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燮的理性美学观倡导察识征理而以理性为艺术立法 ,提出“幽渺以为理”而为艺术理性定位 ,强调情得理真、情依于理而申扬“情理交至”论 ,分别解答了文学与理性、艺术理性的概念规范和情感与理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王夫之情理美学观一个组成部分的理欲合一论,是建立在其化生的自然发展观、主客互动的心物学说和相反相成的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并且与其伦理道德观密切相关。他的理欲合一论强调寓理于欲以理导欲,表现出倾欹于理的取向。这种理欲合一论在审美观照中就具体化为性—情—欲关系的递相制约,由此导引出情感的雅俗和贞淫之别。王夫之的理欲合一论从精神上标示了当时情理美学观向传统文化复归的时代趋势;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情感美学思潮由唯情主义向理性主义的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尚情论派的情感美学观,以情为本,以抒情为宗,从情本论出发来观照文学的属性和功能,把主情主义美学原则作为艺术创造的审美理想原则,试图以情为艺术立法,并且揭示了艺术情感概念的文化新质、表现方式和精神特色  相似文献   

4.
张竹坡的“情理”并非仅包含“人情物理”这一层内涵,而是含纳了几种不同含义.张竹坡小说批评理论中的所谓“人情”“天道”乃为一体,不存在对立关系.李贽、金圣叹和张竹坡的“情理论”均强调小说创作中真实情感的重要性.不同的是,李贽和金圣叹认为,用虚构的却合乎“人情物理”的情节也能表现真实的情感,张竹坡更推崇《金瓶梅》式的如实地描写人情世景的方式.相对前三者的“情理”观而言,脂砚斋的“情理”观内涵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5.
李贽的情感美学观是建立于其自然人性论基础上的,基本内容包括情感的本体性、情感的自然性、情感的真实性、情感的个体性四个方面。在情感与理性的关系中,他将情感主体提升为最高本体,标举了情感本体论;在艺术创造内外机制关系中,以情感的真实化、个性化规律为艺术立法,从而把传统的情感美学观推进到一个标志近代人文主义觉醒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和《金瓶梅》分别具有“重情戒淫”和“重淫轻情”两种不同的美学观 ,这两种不同的美学观使两书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 ,这两种不同美学观的形成既是明清两代不同时代风尚影响的结果 ,也与曹雪芹和兰陵笑笑生具有高下有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旨趣有关。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创作一反传统的“和谐”、“静穆”的美学观,而崇尚对立、矛盾和斗争,从而形成了其小说独特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生态哲学美学观因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呈现,但两者的发展从最初的迥异走向了趋同和交会。“天人合一”与天人两分,其最初的生态自然观是相异的;“道法自然”与“诗意栖居”,其生态生存观逐步走向趋同;“崇道…‘尚和”与“生态自我”,其生态美学观则渐趋契合。这就充分说明,尊崇自然、天人和谐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追求。研究和借鉴中西方生态哲学美学发展轨迹,对于我们树立时代特色生态美学观,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是当代一位杰出散文家、散文编辑家和散文评论家。贾平凹的散文美学观是什么?本文从强调“真性情”、推崇“平常心’、鼓呼“大散文”等方面,详加阐述。  相似文献   

10.
卢作孚人才美学观的核心,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富强的第一要素;人生真正的快乐不是获取,而是为社会奋斗、创造和奉献,“个人为事业,事业为社会”;“勤”和“俭”是中华民族最高的传统美德,是建设现代化社会“两把最锋利的刀子”。  相似文献   

11.
鲁迅前期的思想是以人道主义与进化论为基础的,他的生命美学观建构于此.他主张“尊个性而张精神”,表现出他对个体生命的重视,具有反封建的意义.他提出“生命的路是进步的”,鼓励青年在创造新文明中让青春焕发出美.他提出“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出的光”,“发扬真美,以娱人情”,对艺术的价值、意义从生命美学角度提出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观点.鲁迅前期的生命美学观与新世纪的人文潮流是相吻合的,对当今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德拉-沃尔佩在检审克罗齐直觉主义美学观时,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立场,结合符号学方法,从"历史"维度的文学观、隐喻观和文体论角度,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批判性阐释,从而使得20世纪意大利美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超越。  相似文献   

13.
作为“浪漫主义旗手”的司汤达在《拉辛与莎士比亚》中集中阐述了他的美学观。即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他强调莎士比亚戏剧在美学上不同于古典主义戏剧之处和取得的关学成就,就在于莎剧中成功地运用了戏剧行动并使观众获得了完美假象。  相似文献   

14.
为了顺应20世纪40年代对美学合学科规律性与 合革命目的性相统一的历史性需要,蔡仪美学观 表现出“学科的自觉”意识。一方面它坚持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哲学基础和理论原则, 纵贯从文艺本质到文艺典型再到现实主义创作观的整个体系,表现出合规律性的美学建构意 识;而另一方面则以合革命目的性为指归,因强调唯物主义──现实主义的绝对正确性而陷 入了机械唯物论的窠臼,使“真理”接近了“谬误”。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和”的音乐美学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乐的美学观是音乐审美的一个哲学观点论题,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论述,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观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的音乐美学观对后来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众多的音乐美学观中,其核心是对"和"的论述.其中涉及方面有政治、宗教、自然、齐家治国平天下、伦理道德、修身养性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沈从文及其在《边城》中所体现的美学特色,从翻译美学观所涉及的采风美和意境美两方面探讨了戴乃迭对《边城》中关学意蕴的艺术再现。戴乃迭译文的成功表明在文学翻译中,“求大同,存小异”或求“功能对等”不失为传达原作美学意蕴的可行原则。  相似文献   

17.
运用中国传统文学中“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了宗白华艺术化人生观及其意境理论的成因:“意境”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意境审美精神源于他的人生意识和精神;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成为影响他人生观及学术观的最基本要素。阐述了宗白华生命艺术化、艺术生命化,能及三位一体的人生观、艺术观、美学观。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谈及中西方的美学时,都会考虑到诗与画的关系.在西方,人们注重诗画的异处与特点,中国则更注重诗画同一.本文分析了莱辛<拉奥孔>的诗画美学观及其与王维诗画美学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西方很盛行。对此,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进行了无情驳斥。伊格尔顿倡导唯物主义美学观,认为人类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建立的一种联系方式———它反映的是审美主体向审美客体的“切近”。他还高度肯定马克思追求审美内容和审美形式统一和要求将“伦理”审美化的美学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关于文化和文明的理论———它立足于现实,但总是向着崇高的理想攀越,内含崇高的伦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的线描艺术能够完美地表形达意,经过几十年沉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观.而"气韵生动"和强烈的装饰性正是其美学观的精髓.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达到线描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