而不舍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突出“环境是基础,项目是生命,服务是品牌”意识,致力于打造最佳投资环境,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5.
《咨询与决策》2011,(3):1-1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始终坚持把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确立并始终坚持发展县域经济“一主三化”方针,抢抓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中部地区崛起和“两圈一带”战略实施等机遇,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加快、质量提升、结构改善、后劲增强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6.
倪雄 《决策》2015,(4):60-61
继武汉“光谷”、“文谷”之后,湖北在荆门打造“中国农谷”.“姓农不唯农”,利用荆门的农业资源禀赋优势和“谷”发展模式的要素集聚效应,为农业地区提供了一条另类崛起的路子.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荆门农谷调研时说过的一句话意味深长:“不论是光谷还是农谷,‘光’和‘农’只是产业,而‘谷’是关键,‘谷’是一种体制机制,是一种战略.” 中国农谷是如何姓农不唯农的?湖北又为何如此热衷“谷”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活力濉溪     
西凤 《决策》2009,(8):I0016-I0017
近年来,濉溪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主战略,坚持全党抓经济,核心抓工业,重点抓项目,突出抓招商,全力创环境,相继开展“工业发展年”、“园区建设年”、“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强园区载体建设,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县域经济驶上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在当今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大格局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希望所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成为一大亮点,成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生力军。如何在新的时期加强县域经济强县的地位和发挥县域经济强县的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大问题。为此,为了助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设了“县域经济”专栏,这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喜事。“县域经济”专栏一经问世,定会承担使命,服务大局,为县域经济发展鼓与呼。每期我们都会甄别选择2~3个县域经济强县进行专门采访,县域经济强县是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的先行者,其地位高,作用大。县域经济强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区域崛起的先锋队。“县域经济”专栏的开办,必将会更好地营造全国县域经济“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引导河南乃至全国县域经济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坚定不移地把跨越式发展写在湖北‘十二五’发展的旗帜上”,王国生省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表述,在“两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记者在襄阳、宜昌、荆门、咸宁代表团采访时深切感受到,“跨越式发展”不仅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得最为频繁的关键词,也是“两会”的最大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0.
自湖北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以来,江夏一路稳健前行,从2008年至今,连续六年名列湖北省县域经济之首,成为全省唯一的“不败之旅”。循着近年江夏县域经济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发现,江夏能一直位居全省前列,源于该区紧紧扣住了“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加、减、乘、除”法轨迹,专家们堪称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江夏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2003年17号文件《关于推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市场取向、开拓创新的原则,遵循市场规律,引入竞争机制,办好社会事业,变‘养人’为‘养事’。”目标很清楚:就是要求全省各地从改革传统的农村社会公益服务体系入手,转换县、乡两级政府的工作职能,创新领导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进步的方式方法,遵循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向,逐步建立和健全一整套“以钱养事”,服务“三农”的新型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王伟  毛明 《决策探索》2008,(22):81-81
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农行股份制改革坚持"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总体原则,明确了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是农行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南阳市农行宛城区支行(以下简称宛城区农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农行的市场定位,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转换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实施总行提出的"蓝海"战略,把服务"三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三农"的措施,扎实推进服务"三农"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同志在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基础,实施‘腾飞计划’,突出抓好‘三十强’和‘三十弱’,实施分类指导,激发内在活力,力争经过五年的奋斗,实现县域经济总量倍增。"我省县域个数多、幅员广,各地情况参差不齐,只有通过对各地县域经济准确定位,实施分类指导、分类要求,才能使我省各地县域经济真正激发出内在活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14.
“面向三农”是国家赋予农业银行的市场定位,也是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大型银行的历史使命。湖北省是农业大省,三农地位举足轻重,是湖北竞进提质、升级增效,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5.
《决策导刊》2007,(2):I0002-I0002
2006年,铜梁县工商局加快“传统管理型”向“监管执法服务型”转型步伐,坚持“五个面向”,强化服务职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一是面向大局,从宏观谋思路,从微观抓落实,规范办照年检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如开展商标专题调研,分析商标注册使用方面存在“两个偏低”、“三个不相称”等问题,提出了建设品牌铜梁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向县委县府递交了调研报告,引起了高度重视。二是面向“三农”,按照“打假护农、合同助农、经纪活农、品牌兴农、市场富农”的指导思想,为农民解决了系列实实在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省委、省政府把现代农业作为构建战略支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大支柱。如何加快农业强省建设,实现鸿忠书记提出的“让全国人民‘吃湖北粮、食湖北油、喝湖北水、品湖北味…的宏伟目标,这对进一步贯彻“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推动“三化同步”、“两增同步”、促进湖北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报据市委、县委关于城镇化建设的部署和建设三峡库区经济强县的要求,忠县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加强城镇规划创新,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全力打造库区“威尼斯”,推进具有忠县特色的城镇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8.
当阳,曾被称为湖北县域经济的“风向标”,连续7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行列,国际金融危机中创造了领跑全省县域经济的“当阳速度”。近年来,在加快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这个全省县域经济重要课题中,当阳再展雄风,在“加减乘除”上大做文章,以发展促转型,以转型谋发展,走出了经济快速发展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同步并进的路子。  相似文献   

19.
贺海峰 《决策》2014,(10):40-42
“新常态经济下,经济增速是‘换挡’而不是‘失速’,经济发展仍需要保持合理增长速度,因为发展仍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我国2000多个县(县级市)目前不仅是全国农业发展的主体、第一产业的主体,而且在国民经济总量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我国“三农”(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解决,贫困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都离不开农村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别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区域之间的差异,关键在于建设强大的县域经济。因此,加紧发展县域经济对提高全国综合国力。缩少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平衡、解决好“三农”问题,都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就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拙见,以祈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