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席恒  余澍  李东方 《管理世界》2021,37(4):12-23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始终秉承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特别是在事关民生的社会保障领域,从建党初期的民生主张到政策实践,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社会保障初步探索到陕甘宁边区的社会保障工作,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团结一切力量的人民保障到建国前期的劳动保险制度确立,从改革开放时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探索到新时代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中国共产党基于时代变化的条件约束和保障民生福祉的目标约束,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对象不断扩大,保障项目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建党初心和奋斗目标,以100年的光辉成就,实现了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2,(41):14-15
作为江苏省政府“民生幸福工程”着力构建的六大体系中的两项,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的建设历来受到高度重视。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六个注重”最新要求,江苏省政府近日印发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文章结合国家当前政策与形势,论述了黑龙江省社会保障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而对黑龙江省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模式与路径选择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以"经济企稳背景下的民生发展"为主题,继续在全国开展近5.1万份样本的民生满意度电话调查、在安徽等8个代表性省份开展近1万份样本的民生关切点入户调查、编制31个省份的年度民生指数以及就业等相关专题研究工作。电话调查和入户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增长企稳,民生改革措施力度加大,民生投入持续增长,城乡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民生整体满意度普遍上升,对12个民生领域的满意度均呈上升态势。城乡居民民生关切主要集中在收入、医疗、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领域,在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依然存在不同诉求。民生指数测算结果表明,过去5年31个省份民生状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不同民生领域和不同区域的改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建议积极回应经济企稳时期的民生关切和民生诉求,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夯实民生之本;坚持多措并举促进居民增收,壮大民生之源;坚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巩固民生之基。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是社会文明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推行社会保障改革,对于改善民生,提高社会成员的心理安全预期、扩大内需、驱动经济复苏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但社会保障造成的选择和构建,关系到社会保障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普惠型社会保障模式在我国的不可行性,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新型社会保障模式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1,(48):28-31
各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均将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作为今后五年的发展重点,本文对居民收入、社会保障、教育和就业等领域的目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展示2015年各地群众生活新图景。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1,(12):43-49
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8.
谭涛  石宇 《领导科学》2012,(2):21-24
以江苏省为例,选取无锡、扬州、盐城三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民生福利、社会保障、公共政策、乡村发展等五个方面构建"包容度"指标体系,测算三市城市包容乡村指数,为我国城市"包容"农村发展理论体系构建提供实证依据。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提高江苏省城市"包容"乡村发展的关键途径:促进农村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提高农村地区民生福利和公共服务事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温暖”成为10年来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词。10年来,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大力推进教育、医疗体制改革,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难题逐步解决;10年来,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愿望逐渐成为现实。10年来一项项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和宝贵经验,激励我们进一步凝聚力量、坚定信心,不断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以最大限度地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10.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在当代中国,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就是民心,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0,(29):24-24
今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民生工程”不断出台,配套资金也相继落实到位。3月25日,财政部发布了今年确定的5个民生关键领域。并列举了计划安排的资金。今年,中央财政用在与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支出合计8077.82亿元,比上年增加651.34亿元。  相似文献   

12.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09,(9):M0001-M0001
胡锦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我们的干部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才能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从而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四大目标之一,为做好新世纪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我们就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我们设想,建立统一、规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思路应是:确立“一个目标”,即参保对象多领域,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保障制度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基础性、动力性、保障性的工作,是事关广大干部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作。近年来,在建始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各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人社干部职工齐心协力,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人事管理服务水平,着力构建谐劳动关系,人社事业呈现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人民防空工作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把人防服务民生工作真正做细、做活、做实,是新时期人防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人防实现融合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赋予人防工作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在农村逐步摸索和建立起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失地农民保障、农村养老保险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体制、机制、管理水平及现实能力等多种原因的制约,总体发展水平缓慢,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水平远远低于城镇,我国社会保障在城乡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显重要,关系着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十分紧迫且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基层民生档案真实地记录了我国民生工作的发展历史,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方面的重大成就,基层民生档案的管理工作事关国计民生,意义重大。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基层民生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标准不一、资料收集不全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课题组 《决策探索》2008,(20):38-3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居民,按照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这项制度是对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也是健伞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河南省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出发,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全省初步建立起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踏实做民生,倾情为民心,专注听民声。合肥在大发展、大跨越中,始终把民众诉求作为社会发展的首要考虑,大手笔运作民生工程。从2007年的12项民生工程,到2008年的28项工程,再到2009年的36项工程,合肥市财力最近3年直接投入民生工  相似文献   

20.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章中提出的六大任务之一。在对这部分内容的论述中,第一次提出了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概念,第一次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系统深刻的表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必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