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给予     
……给予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物质方面,而尤其在于人性方面。一个人能给予另一个人什么东西呢?他把自己的一切给予别人,把自己已有的最珍贵的东西给予别人,把自己的生命给予别人,这不一定意味着他为别人牺牲自己的生命,指的是他把自己身上存在的东西给予别人,把自己的快乐、兴趣、同情心、谅解、知识、幽默、忧愁——把自己身上存在的所有东西——表情和表现给予别人。在他把自己的生命给予别人的时候,他也增加了别人的生命价值,丰富了别人的生活。通过提高自己的生存感,也会提高别人的生存感。他不是为了接纳才给予。给予本身就是一种强烈…  相似文献   

2.
苏轼岭海山水诗是其晚年生命实践与人生哲思的艺术外化:首先是超越世俗功利而体认自我本体性之孤独存在,然后是融入无穷宇宙以成就自我无待之自由生命,兼能执著现实承当士道文心,最后是以和陶范式开掘内在心性境界,由诗艺风格之平淡发溢为生命精神之平淡,完成诗、人、道之圆满统一.它标志着苏轼经由山水审美而追求内在超越,肯定个体感性生命又调谐社会理性要求,尽性以至命,塑建全新理想人格而达到“天地境界”.  相似文献   

3.
艺术虽然是生活的反映,但是反映生活的文艺家,却不能机械地照抄生活,又不能任凭自己头脑的随意想象而虚构,而应出于生活的真实,遵循生活的客观规律,以生动的形象,深刻的概括,把生活历史的本来面貌反映出来。这是现实主义艺术的显著特点。列宁说:“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面向着客观世界,依赖于它,以它来规定自己的活动。”(《哲学笔记》200页)艺术创作这种实践活动也不例外。艺术家取材于客观现实,以它的内在规律来调整自己的  相似文献   

