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文化古村落:一类重要而特殊的旅游资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传统文化的找寻正在成为日益重要的旅游动机,文化古村落越来越显现出其作为旅游资源的潜力。文化古村落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并遗存至今的,可以完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垄断性和可创新性的人类生态旅游资源。文化古村落是一类重要而特殊的旅游资源,应该将其明确为独立的一种旅游资源,进而进行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2.
江西古村落的空间分析及旅游开发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从旅游学的角度阐述了古村落的含义及其特点,并从流域、地貌、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江西省古村落的空间分布状况,对江西省赣派、徽派及客家等三大类型古村落的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述了它们在旅游开发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针对开发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4.
5.
古民居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以婺源古村落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民居及其生态环境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其正处于开发的热潮之中.婺源是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区,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其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江西省旅游业的新秀和文化生态旅游的典范.但婺源文化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是古民居生态方面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在我国古民居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具有典型性和共性,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从而使古民居生态旅游真正步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俞源古村落的价值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从文化视角剖析了当前俞源古村落开发中的各种问题,揭示了俞源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文化基础,探讨了俞源古村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对策:以文献资料的进一步整理为核心,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加快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找准切入点,在保护与传承的有机统一中更好地弘扬俞源文化;依法管理,制定、完善和健全古村落的开发规划和保护制度;多元投入,提升素质,理顺关系,确保古村落开发保护工作的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7.
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特有的古韵氛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日渐成为我国旅游业中的新亮点。提升古村落旅游服务质量是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IPA理论为依据,对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的22个评价因子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运用“重性一绩效”分析,探讨游客对于宏村旅游服务质量的感知,进而提出了提升宏村旅游服务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江南儒学是以长三角为活动中心而奠基于两宋,活跃于明清的中国传统儒家学术文化的区域形态之一,其共性特征是不喜形上思辨而务求实学。"实用""实证""实行"是描述江南儒学的三个关键词,它们标志了江南儒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和三种基本类型——重视实用的经世实学、重视实证的考据实学和重视实行的心性实学。顾炎武作为明清之际江南儒学的杰出代表,其学术兼具这些特征,是江南儒学的典型形态。以顾氏儒学为典型的传统江南儒学,在学术品格和文化品格上具有崇尚真知、实知、用知的特点,特别是在文化意义上具有崇尚知识之实用、实证和实践并力求其三者统一的务实性特点,这对形塑明清之际以来江南人求真务实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并实际产生了重大历史影响。江南人求真务实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是明清之际以来,江南工商经济繁荣发展和近代以来江南的科学事业、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领先于中国其他地区的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9.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世界遗产项目之扩展,能使徽州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能做大做强徽州古村落旅游,以文化旅游推动、确保徽州古村落全面保护,从而传承、创新徽州文化,在全球化大环境中充分证明中国的文化身份,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作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及其产品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而在现实产品开发中却存在很大的不足和差距,针对这种不平衡性,本文在体验与旅游的内在关系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旅游产品体验化的系统框架,从多种向度来考察旅游产品的体验化开发,建立了旅游产品体验化开发机制图,从而在完善旅游产品的开发机制中为产品开发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初,《中国皖南古村落》正式登录世界文化遗产,对这样一个标志性事件,几年过后,结合“徽州文化生态区”的成立,我们或许可以从更加理性的层面来理解其命题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全面性。——编者 相似文献
12.
一格非在《作家》(2011年第17期)上发表了长篇小说《春尽江南》。格非十余年来全力打造了三部曲,前两部是《人面桃花》和《山河入梦》,写的分别是国民革命早期和五六十年代的中国。通过三部曲探索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而《春尽江南》则聚焦于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小说通过描写诗人谭端午和律师庞家玉(原名李秀蓉)这对夫妻及周边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际遇和精神求索,切中了我们时代精神疼痛的症结。 相似文献
13.
奇松是黄山“五绝”之首。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1990年黄山列入《世界双遗产名录》的古树名木54棵,其中有32棵就是黄山松。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是江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推动江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主要对乡村旅游发展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探讨了乡村旅游学的发展前景,并对江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江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丁戊奇荒"对江南的冲击及地方社会之反应——兼论光绪二年江南士绅苏北赈灾行动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光绪初年爆发的"丁戊奇荒"主要打击了华北地区,但其对中国的另一个重要区域即江南同样造成了重大的社会影响.而学界以往的考察,基本上都忽视了从江南的地 方性视角出发来理解这场灾荒的意义,因此在论及中国近代救荒事业的一个重要变动即晚清义赈的兴起时,其判断并不完全准确.实际上,在单纯面对这场灾荒的情况下,江南地方的种种反应都贯穿着捍卫乡土安全的地方性立场,而其间出现的江南士绅前往苏北赈灾的行动,在本质上仍是江南自明清以来地方性救荒传统的某种延伸.这就提醒我们.在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时,切不可过于低估内在传统资源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旨在盘活闲置宅基地资源的三权分置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解锁点,而该项改革却面临全国层面规范化需求与地方层面差异化现实间的冲突,如何在我国乡村资源禀赋分化的背景下推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落地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基于6个村庄的典型实践发现,异质性资源禀赋决定了宅基地的差异化价值,而这一价值实现既需要统一的制度变革,也需要相对宽松的改革环境。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应基于共同性制度需求在中央层面出台统一的配套制度,实现“求同”则同;同时应在严守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的背景下,赋予地方多样化宅基地实践的自主权,允许地方探索差异化的实践路径,实现应异则异。面对地方共性需求与异质需求共存的改革实践,治理体系应嵌入地方禀赋分化的现实条件,避免政策“一刀切”或政策缺位困境,应形成“求同”(国家层面统一规定)与“存异”(地方层面差异实践)相协调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问:马老师您好,2008年初,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将“转型升级”确立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使旅游业转型升级成为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焦点。其实早在1999年您就提出转型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与选择,并对此进行了论述。请问当时您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提出这一命题的? 相似文献
19.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城镇化之路——基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的成功发展否定了西方城市化进程中以牺牲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为代价的必然性,揭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之路,一是体现为乡村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相生共长的基本特点;二是体现为乡村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既统一于农村现代化的建设之中,又统一于和合文明的塑造之中.随着乡村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集中于农村产业转型、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利用与开发、城乡公共资源开发与享有等方面的若干问题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