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城乡统筹目标下,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思路是加大政府对农村和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强调对农村的资源倾斜配置。从本质上说,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是城乡统筹目标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加强农业生产教育、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金融结构以及完善信息沟通机制等.培养和提高农业公共产品自给能力,是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今后15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是稳定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针对实现这一目标的制约因素和难点,应依法保护耕地等农业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增加农业投入,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并广开食物来源,建立适度消费模式以解决农产品有效供给和需求的予盾;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业交易条件,并合理分流农业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以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农产品运销需要"运销导向"生产机制,分析农产品售价对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常用的分析工具是蛛网理论。但事实上,农产品的供给具有逆反应行为,当价格下降时,生产者违背一般的供给法则,较少削减或者不减反增产量,这就是单向供给现象。要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等方面改善单向供给现象对农产品运销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物品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和依托,它的生产与供给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的公共财政状况发生显著变化,从而直接影响了以乡镇政府作为供给主体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来说,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变化又直接关系到对贫困群体的服务质量以及贫困地区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因此,研究取消农业税后河北省农村贫困地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对乡镇政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农业制度供给不足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制度做为一种“公共品”,是一种稀缺性资源,更由于中国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点,农业制度供给处于严重短缺状态中。中国农业制度供给不足,既有初级行为团体方面的原因,又有次级行为团体方面的原因。然而做为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农业制度供给不足主要是政府主体造成的。产权制度、市场制度、就业制度等制度供给严重滞后于制度需求,对中国农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道德是一种稀缺资源,需要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把握道德资源的需求、供给与消耗规律是合理开发与利用道德资源的前提。合理开发与利用道德资源必须刺激道德需求的增长、扩大道德供给、遏制道德资源的不合理损耗,其中的关键是要建立公正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以合理的道德赏罚机制为主的社会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7.
农民信息供需态势及其功能拓展:634个样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1年7月在海南省开展实地调研所获得的634个样本数据。对现阶段我国农民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将现阶段我国农业信息的供给模式分为四种,私人物品、俱乐部物品、公共池塘资源和公共物品,深入探讨这四种信息供给模式的现状与不足。研究表明,我国农民的信息获取仍处于困难阶段,然而以手机为代表的信息沟通技术在农户的信息交流与传递过程中逐渐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度挖掘手机的农业信息服务功能可能将成为未来农业信息有效供给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农产品成本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成本过高。形成农产品成本过高的三个因素是:①农业生产的超小型农地经营方式;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③工业无力反哺农业。解决的对策: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7,(11):109-11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山东省546份以农民为对象的调查问卷分析,近几年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不断改善,农民对于供给状况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同时也存在明显问题。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本研究发现,农业科技服务供需失衡突出且成为农民生产经营最急需的产品。同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短缺明显,农民对新农保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较低,"自上而下"仍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决策方式,"一事一议"难以有效开展。为此,应推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改革,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重点增加农业科技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建立反映农民需求意愿的"自下而上"的供给决策方式,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提高农民对新农保的认知和信任程度,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农业的持续发展需要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但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受到农业生产资源短缺的限制.如何解决增长与资源供给的矛盾资源互补论给出了很好的诠释.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增加稀缺资源的供给,使单位资源的产出率不断提高;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质量,把以资源为基础的农业转换成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农业.  相似文献   

