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地下空间项目划分为非经营性、准经营性和经营性三种。部分非经营性项目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地下基础设施,应由政府组织生产,向社会提供;而市场提供、生产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准经营性和经营性项目的主要提供与生产方式。地下空间具有供给有限性、用途多样性、开发不可逆性、效益综合性等特点,开发过程应由政府主导,政府可以通过建立规制来实现其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导地位。同时地下空间项目又具有投资额高,投资回收期长,有投资规模效应等特点,单靠政府投入是不现实的,需要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投融资体制是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可以通过配套政策创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元化和融资方式多元化等手段来构建。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下空间项目划分为非经营性、准经营性和经营性三种.部分非经营性项目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地下基础设施,应由政府组织生产,向社会提供;而市场提供、生产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准经营性和经营性项目的主要提供与生产方式.地下空间具有供给有限性、用途多样性、开发不可逆性、效益综合性等特点,开发过程应由政府主导,政府可以通过建立规制来实现其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导地位.同时地下空间项目又具有投资额高,投资回收期长,有投资规模效应等特点,单靠政府投入是不现实的,需要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投融资体制是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可以通过配套政策创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元化和融资方式多元化等手段来构建.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均已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在当今城市资源、能源、环境、交通等日益紧张的形势下,城市地下空间的优越性逐渐展现出来:扩大城市容量,缓解城市交通矛盾,改善城市环境。当城市地下空间不再单纯局限于人防功能时,人们对其景观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文对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的构成要素及设计原则,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以期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以各种商业、交通、休闲、购物为功能的地下空间类型,在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延伸城市服务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成为各类突发事件的频发区。从城市地下空间应急管理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应急管理的系统结构、功能及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应急管理系统实施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主要有紧缩城市开发模式、"绿色交通"开发模式、社区驱动开发模式、生态网络化和原生化兼具开发模式和绿色城市技术开发模式等五种.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主要包括具有可操作性目标、公众参与、完善的法律及管理体系和突出的重点领域等.我国要借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积极发展"绿色交通"、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等方面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经营对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以及提高城市竞争优势等诸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生态经营体系要形成“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公众参与”的多层次经营主体;要从构建生态建筑系统、城市绿化系统、基础设施系统、生态景观系统等方面人手,全方位地开展生态城市的建设与经营;同时应创新生态开发思路,以知识化和信息化来提高生态经营的效率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由于经济性干扰使公共空间在城市建设中出现了诸如被资本挤压、规划失衡、华而不实等现象,带来了公共空间与人际交往的割裂。健康城市理论主张人与城市要素之间互相支持,建立可持续关系以构建优良的人居环境,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优化拓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把握健康城市建设的三个维度,贯彻需求为先、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规划前提,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互联网思维,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并健全公众决策机制,使公共空间真正“源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我国城市化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从德波提出的“景观社会”出发,讨论“规划脱节”现象——现实的空间建设未达成规划的目标或不符合规划的内容。研究认为,规划并不是单一地指向空间的实施,它还能打造景观社会,即生产全社会对于未来发展与增长的共识;打造景观社会能够使城市开发顺利进行,但也容易造成空间开发与规划内容的相互分离。以B镇的个案为例,阐述政府、开发商等行动者利用规划的时空特性生产新城意象和制造景观社会。新城景观带来了村民对于增长的欲望、塑造了他们的城市化观念和区域意识,进而激发其对城市空间的投资和消费。对规划作为城市开发的技术工具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
城市扩张导致的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使世界主要城市把向地下拓展空间作为一个主要选项,科学预测地下空间资源需求显得必要而重要。以政府为主体,基于经济学视角,构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理论模型,推导得到影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因素。以国内主要一二线城市数据为基础,运用Lasso回归筛选后发现,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变量有四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百人汽车保有量、城市成交土地均价、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基于所筛选变量,用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对南京市2023年到2030年的地下空间需求进行预测,发现预测量远超出该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中对地下空间的规划量。因此,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量亟待调整,需要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立体化空间的发展,有效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全球性发展趋势。