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2年,当哥伦布首航四百周年庆祝活动频频举行之际,《笨拙》周刊悲叹道:“哥伦布!我们每天都读到他/从书籍、小册子、杂志和报刊;/而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和美国,/却在接连不断地乱起哄。”1992年,由于至少“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国都在纪念哥伦布首航五百周年,因此,人们不能不但心又会闹出什么过火的新花样。不过,首航五百周年既使人们厌烦,又使人们恼火。哥伦布其人被斥为荼毒生灵的凶犯。新旧大陆会合所留下的遗产被称为“生态灭绝”。与此同时。各种国际性纪念活动不是  相似文献   

2.
西班牙塞维利亚哥伦布图书馆中,保存着一本哥伦布写过批注的《马可·波罗游记》。新的研究表明,哥伦布是在1497年之后才获得这本《马可·波罗游记》的,因此,这本《马可·波罗游记》与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无关。在1492年首航美洲之前,哥伦布只是通过其他著作以及地图等资料,间接地了解到《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一些内容。虽然哥伦布在发现美洲之前没有直接阅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原书,但他知道《马可·波罗游记》中讲到过的“刺桐”“行在”“契丹”“日本国”等东亚地名,并于1492年10月12日到达美洲后,不断地寻找这些地方。这一事实不仅反映了《马可·波罗游记》对哥伦布的间接影响,而且还说明,东亚元素是引发欧洲人进行地理大发现的一个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1476年哥伦布到了葡萄牙,在葡萄牙居住的数年,对哥伦布形成向西航行到达印度的思想具有重大意义。葡萄牙当时是欧洲最先进的国家之一,里斯本是当时欧洲的海洋探险中心。著名的亨利亲王在这里开办了航海学校,培养人才,志在寻找绕过非洲通往亚洲的航路。这里的人们为远洋探险提供着人力和资金,议论着已被发现和尚未发现的土地。这些都无疑给了哥伦布以巨大的影响。当时葡萄牙人不仅发现了亚速尔群岛并向那里移民。而且不断地沿西非海岸一步一步地前进着。到1482年已越过赤道到达刚果河了。  相似文献   

4.
查理士达夫序言:除了航海日记之外,哥伦布给桑迭戈的一封信,也可算是发现史上极其重要的文件了。这封信或许是哥伦布第一次航行回国后立即送交的。(见查理士达夫著《哥伦布的真实事迹及美洲的发现》中的英译。)这是我们可以肯定为出自那个热那亚人笔下的少量文献之一。鉴于桑迭戈资助了第一次探险,不足为奇,他应该收到一封信:一份他乐于其事的圆满报告。信中具的日期是1493年3月4日,刚好是哥伦布回到里斯本的前一天。由于这封信很重要,现全文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英国航海史学家孟席斯 (GavinMenzies)历时 14年收集资料和研究后 ,于 2 0 0 2年 3月提出郑和船队早在哥伦布前 72年就航行到美洲 ;早在达·伽马前 77年就绕过好望角 ;早在麦哲伦前一个世纪就完成了环球航行 ;早在库克前 3 5 0年就到达澳洲。据宋正海掌握的资料 ,郑和船队有可能已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西海岸并北上到达佛得角群岛 ,郑和船队不可能进行环球航行 ,但也不能排除郑和船队中一些离队船只到达过美洲。总之 ,孟席斯关于中世纪人类航海研究的新论 ,将有力地推动航海史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6.
孟席斯的郑和环球航行新论初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航海史学家孟席斯(Gavin Menzies)历时14年收集资料和研究后,于2002年3月提出郑和船队早在哥伦布前72年就航行到美洲;早在达·伽马前77年就绕过好望角;早在麦哲伦前一个世纪就完成了环球航行;早在库克前350年就到达澳洲.据宋正海掌握的资料,郑和船队有可能已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西海岸并北上到达佛得角群岛,郑和船队不可能进行环球航行,但也不能排除郑和船队中一些离队船只到达过美洲.总之,孟席斯关于中世纪人类航海研究的新论,将有力地推动航海史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7.
1492年10月12日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时刻:哥伦布率领的探险船队一声号炮,宣告了美洲大陆的“发现”。这一事件,不仅使哥伦布本人彪炳于世界史册,而且使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迈开了决定性的一步。从1493年起,每年10月12日,人们即对此开展纪念活动;每逢百年,纪念活动更是盛况空前。今年是哥伦布航抵美洲五百周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专门通过决议,号召世界各国以加强文化交流为目的,用世界的精神积极开展纪念活动。西班牙以及美洲、欧洲、亚洲、非洲许多国家成立了纪念委员会(中国学术界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在世界范围内又一次掀起了评价哥伦布及美洲发现的新高潮。纵观历年的纪念活动,人们的认识总在不断加深。那么,值此五百周年纪念,我们对哥伦布的历史作用有何新认识,今年的纪念活动又有何新意义?这些正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11,(4):52-53
外星人来到地球,是否会像哥伦布刚到达美洲时那样大开杀戒呢?  相似文献   

9.
哥伦布为了实现西航至印度的夙愿,他含辛茹苦地奔走于欧洲王室,一再向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和英格兰的君主呈献他的航海计划,但都未能奏效。1492年1月,西班牙军队终于占领了格拉纳达,并把摩尔人驱逐出西班牙。费迪德南国王和伊莎贝拉王后,才有暇考虑哥伦布的计划。起初,他们认为哥伦布提出的条件太过  相似文献   

