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党的二十大确立的“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打造“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目标为指引,深入探析国家公园建设及其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问题,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我国首个试点、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不仅承担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而且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原始性和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原真性方面肩负重大使命。对此,本文在分析国家公园建设中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基础上,试从传承主体、传承内容、传承方式三个维度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并从大力支持挖掘、传承、发扬本土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积极完善国家公园全民共享机制,推动构建人地和谐的生态产业模式等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对策,以期为推进全国国家公园建设及其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有益建言。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我国政府先后成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个大型国家公园,各具特色。通过采用科学分析方法,从主体构置、生态系统、管理成效、生态资产和负面清单等5个指标层,分析三江源国家公园与其它4个国家公园从试点到设立过程中的绩效与不足。在未来国家公园发展新方向指引下,提出应从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特许经营、生态补偿和绿色金融六个方面持续发力,推进我国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补给和涵养区,精准识别其生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野外调研和相关资料,对黄河流域甘肃段现存的生态问题进行识别与诊断,并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提升对策。研究显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要加强水源涵养生态系统保护、完善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制、探索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调的发展模式;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要加强水源涵养林的保护与建设、加强退化草地修复、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中部沿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区要提高城市防汛能力、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推进黄河沿岸绿化工程;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要构建水土流失治理新模式、加强水污染综合治理、集约高效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被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之中,这是党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协调关系的科学认识的结果,是时科学发展观的丰富与发展.生态文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会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开辟了旅游业发展更广阔的空空.促进旅游业向更大的规模和更高的水平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政策、经济、资源、产业、社会和旅游者行为等.要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制定积极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建立旅游与自然和谐系统和旅游与社会和谐系统,完善旅游产业结构,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提高旅游者文明消费程度,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的盛行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认知和实践,生态文明的提出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文明程度.在我国生态旅游实践中,存在着概念泛化、环境恶化、规划滞后、环境容量超载、法规不健全、生态环境教育缺乏等问题.因此,反思我国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文明形态,强调以人为本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承认自然是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主张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路径选择.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科学规划,控制容量,提高科技含量,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重视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刘锦  阚凯 《探求》2015,(1):93-98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理念下,过去以行政管制保护生态环境的手段现已逐渐转向偏重市场的力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以成本有效的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发展的趋势。然而,市场有效需要不足、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投资主体权责不明等因素严重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因此,政府必须以培育市场需要、强化政策驱动、优化政企合作模式等措施,创新条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助推新时期、新常态下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作为美国文化遗产类国家公园的代表,国家历史公园致力于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利用.依托承载美国历史发展中重大事件、 关键人物和重要地点之文化遗产,美国自1933年以来已建成50个国家历史公园,并且有4个正在建设之中.国家公园管理局依据文化遗产和国家公园两个领域的法律法规对之进行管理,并通过伙伴关系、 特许经营、 捐赠、 志愿者等途径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管理.经过80余年的实践,美国国家历史公园的保护功能得到巩固,研究、 展示、 教育、 休闲等功能也不断强化,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协同.借鉴美国国家历史公园建设的经验,中国应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纳入到正在创建的国家公园体系,在建设与管理中强化公园立法、 完善功能体系、 建立公众参与制度、 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8.
《创新》2009,(3)
<正>近年来,大明山生态旅游区按照"高标准、高水平、高规格、高起点"的要求,全面落实"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工作原则,努力建设高品位的生态旅游景区。大明山——北回归线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据综合考察,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具有物种多样性、生物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城市旅游品牌塑造,已成为国内外许多城市推动旅游业与城市全面互动发展的重要方式.加快生态城市旅游品牌塑造,有利于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模式.生态城市旅游品牌塑造是将城市品牌、旅游品牌塑造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相融合,以贵阳市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旅游品牌塑造为例,从生态城市旅游品牌相关概念、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市场、保护生态环境与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措施,构建一个以旅游产业发展和建设生态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品牌驱动模式,推动生态城市旅游品牌与城市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明山生态旅游区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世敏 《创新》2009,3(3):85-87
南宁市历来都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大明山生态旅游区作为南宁市准4A级景区,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应进行制度创新,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开发,提高旅游新品位,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法,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毛笑文 《社科纵横》2005,20(6):11-12
基于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着重分析了甘肃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并从认识与定位、统筹与开发、管理与保护、投资与建设、创新与品牌、宣教与监督等方面对如何发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创新》2009,(3):98-100
近年来,大明山生态旅游区按照“高标准、高水平、高规格、高起点”的要求,全面落实“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工作原则,努力建设高品位的生态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3.
浅析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态旅游的内涵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当前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做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提高旅游开发经营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对游客行为规范化管理,旅行社及导游提高生态意识、提供生态旅游住宿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一区两带"的发展战略给平顶山市生态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以平顶山市为例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存在问题,面临的机遇与存在优势,并提出了平顶山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新概念,是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要使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成为指导我国环境立法、实现生态文明的科学依据,需要深刻理解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逻辑构造。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贯穿了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逻辑起点是以人为本,而非以生态、资本为本,其逻辑要义是以新发展观、新生产力观、新文明观组成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辩证统一,其逻辑指向是坚持环境正义的人类命运共生发展。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将自然—人类—社会三者进行有机统一,坚持人类的根本利益,从地球整体视角统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重塑发展和环保的联系,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环境正义,以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大众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建军 《学术交流》2006,(8):119-122
生态旅游有广阔的范畴,可分为严格的生态旅游和一般的生态旅游。一般的生态旅游具备大众旅游的许多特征:如依靠旅游机构、大规模、多目的性等,因此大众旅游与生态旅游并非天生不相容。根据杰弗瑞关于旅游的四个平台(提倡平台、警戒平台、适应平台、知识为本平台)的思想,在知识为本平台阶段,通过有效的管理战略可以实现大众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结合。据此提出大众生态旅游的概念。由于管理体制、生态观念、资金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在我国发展严格的生态旅游的条件尚不具备,所以大众生态旅游是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大众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包括对生态旅游区进行功能分区,加强景区生态管理和环保教育。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是黄河的源头省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的地位重要而特殊。推动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解决深层次发展矛盾,促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针对青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法治困境和现实需求,从明确依法治理理念、完善地方立法、创新生态补偿制度、弘扬黄河文化、健全区域协调联动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法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红贵  赵路 《创新》2018,(3):7-14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奏响绿色发展的新乐章.绿色发展新理念使人们认识到守护青山绿水可以创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基于生态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要求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使生态与经济融合为一体,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绿色发展是人类追求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的最终体现形式,是人类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破解了如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广州增城市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实践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敏 《探求》2008,(5):68-71
生态旅游是把旅游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的旅游。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有利于推动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近几年来,增城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在发展理念、发展机制、发展项目等方面进行创新,促进了增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旅游和谐发展与生态可循环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生态旅游角度,对生态、和谐、循环、发展等观点进行分析,在正确认识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认为和谐发展观与生态可循环理论,比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更全面、更进步.生态可循环理论强调生态系统自身的再生功能和复苏功能,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人文生态,如果没有再生功能和复苏功能,最终都逃脱不了消亡的命运!从生态可循环理论出发,生态环境协调是发展,维持是发展,复苏也是发展,而不一定要开发才能发展.湿地恢复、草原轮休、大海禁渔、封山育林、文化传人……都是发展.生态文明要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更要注重生态可循环理论指导下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