4.
一个有头脑、有追求的艺术家,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往往包孕着社会历史、文化、审美等多种价值涵量。他所建构的艺术世界往往是独立自足、充满内在艺术秩序和特殊结构方式的世界。他肯定有着自己鲜明的艺术审美理想,肯定会获得一种独特的与客观世界对话的艺术形式,并通过这种形式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信息传达给世界。北宋词人晏殊无疑是这一层次艺术家中的一分子。他的《珠玉词》生动而鲜明地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在人的认识作用中存在着层次结构,而层次结构又分为普遍性层次结构和反思性层次结构.在普遍性层次结构中处于高层次的东西不能再归入低层次.反思性层次结构和普遍性层次结构都必须合乎层次程序的法则——层次律.客观外界也存在着反指性层次结构,人们在认识和语言表达上的反思性层次结构,也正是客观外界反指性层次结构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艺术家创作艺术品的动机是什么?不同类型的答复满足了不同的提问人,以精神分析学为依据的批评家的主要兴趣并不在这种种不同的答案,而是在关系到被抑制的欲望那方面的答案,而这些被抑制的欲望据说在艺术创作中用某种隐秘的方式得到了满足。艺术家怎样创作他的艺术品?对于精神分析学家有兴趣的答案,可以分为两种:首先是如何把一种怪特的、“原始过程”的内容,包括“交错”与“情感转移”等,用令人信服的方式表现出来。第二是艺术家如何能作出恐怖的、令人不安的情景的描绘,而又不扰乱他自己和欣赏者的自我结构。艺术家创作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品?什么是艺术品?这些问题可以指一件艺术品的整体,也可以仅指其中的某一点。我们相信有些艺术品在一种特殊意义上需要解释说明,而其他则不需要。在作解释对我们选择一些东西,把它们联系起来,加以综合,然后试图作出结论。在艺术品的前面人们有什么样态度上的反应?对于这个问题的任何普通的答案都有精神分析的意义。我们可以把注意集中在态度反应的病因上。在欣赏音乐时,我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而期待这种东西,时而又对另外那种东西感到吃惊,因此有一种不安与动荡之感。但是,一般说来,我们并不常常处在一种不安、紧张或动荡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7.
关于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方法的诸多争论源于对其中“历史”含义理解的不尽一致。应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在思维领域中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一是在思维与存在关系上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的统一。前一个“历史”指历史的方法即追踪描述客观对象的运动过程的方法,后一个“历史”指历史的东西,即表现为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对象。所谓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统一是指理论思维与思维对象的历史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贵生论     
贵生即贵生贱物、重生轻物 ,也就是把自己分为“生”(自己的生命 )和“物”(自己生命之外的东西 ) ,认为自己的生命贵于自己生命之外的东西 ,生命是自己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人如果贵生轻物 ,那么即使他失去身外名货 ,得到的却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 :健康长寿 ;反之 ,如果他重物轻生 ,那么即使他得到了身外名货 ,却失去了性命 ,岂非杀身以易衣、断首以易冠 ?所以 ,贵生是善待自己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作为流亡者一分子的米兰.昆德拉,对于流亡下的生命存在有着独到而深刻的思考,而与流亡主题相关的东西也一直或隐或现地贯穿于他一系列的小说创作中。他将自身体验与哲学思索融合在一起,以自己个性化而又理论化的创作探询了人在流亡这一特殊境遇下的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10.
对生命自由的追求是李贽这一伟大思想家人生的根本性、终极性追求.这种追求决定了李贽把所谓"游于艺"视为其人生的最高境界,决定了李贽不仅以一种"行为艺术家"的方式选择了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而且也以一种"行为艺术家"的方式选择了自己不无孤绝的生命最后归宿.凡此种种,以一种知行合一的方式,使李贽不失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的一位鲜有而又彻底的"存在主义者".这种自由式的人生追求、这种深刻的存在主义的生命关照既可远溯到原儒的"为己之学",又直接来源于明末泰州学派的"身道合一"的哲学思想.它是中国古代自身哲学思想的必然产物,而并非学界中所流行的"经济决定论"之西化的解读模式所能说明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 有入库规则说、平等受偿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从立法目的、法律功能、法律成本和效率、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国司法解释的性质和来源来说, 中国应选择优先受偿说的观点, 赋予代位债权人优先受偿权, 建立代位权上优先受偿权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民国武术置身于当时人们追求"科学"的话语背景之中。以"传统"为特征的国术(武术)与当时的"科学"话语形成了较大的反差与抵牾。国术界要实现以武图强的远大抱负,国术的"科学化"问题首当其冲。鲁迅与陈铁生的论战围绕国术是否有提倡的必要展开,一方面为国术的科学化做了舆论上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促使国术界开始反思传统武术的痼疾。进而,国术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了国术科学化的改造,其实质是确立发展国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国术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14.
当代期刊编辑理论研究,已经逐渐淡化了对期刊本身的功能、基本属性,办刊特色等的讨论,因为编辑学的理论发展,已经解决了这些基本问题。对于人文社科学术理论刊物,现在更多的是在关注人文社会科学的编辑出版与全球化背境下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联性;当代学术批评与编辑的选择性思维方式;当代学术期刊的编辑过程及编辑活动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当代网络化条件下的学术活动与编辑活动的关联研究等与文科期刊相关的更为重大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5.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案件的深刻剖析,论述了认定合同的依据、广告行为的效力、公司与股东的责任以及公司主体的混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8.
在不签发提单的情况下,利他契约理论能很好地解释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当事方的权利义务。但在签发提单的情况下,该理论就不敷使用。借助罗马法中的准契约理论,既能对提单下的义务转让进行合理解释,也能解决在实务中诉权的确定之难。  相似文献   

19.
2012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修订《1930年关税法》的法案,以便对中国、越南等“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近几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处于高发期,金融危机加剧了我国外贸出口中遭受的贸易摩擦。应尽快转变原有增长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少数国家的路径依赖,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以实现我国外贸战略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良友版《中国新文学大系》丛书出版的背后,有一些文学史细节被遮蔽。其中诗集卷因图书审查委员会的反对不得不“临阵换将”,由郭沫若改为朱自清,这确系国民党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的文化围剿政策之体现。朱自清编选的范围来源一方面依靠他在清华大学授课的讲义《新文学纲要》,另一方面得益于《新诗年选》、《分类白话诗选》两种诗选提供的“启示”。朱自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新诗集卷编选完成,选了五十九位诗人的四百首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