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袁世硕先生所著《孔尚任年谱》 ,内有《孔尚任交游考》 ,在“顾彩”名下附有“田舜年” ,称 :“据《清史稿》卷五百十二 :容美土司始自唐元和元年的田行皋。传至田既霖 ,于顺治间归附 ,仍授宣慰使。田舜年为田既霖之孙 ,号九峰 ,……”谓田舜年为田既霖之孙 ,误。严首为《田氏一家言》所作的叙中说 :“……继起者太初使君 ,家声益振 ,有丈夫子三人 ,长双云 ,次夏云 ,又次特云 ,古称三珠不啻也。特云座上常满 ,刻烛成诗 ,迥绝一时 ,今韶初使君 ,其家嗣也。”又 ,田玄《甲申除夕感怀诗》小序说 :“余受先帝宠锡 ,实为边臣奇遘 ,赤眉为虐 ,…  相似文献   

2.
《诗薮》一书体现了胡应麟的诗歌流变观,是明代晚期一部重要诗歌理论著作。文章以七言体为例,兼及古体七言歌行及其所影响的七言律诗,分析胡应麟《诗薮》之诗体流变观。分别考察"辨体"与"体变"、古体七言之变、近体古体七言之变,分析《诗薮》诗体流变观之复杂性与宏观性,运动性与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一孔尚任的名著《桃花扇》中,第二十三出《寄扇》点明“桃花扇”的来历,李香君唱了一套哀婉动人、酸心刺骨的北曲。续四十出《余韵》是全剧的总收场,苏昆生以弋阳腔演唱的《哀江南》套曲发抒了强烈的亡国之痛,是全剧的主题所在;文辞艳绝,色彩凄迷,音节哀响,三百多年来传诵人口。然而,这两套在全剧总体构思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北曲,其作者仍有争议。三十年代,卢冀野首先发现孔尚任的友人徐旭旦的《世经堂诗词抄》卷三十有《北双调新水令·旧院有感》一套,与《桃花扇·余韵》中的《哀江南》套曲只在某些字句上稍有差异。十年后,他撰写了《〈桃花扇·余韵〉出哀江南曲之本来面目》一文,肯定《哀江南》是孔尚任借用徐旭旦的《旧院有感》点染而成。此文发表在上海铁路系统办的  相似文献   

4.
孔尚任及其具有丰富内容的历史剧《桃花扇》,许多年来一直受到古典文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新时期以来,在经过“文革”10年的批判、否定甚至抹杀之后,《桃花扇》的研究又重新活跃起来。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近20年来已有逾200篇论述问世,相对于本世纪初至1978年的近百篇论述而言,无论在研究的数量以及广度、深度上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一、关于孔尚任罢官原因的探讨在中国文学史上,清代戏剧家孔尚任被罢官的真正原因近300年来一直是一桩“疑案”。其罢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因《桃花扇》得祸说。据孔尚任自撰的《桃花扇本末》所述,《桃花…  相似文献   

5.
高棅《唐诗品汇》卷44选温庭筠《桂州经佳人故居》云:桂水依旧绿,佳人今不还。只应随暮雨,飞入九嶷山。题下注云:"一作李群玉诗。"经检,《全唐诗·温庭药集》未录此诗,《全唐诗》卷57。《李群玉集》收有此诗。"佳人今不还"的"今"  相似文献   

6.
黄庭坚曾书刻其父黄庶《大孤山》、《宿赵屯》二诗,跋云:“先大夫平生刻意于诗,语法类皆如此。然世无知音。小子不肖,晚而学诗,惧微言之或绝,故刻诸星子湾,以俟来哲。”知父莫若子,黄庭坚何以合刻此二诗,从《跋》中蠡测,要比历代诸家品评黄庶及其《伐檀集》的结语,都更全面、深刻。  相似文献   

7.
《桃花扇》是一部著名的古典历史剧,也是一部评价最为分歧的作品.建国三十年来,就《桃花扇》的思想性和它所涉及的有关孔尚任罢官问题,学术界曾展开过热烈的争论.持肯定说的同志认为《桃花扇》是表现了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剧作,孔尚任因此而罢官;否定的意见则出现在六十年代中期,认为《桃花扇》为适应清初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应运而生,其中最有力的佐证之  相似文献   

