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体制改革也如同其它事物发展的道路一样。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十年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因而在其发展过提中出现某些问题与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认为改革的各项措施都只能成功而不允许有任何失误,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然而,绝不是说可以不重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恰恰相反,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如通货膨胀、社会分配不公、某些腐败现象等,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与困难严重地干扰了改革的进程。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果断地加以解决,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就有…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期是一个革故鼎新的历史时期,社会风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一股改革不适应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习俗的潮流蔚然兴起。但在这股巨大的改革潮流中,也出现了一些畸变现象,主要是:从“排外”到“崇洋”;从“尚俭”到“崇奢”;从“重农抑商”到“重商轻农”。作者在对民初上述社会风尚变化与畸变现象考察的基础上,认为任何社会变革都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系问题:首先是质、量、度的关系;其次是破与立的关东;第三是变革与国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革命与改革的内涵与区别,探讨了中外学者有关改革进程的理论体系,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变革,只有有序的、渐进的改革,持续的制度创新,才是理性的选择。改革的实质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改革中将出现两大趋势及三种重要社会变化过程: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调整、力量对比的变化及人们关于社会形态的知识信息的更新。针对其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的因素,作者提出了保持稳定的四条方略:注重对利益关系进行增量调整。注重社会集团的组织化、发展改革中的盟友。注重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社会安全。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全面推进 ,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改革是一场革命 ,其中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探索 ;有许多实践经验需要总结。祝福恩教授的《改革学论要》(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9年 3月出版 ) ,就是一部探索改革理论、总结改革实践经验的力作。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强烈的现实性。恩格斯曾经指出 :“我认为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 ,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 ,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就是说 ,任何社会 ,包括社会主义社会 ,都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因此 ,研究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基于本国历史环境和具体条件,对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模式所进行的探索和设想,尤其是他对中国现代化发展体制和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以及关于中国实现赶超战略的新思路,都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在我国和其它迟发展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上闯出了一条新路。毛泽东的探索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对于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事业,都是十分珍贵的财富。一、国情与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发展体制的探索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选择,从现代化角度而言,实际上就是社会发展体制的选择。世界现代化的历史和实践表明,任何一国的现代化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或发展体制)背景下展开的。在构成现代化模式的诸因素中,社会制度决定着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历史上的几次变法,经验、教训颇多,笔者主要就改革本身谈一些看法与体会。(一)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魏国李悝变法持续27年,后来没有继续下去,132年后魏国灭亡。躺在前期改革的功劳簿上不会让国家强大,而且可能随时落后挨打。改革失败和中断,会使国家走向衰落。王安石变法的中断,使得面临衰落和边境之患的宋朝,在50年后的1126年降金,迁都杭州;张居正变法被废除之后的80年明朝就彻底瓦解;戊戍变法的失败,延长、加深了国家、民族的苦难。商鞅变法,个人被车裂,但变法的内容没有废除,秦国逐渐走向强大。楚国变法,吴起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目前在改革理论和政策研讨中颇为流行的“循序渐进”概念并不能确切地说明体制转轨过程的各种问题,因为各种体制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不可能改好了一个再改下一个,否则会出现体制“不协调成本”。文章提出了“平行推进”的概念,作为改革政策制定的基本思路,它可以说明为什么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某些体制的改革“超前”和“滞后”(瓶颈),都是无效率的。在所有领域(包括政治体制和社会政策)都同时积极推进改革,同时考虑各种体制之间在转轨过程当中(也就是在没有彻底完成改革之前)的相互协调,应是体制改革的基本政策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重构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探讨王希成目前,中国金融业正发生着一场历史上的变革:由计划经济“资金供给化”为特征的金融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金商品化”为特征的新金融体制转变。纵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程,虽然形成了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金融并存的基本...  相似文献   

9.
增强公关意识发展市场经济刘喜印目前,我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这样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给我们的观念意识、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领导水平等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绝不是单一的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低级艺术之间的两分法尼尔·朴茨曼在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的开幕式上发表了以1984年的情况为论题的讲话。他回顾说:“除了奥威尔见到的阴暗景象外”,还有一个同样使人感到压抑的赫胥黎的《英勇的新世界》。由于电视业在美国的加速发展,不是奥威尔,而是赫胥黎眼中的未来使尼尔·朴茨曼感到震惊。他预言,在今后的年月里将出现一场文化变革,与之相比,中国的文化革命只是儿戏一桩。“美国正在进行世界上最大的包罗万象的试验——完全把自己投入到插上电插头就可以进行的技术娱乐之中。”联系到以前的一些变革,可见问题的起因在于人们并不认为这种进程会有任何威胁,因此在它面前无以自卫。“要是谁也不呼救,情况会是什么样呢?谁会抄起武器来抵挡这一片娱乐的汪洋大海呢?”这里我们担忧的不是这种立场中潜在的独  相似文献   

