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与周扬有着不同的“左翼文学”观念,体现出不同的文化追求。鲁迅所追求的是通过改变“吃人”的文化来改变人奴役人的现实,实现建立“人国”的理想;周扬所追求的是树立权威,不但自己崇拜权威,而且处处以权威来号令他人。这在解散“左联”和“两个口号”的论争中表现得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2.
日本战后派文学是日本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自觉地接受《近代文学》的理论指导,在创作实践中坚持文学的社会性和实验性。社会性,使战后派文学对罪恶的侵略战争的“反思”更为深刻;实验性,使战后派文学走上了与当代欧美文学同步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英美派",系指南京国民党政权内部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治派别,因其在内政外交特别是外交上带有明显的亲英美倾向,故名.尽管"英美派"人数众多,职业多样,且政见并不完全一致,但作为一个特殊的政治群体,在个人经历外交设想、政治理想和经济主张等方面仍具有比较明显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4.
“英美派”是国民党政权内的一个重要政治派别,它缘起于清末民初国人的留学潮流.形成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外部环境。“英美派”政治上崇尚英美民主模式,经济上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外交上主张联合欧美、抵御日本。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的外交重心转向美国,“英关派”在争取美国援助中国抗日的外交活动中大显身手,成为国民政府美援外交的积极推行者,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鲁迅文学与左翼文学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文学有一种思想根基。鲁迅文学以他的“立人”思想为根基。鲁迅的“立人”思想有三块基石:一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二是19世纪末“非物质,重个人”的思潮;鲁迅步入左翼文学阵营,没有改变他的“立人”思想,而是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普列汉诺夫的文艺理论,这是他的“立人”思想的第三块基石。在此前后,与文艺界进行了两次原则性的论争,存在三大分歧。鲁迅的抗争,使他“总觉得缚了一条铁索”;在近于和“文坛皇帝”、“元帅”、“工头”、“奴隶总管”的决裂中溘然辞世。历史表明,鲁迅文学比左翼文学的思想根基更深厚,美学品位更丰富,更具开放性,更有可供后人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探讨鲁迅所走过的文学道路,分析了外国文学对鲁迅的文学观念、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由此带动的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英美文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城镇,语言能力和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都相对较为薄弱,因此,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应以文学赏析为中心。同时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论新形势下英美文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外语教育一直将技能训练放在首要地位,人文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比重所占较小;以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提高的英美文学课程虽然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主干课之一,但并没有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文学教育的目标。因此,在新形势下,优化英美文学教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鲁迅与学衡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前,鲁迅针对《学衡》杂志第一期作出了对学衡派的评价,虽然学衡派并未正式对鲁迅言论进行反驳,但两者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今天,重新反思这场论争,可以看到鲁迅与学衡派的分歧决非私人恩怨,而是分别代表了文化转折期相反相成的两种思想倾向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两种不同态度。前者站在全盘反传统基础上,希望通过引入西方现代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革新,创造新文化;后者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准绳,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西文化的融合,促进中国文化的转型。站在21世纪的开端,思考这两种文化选择的意义与局限,对于我们今后的研究,将会提供可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欧美文学一直围绕着自然在做文章,比如希腊神话中的遵循自然,中世纪的违反自然,文艺复兴时期的超越自然,启蒙时期的回归自然,浪漫主义的歌颂自然,现实主义的反映自然,现代主义的神话自然,等等。这种回归自然的思想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1.
鲁迅创作与“五四”文学理论的错位主要体现在形式、内容和时间三个方面。形式上,白话文运动的推广带来了文学工具性的重蹈,而鲁迅的小说创作在实现通顺明白的目标之外,还以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探索文学的本体性发展;在内容上,新文学的建设是以反叛传统为起点的,但在鲁迅小说中,传统文化以其巨大的吸附性赋予了人物斩不断的民族劣根性,从而造成了中西方文化的话语断层;在时间上,鲁迅虽被誉为“新文学主将”,但他在文学理论的初创期并不十分活跃,其文学创作滞后于文学理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12.
要理解沈从文在“湘西世界”里寄托的情感和思想,就必须了解它产生的历史语境。沈从文是在英美派的持久扶持与帮助下构筑起他的“湘西世界”的。在英美派背景下解读“湘西世界”,可以看出它是作者应对现实中各种思想倾向与艺术主张时的一种立场选择,其中隐晦地表明了作者对争论激烈的社会革命、阶级斗争等重大现实问题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3.
生态危机使英美生态文学在20世纪生态思潮中得到迅猛发展。作为表现自然和人的关系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样式,英美生态文学有其渊远的浪漫传统,回归自然是其永恒的主题和梦想。研究英美生态文学的浪漫传统,对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美文学"品评"教学是摆脱文学课枯燥无味的状态,真正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品"之对象包括英语原著和文学课堂。英语专业学生通过阅读英语原著,深刻感悟英语语言的生命力,体会英语语言的魅力;教师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活动丰富多彩,构建以作品阅读、赏析为主的课堂,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其学习欲望。"评"是对"品"后的滋味感受的阐述和判断,阅读后的赏析和讨论使理解更为深刻。"品""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叙美派"文学是阿拉伯文学中的一个特殊流派,特定的历史背景使它拥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与文学价值,"叙美派"文学对阿拉伯传统文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还成功地将东西方文学融合为一体,从而展现出阿拉伯文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把当代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与欧美文学相比较,可以发现当代中国文学中环境文学的失语。当代中国文学没有形成环境文学的整体体系与文学类别,但是挖掘其未来发展的基础与因子,可以找到构建当代中国环境文学的土壤与途径。本文从文学评论、作家创作、作品主题、读者群体四个方面提出了建构中国当代环境文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20世纪40年代抗战时期的文学越来越受到研究界的重视,然而对于抗战时期文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研究界缺乏细致地考察和明确地界定."抗战文学"及其"解放区文学"、"国统区文学"、"大后方文学"、"沦陷区文学"等这些概念内涵外延不清,表述上有些混乱.这势必将影响抗战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拓宽和深入.从现代文学三十年整体来看,重庆和北京、上海一样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中心,从重庆之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来看,也_一样可以命名一个文学派剔"渝派".笔者就是在考察并指出现存的抗战文学研究诸多概念的缺陷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概念,希望基于此能展开对抗战文学更进一步的研究并增深我们对于整个现代文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从句子结构的简化、理解过程的简化和叙事作品的简化三方面探讨了简化教学策略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在教学中,对于句子结构的简化重在简化结构不明、语序不清和与中国文化差异较大的长句;对于理解过程的简化重在准确掌握作品中的主要意象,以理解意象作为理解作品的突破口;对于叙事作品的简化重在简化作品中一些细枝末节的情节和内容,以便顺利地理解作品叙事的主旨。  相似文献   

20.
早就有人指出,文学的要义就是对人的描述。而如何描述,却是不同种类的作家或不同种类的文学显示出的特点。欧美文学从古希腊文学开始,一直到当下的"现代主义"文学,始终贯穿着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这就是人道——或叫人道主义的主题。它显示着西方人独特的个性,也显示了西方文学"以人为本"的厚重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