8.
一、《小忽雷》的作者历来学术界都认为《小忽雷》传奇是孔尚任和顾天石合作的,近来却有人提出它的作者仅只顾天石一人.这种看法是不符合事实的.康熙抄本《小忽雷》虽题作“梦鹤居士(即顾天石)撰”,但这不能作为定案的铁证,更可靠的还是梦鹤居士自己说过的话:犹记岁在甲戌(按:指康熙三十三年,公元一六九四年),先生(按:指孔尚任)指署斋所悬唐朝乐器小忽雷,令余谱之.一时刻烛分笺,叠鼓竞吹,觉浩浩落落,如午夜联诗,而性情加鬯.(《〈桃花扇〉序》)他所描述的“刻烛分笺,叠鼓竞吹”,“如午夜联诗”的创作过程,显而易见是二人合作,而决非一人独创.  相似文献   

9.
孔尚任罢官疑案探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尚任是清代著名的戏曲文学家。三百年来,孔尚任罢官原因,众说纷纭,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疑案。现有文献表明,孔尚任因创作揭露康熙三十八年己卯顺天乡试黑暗的《通天榜》传奇,盛演京城,被康熙当面“斥逐”而罢官。  相似文献   

10.
《秋叶集》是雨果的第三部著名诗集,作于一八三一年十一月,收有诗歌四十首。这些诗大多以家庭、女人、孩童、爱情和自然美景为题材,抒发诗人个人内心情感。其中,《本世纪刚过两载》、《夕阳》、《当孩儿降生、》等均为脍炙人口的诗篇,在法国及世界很受欢迎。然而,长期以来,中外对《秋叶集》的评价毁誉参半,众说不一;尤其是国内对《秋叶集》的评价和研究还很缺乏,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南洪扎孔”①的洪昇和孔尚任,是清代剧坛的一对双子星座。他们创作的传奇《长生殿》《桃花扇》一经问世,就轰动全国,出现了“两家乐府盛康熙,勾栏争唱孔洪词”②的盛况。这两部经十年惨淡经营,“凡三易稿而书成”③的杰构,使当时行将衰亡的昆曲艺术延长了生命,并达到了我国古典戏曲的最高成就。洪昇、孔尚任的籍贯、出身、经历都不相同,但他们在创作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两剧都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④。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2.
晚明毛晋大索十余年,终聚得释皎然《杼山集》、释齐己《白莲集》、释贯休《禅月集》,并将三家之诗合刻为《唐三高僧诗集》.毛晋校刻《唐三高僧诗集》在补遗、校勘方面虽屡有疏误,却是此后三家诗集最为流行的版本,不仅为诸多丛书所收录,亦是今人整理三家诗集的重要参校本.毛晋并称三家之诗为"唐三高僧诗",是用最为简明而直接的形式揭示出了中国古代僧诗创作的一种典范,具有较高的批评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江苏诗征》是一部收有自清初至嘉庆间江苏所属各县五千多位诗家的总集。编辑者王豫,字应和,号柳村,附监生。家住镇江焦山北岸之翠屏州。性酷嗜诗,家中藏书甚富,其中清代江苏诗人别集尤多,仅“闺阁名媛集、豫家阃内所藏,不下千家。” 翠屏洲遍植“杨柳、桃花数万本。东濒大江。望京口诸山皆在几案间。君隐居读书其中。”焦山僧清恒(1757—1836)《翠屏洲歌》云:“绿杨万树绕江村,处处桃花红映竹。山青青兮如画、云片片兮相逐。望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一生对《桃花扇》评价甚高,对《桃花扇》的研究也用力甚多.梁启超为《桃花扇》作注所用底本为暖红室校刻《汇刻传剧第二十三种》本《桃花扇》.梁启超用批注这种传统的治学方法来研究《桃花扇》,和他本人的学术思想、治学理路及其转变有关.他为《桃花扇》作注,主要是旁征博引、依据史实,指出剧中情节本事,介绍剧中角色生平.梁启超对《桃花扇》作为虚构叙事作品有清醒的认识,他对同剧作本事、人物生平来说的移易时地,给予了理解和肯定,并指出了孔尚任具体运用的叙事技巧.他又能从舞台演出的视角来看待和理解《桃花扇》创作的虚实相间.只是在几处情节严重失实的地方,梁启超对孔尚任进行了比较激烈的批评.  相似文献   

