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9):83-85
公民意识与法治社会是一对相辅相成关系,公民意识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发展,法治社会的成熟程度有利于提升公民意识的水平。但是现实社会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特色发展状况中,公民意识受到传统伦理道德和当下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公民意识没有得到充分的健康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法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法治、大国意识与中国法学的路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晖 《学习与探索》2006,(4):100-104
本世纪以来,法学得到中国诸多文科学者的空前关注。这是中国学人“大国意识”的自觉反映。中国要进入世界交往秩序中的大国行列,就必须在国际法律的制定中表达自己更多的主张,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当代中国法学,寻求法学世界结构中的自我。中国法学的路向是多元发展和重点突破。中国法学的多元发展已是一个基本事实,而中国法学的重点突破则在于规范法学的努力,即寻求“法律的内部知识”——法律概念、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法律规范的实践指向和法律方法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而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因为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标志并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法制具有以国家为后盾的强制力,有明确的规范和可靠性、稳定性,具有导向、评价、预测、教育、强制等功能,因而,对精神文明的发展,起着保障和推进作用。(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法制体现人民的意志。”“要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论法治的政治意识文明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仲 《社科纵横》2009,(7):84-86
法治与人治相对,内涵"良法",植根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和社会文明,是近代以来各个国家的法律实践过程和追求目标。政治意识文明是指人类政治意识进化发展的积极成果、状态和过程。法治对政治意识文明功能主要体现在治国理政上的"克服"人治功能、政治参与中的"激发"功能、政治目的的"主导"功能、政治意识的"强化"功能、政治意识文明实现的"保障"功能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实证调查方法对湖北领导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认知以及遵守党的纪律规矩意识、现状进行重点考察,调研结果表明总体状况良好,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理性梳理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持续开展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建立长效性的党的政治纪律规矩教育与培训机制等强化领导干部遵守党的纪律规矩意识与行为自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探求》2015,(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应当按照中央关于树立法治思维的明确要求,着重在意识形态层面加强建设:一是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坚持讲法治先要讲政治的要求。二是要建立对法治的内在认同并自觉践行,按照党性要求做到积极守法、勇于担当。三是要深刻理解法治的价值追求,以追求正义和真理为内心引领,迎难而上。四是要有效把握规则治理这一法治的核心内容,切实把法治思维融入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者对巴赫金思想的接受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风云历程,不仅其间从未中断过,而且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巴赫金的一些重要论著及论文在中国已有了不止一种译本,如巴赫金的<弗洛伊德主义批判纲要>在中国即已有了四种译本.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6,(6):16-18
农村的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这对于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依法办事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就成为迫切之需。山东省潍坊市对于提升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试进行总结,以期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要求在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用整风精神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这对于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素质,确保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的全面贯彻,确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确保跨世纪发展目标的实现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三讲”教育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要解决领导干部的群众路线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做人民的公仆,这是我们党的性质所系,也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作为一位杰出的领袖人物,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仅为中国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以其优秀的领导品质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伟大的人格丰碑,成为我们民族和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我们学习周恩来的优秀领导品质,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搞好反腐倡廉工作,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领导品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包括领导者的品德和素质两部分,是领导者行为、作风体现出的思想认识、道德品行等本质属性的反映。周恩来大半生身居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在几十年的革命实践中,他形成的卓越的领导品质,为人们所敬仰,成为振奋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概括地说,周恩来的领导品质大体包含以下方面: 第一,以国家民族大业为己任的领导意识。早在学生时代,周恩来就把“为中华民族之崛起”作为己任,1916年10月,他在南开《校风》发表的《中国现时之危机》一文中,就呼吁青年学生,要忧国家民族之所忧,急国家民族之所急。这表明周恩来在青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义务感、责任感。此后,在周恩来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尽管地位和职务变了,但他忧国忧民、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之心不变。建国以后,身为总理的周恩来,一心只想要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决心推行廉洁政治源于他对满清王朝官场腐败的揭露以及对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之初官场现实的忧虑。基于"天下为公"的"官为民仆"思想和基于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道德修养论,是孙中山廉政思想的理论基础。从"法律为纲"的思想出发提出依法治国的构想,从"主权在民"的思想出发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监察制度,从"任人唯贤"思想出发建立官吏选拔考试制度,是孙中山廉政探索的具体制度设计。从自身做起,当好表率,在行为实践中躬行实现廉洁政治的理想目标,是孙中山廉政探索的个体道德实践。孙中山的廉政探索,对于我们当今加强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路线,还必须有一支能够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党的十五大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我们党和国家正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  相似文献   

14.
马怀德 《求是学刊》2002,29(5):26-28
当前中国法治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我认为是法律实施问题。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们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和法规 ,立法成果有目共睹 ,但执法问题令人担忧。很多法律仍然停留在书本上 ,尚未转化为我们共同的生活准则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尤为突出。执法难题是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人治走向法治过程中产生的 ,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有些地方的极度贫困是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 ;中央和地方经济利益不一致也造成了法律实施不统一、执法不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显示政绩 ,往往置国家法律和法…  相似文献   

15.
在管子丰富而杂的思想中,以法家思想略为占多。在重视经济学意义上的德治的同时,管子特别重视法治,法治思想应该是管子根据当时社会形势变化的新发明。管子及其后来的法家都强调经济和法治对政治的根本意义,反对儒家的亲亲原则,即反对儒家以伦理代替政治或者以伦理干涉政治。他们认为,伦理无法信任,不能被当做政治的根本;即使伦理有些积极意义,也由于其生效太过缓慢而变得微乎其微。法家相信,法律的有效性仅仅在于能够建立起人们对法律的社会信任,有了社会信任就足够了,其他方面都是可有可无的。但从长期效果来看,法家的法治并不成功,尽管法家看到了人性的某些方向,但也忽视了人性的另一些方面,尤其是没有看到人性的复杂和自相矛盾。法家迷信法律足以规训人的行为,是把人看成了可训的动物,这是一切强硬派专制主义的共同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6.
人性论与人治法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人性论与专制人治没有任何关系 ,不管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人性有什么看法 ,他们都主张专制人治。性恶论也不是西方民主法治的理论前提 ,它实际上抽去了实行民主法治的可能性 ,在为专制人治张目。民主法治的人性基础是人性善恶二元论。人性中有恶的成分 ,决定法治是必需的 ;人性也有善的方面 ,所以民主法治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法治社会,因此,法治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使法治成为良法之治,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它使政府服从法律,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障;它使法律获得民众的普遍信仰,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主体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弘扬法治理念,在法制建设中坚持人本的法律观,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制度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进而实现社会和谐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程序法治在今天或许已并非法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因为程序正义的理念已经建立。程序法治是权利与司法公正的保障,违反程序法治会侵害人权。然而,遵循程序法治也会付出代价,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存在冲突和矛盾,坚持程序正义有时造成实体正义的牺牲。这就产生困惑,那么我们应如何选择?我国的法治状况要求我们须坚持程序法治,制定并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19.
在全社会的职业道德建设中,党政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关键。而高尚的人格品行,则是领导干部为官立业之本。本文从诚以待人、实以处身、勤以治学和廉以养德四个方面,就领导干部的人品修养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括了法治的寓义,分析了中国法治的动因,认为发展商品生产是中国走向法治的根本动因,而特殊动因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商品生产所提供和培育的广泛而真实的平等基础、空前庞大的新型商品生产者群体,以及集体英雄主义的社会思想基础。文章对中国法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内涵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