11.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新旧更替的过程中,不但有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变迁,也会伴随着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当企业改革大潮涌来的时候,承包租赁、优化劳动组合、分配机制的改变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接连出台,使旧有的“大锅饭”体制被迅速冲破,这必然会对一些人的个人利益产生强烈的冲击。平安梦的破灭也导致了一部分人的心理严重失衡,强烈的传统“自卫”意识在一些人头脑中畸形地萌发了,即要奋起反击来保卫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一样,在历史发展动力系统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之特别重要,在于它决不仅仅是历史发展的诸动力之一,而在于它是诸动力合力作用的凝聚点和变革社会的直接形式,各种动力只有最终促成社会改革和社会革命的时候,才能变革社会,实现社会的发展。因此研究社会改革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研究社会改革与历史发展诸动力之间的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的极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乔治·勒菲弗尔这位法国革命史权威在《法国革命的起因》中对这次革命做出这样一种细致的划分:一场失败的贵族革命(君主政体的改革尝试);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由于受到普遍的城市革命的支持而获得了成功;一场被资产阶级镇压了的农民的乡村革命,所有的参与者都是通过政治改革或起义来行动的社会等级。然而,贯穿始终的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试图把它的优势强加给政治结构和贵族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社会经济高效运行的要旨在于合理配置资源和个体激励,为此就必须解决与之相关的经济计算。文章把经济计算分为两种:一种是工场(厂)内部的计算,一种是社会计算。前者着重于会计手段,与企业的经济核算相关,存在于任何体制之下的企业;后者则本质上属于市场机制,是一个体制问题,与资源配置相关。文章以社会计算为基准,对历史上各种模式和各种争论进行了分析评价,并联系实际比较,指出了既有的各种模式在经济计算问题上的局限性,认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转变政府职能,是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调整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政府职能,重新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系,是政府自身的一场重大变革。学习、借鉴亚洲“四小龙”成功的经验,探索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行为准则,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思路和对策,是本文的重要目的。一新加坡、韩国、台湾和香港以其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成功的发展道路和高速的经济增长著称于世,被称之为亚洲的“四小龙”。探究“四小龙”经济的崛起,分析、总结“四小龙”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成功经验,无疑对我国当…  相似文献   

16.
谢小燕  张远权 《探求》2001,(2):42-43
从历史上看 ,人们的经济活动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一定道德规范的制约 ,尽管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 ,但我们不难发现贯穿于人类社会各个不同时期的经济活动反映着历史发展的文明进程的伦理道德主线。跟历史上的情况相一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计划经济 ,也是一场社会伦理体系的变革。变革的一个中心任务就是要迅速找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道德的培育主线 ,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一、从道德对市场经济建设的功用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形成纵观东西方经济发展史 ,尽管各自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所差异 ,但…  相似文献   

17.
体制分割与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长春 《社会》2014,34(3):92-117
在混合经济形态下,“市场”与“再分配”权力之间的良性制衡的关系尚未形成,相反却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不平等的形成表现出层叠效应。对住房不平等的经验分析表明,当前(住房市场化时期)的住房不平等状况很大一部分是由房改前的住房分配过程和住房私有化改革过程导致的,社会成员越是接近体制的核心部门,其住房优势就越突出。这一经验研究发现表明,制度变革的渐进性和路径依赖使得根植于体制分割的社会不平等在尚未充分消退的同时,改革之前导致社会差异形成的体制分割因素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于当前的社会不平等中,且有可能会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叠加于源自于市场的社会不平等,甚至经由市场的作用进一步延续并放大。  相似文献   

18.
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都注意发展本国农村经济。究竟走什么道路?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都有自己的一些做法。孟加拉国的做法是,通过基层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建立“乌帕齐拉体制”,以集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把这场改革看做是一场革命,他说:“乌帕齐拉体制”不单纯是中央分散行政管理权,也不只是一种理想或信念,而更重要的是支持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地方的管理和发展事业,直接参加制定和执行改善地方社会经济的规划。他还说,这一革命,不但在孟加拉国是首创的,而且在整个印度次大陆、甚至第三世界国家中也是独特的。本文拟就孟加拉国最近几年通过改革建立起来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媒介动员、钉子户与抗争政治——宜黄事件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德文 《社会》2012,32(3):129-170
宜黄事件具有某种标志性意义,它颠覆了当代中国抗争政治的刻板印象,创造了一个新的抗争政治类型。宜黄事件原本是一个普通的钉子户抗争事件,在进入媒体的视野之前,它只是底层政治的一部分,当事人采用的基本上属于“弱者的武器”的方式,并且是地方性的、特殊的和双轨的,显著性和协同性都不高。由于媒介动员将政策的内在张力呈现于公众视野,钉子户利用这一政治机遇结构,不断创新了抗争表演,从而使宜黄事件发生了规模转变和极化,最终使事件发展成为一场要求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发动制度变革的专业化社会运动的一部分,宜黄事件也就具有了普适性的、模式化的和自主的特征。宜黄事件的遣散是因为钉子户和媒体的抗争目标出现了竞争,而并非明确的适度制度化所致,这是当代中国国家建设中“反体制”的体制重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张军 《浙江学刊》2003,(5):127-129
任何政治现象总是同一定的经济生产及其决定的社会结构密切关联、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民主恳谈",作为当今时代新生的政治生活样态,本质上是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社会体制变革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是改革发展时代孕育、促生的政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