15.
《杼情集》应是晚唐时人卢瓌所编纂的一部"唐人诗话"。此书在宋末元初已亡佚,今由《太平广记》、《诗话总龟》前集、《诗人玉屑》、《能改斋漫录》辑得材料35条。分析这些材料可知:《杼情集》既有对诗作的辑录与评论,亦有对诗事的记载;其体例目前已无法探寻,只知其由几十条并无联系的短小文字连缀而成。较之《本事诗》,《杼情集》更接近《六一诗话》,是晚唐时期的一部"类诗话"作品。它不仅记录了诗歌、诗事,为后世提供了研究"诗话"渊源不可或缺的材料,还代表了先宋诗话发展的高峰,成为链接先宋诗话与宋代诗话的纽带。  相似文献   

16.
徐振贵教授多年来勤奋笔耕 ,继煌煌大著《中国古代戏剧统论》之后 ,新的力作《孔尚任评传》又相继问世 ,拜读之后 ,深感这是孔尚任研究的新收获。《孔尚任评传》在许多方面有新的开拓和创新。首先 ,在资料的掌握和运用上 ,空前丰富翔实。由于作者长期在曲阜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具有发掘、研读有关孔尚任的资料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加上作者的勤奋刻苦和深入细致的学风 ,因而掌握的资料极为丰富翔实 ,其中有些是新发现的佚著、佚文 ,不少未见他人引用。这些佚著、佚文已列于书后附录中 ,对孔尚任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 ,如孔尚任所编《阙里…  相似文献   

17.
清代著名画家郑燮存留的作品中,有一些是他与满族人士交往的诗词画作。对于这部分作品,有人认为它们系郑燮北上燕京攀附满洲权贵之作。笔者对此却不敢苟同。因为《板桥诗钞》是这位性格倔强、不同凡俗的画家兼诗人所自选集,在《后刻诗序》中,他曾直率而毫不留情地表示:“板桥诗刻止于此矣,死后如有托名翻板,将平日无聊应酬之作改窜烂入,吾必为厉鬼以击其脑。”可见,集中诗篇均经过作者本人认真筛选,未曾收有无聊应酬的文字。更何况平日郑燮写诗慎之又慎,非常反感“市井流俗不堪之子”的诗集。他极为着重诗品所体现出的人品,不仅在人们熟知的诗作中寓于真意、至情至性,就是这些与满族人士唱和的作品,也洋溢一种高志逸情。  相似文献   

18.
两种稀见清诗总集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诗总集为数繁多.研究薄弱,许多原书需要认真考察.浙江图书馆藏唯一传世的一部清初"职业"选家顾有孝辑《纪事诗钞》,实际上是一个残本.全书十卷,后两卷单独题为"骊珠集",所选诗歌体裁亦与前八卷不同.经比对可知,后两卷乃抄自顾有孝另一种清诗总集《骊珠集》.又该馆所藏一部挂在顾有孝名下的同名《骊珠集》,除了书名以外,其他版刻形式、所收作家和作品等均与顾有孝辑《骊珠集》完全不同.则实际是他人所辑的另一种清诗总集,属于道家文学典籍的范畴,并且同样也是海内孤本.此前还没有学者对这两种清诗总集予以研究.对它们进行考辨,既有助于学术界获得正确的认识,又是文献典籍方面的一次全新发现.  相似文献   

19.
作《寄广州晦公》诗。 这首七绝发表于1910年12月底上海《南社从刻》第3集,题为《寄晦闻》,署名苏玄瑛曼殊。后载1912年4月19日上海《太平洋报》副刊 《太平洋文艺集》所刊高钝剑(旭)《愿无尽庐诗话》,及1915年5月东京《甲寅》杂志第5期,前者题为《寄广州晦公》,后者题为《简晦闻》。稿见蔡哲夫所藏曼殊墨迹第6页,为附在致邓秋枚、蔡哲夫信后,题目与《愿无尽庐诗话》相同。 关于写作时间,柳亚子在《曼殊诗年月考》 中认为:诗中所述为日本事,是1909年上半年的作品。查附存此诗的信中提及的“春木万龙”的  相似文献   

20.
词之初起,盖同乐府,无特定调名。词名果起于何时,历时久远,未易究诘。《朱子语类》论诗篇曰:“古乐府只是诗,中间却添了许多泛声。后来怕失了泛声,逐一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全唐诗》词类小叙云:“唐人乐府,元用律绝等诗,杂和声歌之。其并和声作实字,长短其句以就曲拍者为填词。”以歌唱之理推之,似长短句之发生在诗之后,而词之调名,亦从诗之题名渐渐脱变而出。故若《江南弄》、《忆江南》、《杨柳枝》、《竹枝》等调名,殆与诗题无异;然谓词即承五、七言律绝诗来,则又不尽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