10.
由于美洲的“发现”,克利斯托非·哥伦布(1451—1506年)多年来便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鉴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对哥伦布其人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值此“发现”美洲500年之际,评价哥伦布又成为热门话题。今仅谈谈自己的浅见,希望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1.
移植记忆     
《阅读与作文》2009,(4):20-21
说起“加勒比海”这个词时,很多人马上想到的是一个热带度假天堂。确实如此,但位于加勒比海上的岛屿同时还居住着3800万人。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是岛上最早的定居者——从南美洲渡海而来的西沃内人、阿拉瓦人以及加勒比人的后代。其他人的祖先则可追溯到来自欧洲的不同民族的殖民者。一些人的祖先是东印度群岛的土著。而其他一些人的祖先则是当年以奴隶身份被带到岛上的非洲人。当然,很多岛上的居民带有混合血统,第一批欧洲人于1492年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率领下分乘三艘船抵达这些岛屿、当时哥伦布以为他已经到达位于亚洲的东印度群岛。数年后,事实证明哥伦布错了。  相似文献   

12.
1493年哥伦布首次航抵美洲归来后,他给圣安赫的信随即在巴塞罗那被印刷公布,使人们得知他那次远航发现了许多陆地的奇妙事迹;几年之内,这封信就被译成各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一时轰动了欧洲。然而,以后随着世界历史的剧变,人们更加关注的是“新大陆”上的新事物,而逐渐忘却了哥伦布最初的探险事迹;久而久之,他的名字长期只成了一般人的传说,直到1825年拉斯·卡萨斯抄记的哥伦布《航海日记》被纳瓦雷特整理出来公诸于世后,才引起各国知识界的研究,并激发起国际上纪  相似文献   

13.
论美国印第安民族的衰落邱惠林印第安人是北美洲的土著居民。距今约25400年前,他们从西伯利亚经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逐步向南迁徙,遍布整个北美大陆和西印度群岛 ̄①。他们属于蒙古人种美洲支系。长期以来,这支民族命途多舛。在哥伦布1492年到达新大陆及...  相似文献   

14.
由伟大航海家统帅的七下西洋之壮举,从明永乐五年(1405)首次扬帆出海,迄今已586年矣。今年,恰好也是哥伦布(1451——1506)从巴罗斯港启碇,横渡大西洋五百周年。对哥伦布的研究似乎已成为引人瞩目的热门话题,殊不知远在他之前87年,遥遥领先的我国航海家,早已开始七下西洋之壮举,率领二万七千八百余人的庞大队伍,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肩负起经济交往、睦邻友好的重任。今天,我们无论从航行规模历程、人员组合、技术装备、物资交流、友好联系以至文献记载诸方面综览剖视,郑和均首屈一指,彪炳千秋,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15.
路易·勃朗,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对十九世纪法国史学的发展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的史学著述甚丰:关于法国大革命,他写了十二卷本的巨著《法国1789年革命史》;关于七月革命及七月王朝,他写了五卷本的《法国十年史(1830—1840)》,关于二月革命,他写了《社会主义·劳动权》、《向正直的人们呼吁》、《卢森堡宫的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史页》,《历史的辩驳》和《1848年法国革命史》(二卷本)等著作;此外,他还写了一部《英国十年史(1861—1871)》。今仅就他的《法国十年史(1830—1840)》、《法国1789年革命史》这两部主要历史著作,作一简略的述评。  相似文献   

16.
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向美洲的新航线后产生的新旧大陆交流中,食品交流是一个极重要的方面。有的西方学者把对美洲食品的发现,称作“在发现新大陆中的发现”(Areiniegos,P.257),或“哥伦布最大的发现”,甚至把哥伦布比作“食品发现方面的牛顿”。(Sokolov,P,66—67) 一、新大陆食品的传播及其特点 美洲印第安人种植的食品作物多达300多种,现将其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品种分类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历史联系(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拉丁美洲阻隔重洋,相距遥远,在近代以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从未有过直接交往。这两个地区之间的接触与联系的建立,是欧洲殖民主义兴起的产物。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达·伽马开辟通往亚洲的新航路之后,十六世纪初,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个姐妹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舰队分别从不同方向经由海上航行到达东亚,欧洲与中国之间的传统联系的主干道开始从大陆转向海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迄无联系的中国与  相似文献   

18.
一、家庭出身最近几年国内在哥伦布评价问题的争论中,存在着哥伦布家庭出身问题上的分歧。一说他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家庭”,一说他出身于“中世纪下层市民的家庭”。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哥伦布的评价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如何确定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小生产者的阶级属性的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争论中,人们都承认小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因而有推论哥伦布家庭所在地热那亚那时可能已发生了资本主义关系。也有人认为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十五世纪下半叶热那亚有资本主义萌芽,因而断言“没有资本主义关系,哪来的小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9.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说,流传近五百年了。其实,美洲新大陆是航海家阿美利戈首先揭示的,而哥伦布一直视美洲为印度(世界东方)。那么,为何航海英雄哥伦布没能认识美洲呢? 一 人们认识未知事物,必须经过感性认识达于理性认识、没有充分的感性认识,难有正确的理性认识。拿旧世界人们认识美洲新大陆来说。必须依据一定的客观件,从大量航行探察中获得充分的惑性认识,再经主观努力提高到揭示其新大陆属性的正确的理性认识。那么,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1485年决定移居西班牙。西班牙女王为哥伦布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宴会。宴会上,有一位客人很不服气地对哥伦布说:"这没什么了不起,大陆本来就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