地下空间的空间负面特征和人在地下空间的不良心理感受使人们在地下空间移动时更加依赖标识环境的导向作用。城市地下空间标识环境应基于多感官、人性化的原则进行设计,使其具有易知性、适应性、亲切感。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社区教育在促进地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功效,日益引起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亦成为社区教育实践与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分别从推进社区教育深入发展的各种因素、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社区教育学科建设等方面论述了今后我国推进社区教育实践与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用地的日趋紧张以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程的加快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损害问题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当下对于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的讨论理论丰富,但鲜有涉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损害问题的的研究。结合当前生态损害的探讨,比较分析国内外相关救济制度,有必要建立生态损害的事前防范机制。国家层面要确立全面赔偿的原则,建立生态损害公益诉讼制度,生态损害赔偿评估制度,并建立地下生态损害赔偿专项基金,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损害的救济提供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市民共同享有的基础性公共资源,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承担着服务日常生活、增进社会交往、激发社会活力和促进城市公平发展等一系列重要职能,其背后更是映射了城市社会结构发展变迁的基础动力和深层影响,是完善城市空间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升城市社会治理能力的核心内容。基于社会属性思考,城市公共空间扮演着社会形态的物质载体、公共领域以及自由权力的对话场域等多重角色,通过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的交互关系透视,健康城市建设需要不断强化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属性,持续促进空间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双向良性互动,将空间权力向社会回归,以此捍卫城市公平正义,让城市公共空间从分化加剧的发展状态沿着良性发展轨迹走向善治。结合高质量健康城市建设与现代化城市治理目标,在梳理健康城市理念发展脉络与公共空间价值研究的基础上,对公共空间的基本属性和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价值取向与治理内涵分别做出阐述,进而以健康城市治理为导向,从规划意识转型、规划体制建设、规划研究拓展3个层面系统论述公共空间规划的具体响应途径,指出结合城市治理内涵开展公共空间规划是高质量健康城市建设的时代所需,是对城市现代化治理目标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4.
城市政府的内部监控是指组成城市政府的各个部门为了有效履行公共管理职责,杜绝营私舞弊、滥用职权、管理不当等行为的滋生和蔓延,而在其内部建立的监控流程、机制与制度等的总称。自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起,美国城市政府开始了内部监控制度建设的历程,其内部监控的有效展开主要是借助于一系列方法来实现的,这些方法构成了美国城市政府内部监控的方法体系。立足当代中国城市政府内部监控的现实状况,批判地吸收美国城市政府内部监控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私合作制(PPP)模式在国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已得到普遍运用,虽将其运用于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还较少,但这种"多赢"模式已得到国内各合作方的认可。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发展,为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PPP项目顺利地实施、运营,各级政府应加快角色转换,完善法律法规,培养专业人才,培育专业机构并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一种新型的政府委托—邻近区域同职能政府部门间的委托关系的考察,发现了地方政府管理中一个具有启迪意义的创新性结果:某地某政府部门就自己职能范围内的某些公共管理与服务,考察、选择邻近区域同职能的政府部门中具有效能优势者,将这些公共管理与服务委托给邻近区域同职能政府部门优势者,达到节约公共管理资源、提高公共管理与服务效能的目的。这一政府管理的创新,对政府再造理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效能型政府理论提出了新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对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的新思路,被广泛应用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对邙山镇六村居民点整治“迁村并点”的规划方案加以研究,探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迁村并点”模式下可取得的规划效益,“迁村并点”不仅可以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而且可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同时还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但最终的规划效益取决于方案的实施情况,所以在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为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参考;也为农村居民点整治后的效益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城市街道网络空间认知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起一个街道网络空间认知实验,对人在城市中的空间认知行为进行研究,并最终建立起街道网络空间形态同主观认知间的关联。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第一次得以应用于城市这一复杂对象的研究中。通过对实验的总结,归纳出在城市及建筑研究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方法和工作流程,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出台政策法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将社会化运营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创新路径。随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中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模式日趋多元化、示范性项目不断涌现。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也出现了运营质量不高、实操政策缺位、主体职能定位模糊、可持续能力较低等问题。针对诸类问题,政府部门可从以下几方面破解现存困境,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多元社会力量优势,提高专业化运营水平;完善配套政策,明确制度标准;厘清政府部门职责,优化监督管理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强化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