11.
在粮食供给方面,发展中国家主要从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贸易等方面采取相应的促进政策提高粮食的自行生产能力以及调剂余缺的能力。在粮食获取方面,主要通过提高人们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来提高其获取粮食能力,并加强安全网的建设应对临时冲击。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供给和获取能力的政策与减贫的政策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缓解和消除贫困是确保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加强对农业的支持是改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最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低碳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治本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碳农业生产模式是指为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快速提高,在大量消耗森林、淡水、土地、动植物物种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投入一定量农药化肥等石化产品来维持运转的农业生产模式.这种高投入高产出农业生产模式需要大量的物质装备和能源资源消耗,引发了农业污染加剧、森林面积逐步减少、水资源枯竭、生物物种资源濒危、土壤沙漠化、表土流失等一系列严重问题.鉴于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本文认为高碳农业生产模式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只有把高碳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低碳农业生产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防止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是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域,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其重要地位和示范作用更加明显,同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也更加突出,改革任务更重、挑战更大,应从政府扶持、粮油生产、农产品流通和加工转化等方面推进改革,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公共事业民营型供绐模式是一种将市场价值、市场机制和市场主体引入公共事业供给领域,借助市场资源来提供和(或)生产公共事业的具有一定典型性之标准式样.公共事业类别的多样性、提供与生产相对分离的可行性以及实践中的效果是该模式具有可能性的不可忽视之三重原因.不过,这种可能性只是表明了该模式在总体上优于传统模式,而非意味着其是完美无缺的.不仅如此,当我们试图将民营型供给模式引入中国公共事业供给实践中时,能否取得与英美等国近似的实践效果还取决于该模式所需要的条件在中国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9,(12):208-2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各种需要。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需要从产业振兴来破题。而农业是乡村的本质特征,乡村最核心的产业是农业。只有农业成了有奔头的产业,乡村才会有活力,农民才会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才会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基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要求,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破解农业供需在结构和体制上的矛盾为主线,以加快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效对接为基本逻辑,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原则下,探索以品牌战略调优产品结构、以科技创新调绿生产方式、以城乡产业融合调新生产体系、以社会服务规模化补齐小农户短板的乡村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董明堂 《河北学刊》2007,27(6):151-158
本文试图以一种崭新的非均衡的供给与需求、成本与收入双重属性的市场交换概念,重新阐释市场交换问题。两个人在竞争市场上相互交换的两种不同商品,既是自己的供给商品,即自己生产、拥有、卖出的商品,又是对方的需求商品,即对方用供给商品买回的满足自己需要的商品,两个交换商品具有供给与需求双重属性,这种属性说明用什么交换什么;供给商品生产和交换消耗的费用称谓供给成本(简称成本),用成本买回的需求商品称谓需求收入(简称收入)。两个成本交换后,变成了两个收入。成本与收入也有双重属性,这种属性说明,两种交换商品用多少成本换回多少收入。市场交换就是用供给交换需求,用成本交换收入,追逐收入大于成本的利润,避免收入小于成本的亏损,这就是市场交换机制。  相似文献   

17.
董明堂 《河北学刊》2007,27(5):182-188
本文试图以一种崭新的非均衡的供给与需求、成本与收入双重属性的市场交换概念,重新阐释市场交换问题。两个人在竞争市场上相互交换的两种不同商品,既是自己的供给商品,即自己生产、拥有、卖出的商品,又是对方的需求商品,即对方用供给商品买回的满足自己需要的商品,两个交换商品具有供给与需求双重属性,这种属性说明用什么交换什么;供给商品生产和交换消耗的费用称谓供给成本,简称成本,用成本买回的需求商品称谓需求收入,简称收入,两个成本交换后变成了两个收入,成本与收入也有双重属性,这种属性说明两种交换商品用多少成本换回多少收入。市场交换就是用供给交换需求,用成本交换收入,追逐收入大于成本的利润,避免收入小于成本的亏损,这就是市场交换机制。  相似文献   

18.
供给学派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给学派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主张把减税作为经济政策的切入点。目前我国存在着企业税负过重、效率低下、行政成本过高等问题,需要借鉴供给学派的观点来解决。应当采取的措施是减少税负,刺激投资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减少政府干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商品质量,杜绝假冒伪劣;节约政府开支,降低行政成本。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农民福利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保障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不仅是我国当前财政工作的重点,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文章针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短缺和质量低下的现状,提出保障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十七届三中全会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再度凸显.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成为当前发展农业、实现农村小康以及扩大内需的必然举措,然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涉及项目多、区域广且各地需求亦不尽相同,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僧多粥少的状况在所难免,因此,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必须强调成本--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