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菁 《科学咨询》2007,(4):34-34
现在的家庭中孩子少,物质生活条件好,独生子女成为全家关注的重心,再加上对孩子的溺爱,形成了孩子在情感上只知获取,不知给予,心中无他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如果孩子从小对人对事淡漠无情,长大后就不可能与人合作共事,也不可能对家庭、对事业、对国家有责任感。良好的情感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善良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磋砣,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因此必须重视从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2.
《领导文萃》2013,(20):135-136
如今,很多中国女性都受过良好教育,对婚姻,她们也有新的梦想。与美国电视剧《欲望都市》中理想主义的夏洛特一样,中国女性希望"做一个不可能的梦"。简言之,如今的中国女性所想要的,正是所有女性都想要的——事业有成,真爱,也许还有一个快乐和成功的孩子。目前这一代女性身处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型期。数千年来,中国社会一直是围绕家庭单位组织起来的。男性是一家之主,女  相似文献   

3.
杨澜 《领导文萃》2014,(3):96-100
正成就,从发现真正的自己开始人们总在问男人如何成功,好像他们不需要幸福。企业家们热衷于学习西方的企业管理、市场经济规则,乃至哲学和新教伦理,却似乎对家庭伦理不太感兴趣。没有人问他们为什么晚上不回家吃饭、为什么不知道孩子上几年级,或者为什么总是单独出席社交活动。2012年初,我采访王石时问过他这个问题。他迟疑  相似文献   

4.
一、案例背景张啸,男,十六岁。2004年9月,因种种原因,作为择校生的张啸同学成了我的学生。张啸同学家庭经济较好,从小受到家庭娇养,不受经济捆扰,出手大方,为人豪爽义气,好打抱不平,同时也深染抽烟、喝酒、谈恋爱等恶习。因此,从一开始,他就和其他同学就有明显的差别,学习不努力,各种习惯较差,尤其是个人习惯,说话霸气,做事不修边胡,纪律观念淡薄,对学习、班级都漫不经心。二、分析与诊断1、造成他不思上进的原因之一是家庭条件太优越,使他衣食无忧,家长只注重情感投入,不注重孩子的磨砺,造成孩子缺乏上进心和责任感,这是张啸同学学习习惯差…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处于青春的迷茫期,冲动期。农村中学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由老人带着,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更多的是老人的溺爱,所以心理上产生对爱的饥渴和家庭温暖的期盼。加上中学生里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大多独生子女比较自私,做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半径画一个圆”。同时来自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导致现在的孩子不懂得关心他人,不懂得体贴父母,不能与他人合作,感情冷漠,缺乏宽容心。他们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就难以忍受,爱冲动,大打出手,做错事了也不愿承担责任等等。这就是学生矛盾发生的根源与土壤。  相似文献   

6.
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和关注的课题。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关注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灵,关注离异家庭孩子的自信,关注离异家庭孩子的需求,关注离异家庭孩子的精神,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家和万事兴”,和谐的家庭关系是每个家庭的幸福。在现代社会中,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8.
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关注城乡结合部家庭中孩子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我们应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增进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他们享受生活、感受亲情、保障安全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早和长期的老师,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爱,离不开家庭的温暧.  相似文献   

10.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轨迹探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卓民 《决策探索》2011,(10):57-57
单亲家庭是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容忽视也无法回避的问题,单亲孩子也成为中小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家庭的变故,单亲孩子普遍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心理上也表现出孤僻、自卑、自闭、懦弱等特征。有些孩子甚至自暴自弃、误入歧途。这些单亲孩子渐渐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难点。在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接触到了不少单亲孩子,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的问题终究是社会的问题,在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在国家向城镇一体化加速的进程中,留守儿童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群体,他们是一个动态的庞大的群体。可以说,在绝大部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地点都会有被留守的经历。他不是个案,也不可能一时半会儿得到解决。因此,国家、社会在关于留守儿童的问题上需加强长远规划,这需要每一位公民,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组织共同肩负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张安富 《科学咨询》2008,(16):14-14
为了提高家庭心理辅导的水平,促进孩子个性的充分发展,进而形成健康、理想的人格,就必须强化家长对家庭之爱的认知.如果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能够对国家、社会、自己、孩子有一个更真实和更深刻的了解,既能更好地当好家长和指导自己的人生,又能更好地引导自己孩子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家长在家教中训斥、责骂孩子的不良行为入手,就家庭软暴力对少儿的危害、相关因素、消除家庭软暴力所采取的措施及开启少儿智慧之窗的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心理学、教育学为依据,为家长教育孩子提出了建议,让其走出家教误区,使家庭软暴力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才成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家庭是养成教育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有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教师.孩子从小就会从家长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家庭心理辅导的水平,促进孩子个性的充分发展,进而形成健康、理想的人格,就必须强化家长对家庭之爱的认知。如果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能够对国家、社会、自己、孩子有一个更真实和更深刻的了解,既能更好地当好家长和指导自己的人生,又能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才成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家庭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有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教师。孩子从小就会从家长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马克思说:家长的言行是教育子女。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无忧无虑、衣食富足,从小养成了贪玩好耍、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教育环境仍然存在相对的不均衡状况,很多情况并不是他们所能左右的,有时会显得有心无力、会觉得无可奈何。一些想达成所愿的家庭,为了孩子的教育,往往要付出相当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正>祖辈教养有其优势,但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对祖辈教养负面因素进行补偿或者纠偏,在家则为孩子提供和同伴交往的机会,同时鼓励孩子走出去多和小伙伴进行交往,并在孩子与同伴交往时,留心观察孩子遇到的问题,孩子又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及时和孩子一起分析,帮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由于中华民族特殊的家庭传承和近三十多年来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一孩政策,现在一个家庭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9.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经济繁荣、物质丰富的时代,生活上无忧无虑,节约意识非常淡泊。社会、家庭、学校都必须正视这个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相似文献   

20.
家庭与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主体,事实上孩子绝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学校与家庭中度过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对孩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即学校,家长和社会,在这三个方面中,如果我们能有效地抓住前两者对学生进行教育,那么实际上也就抓住了学生教育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