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主旋律电影,作为当代影视文化的一种格局,一种精神,已经历史地载入了中国当代电影的史册。尽管主旋律电影由于多种因素而有着诸多艺术遗憾,但它和探索片、娱乐片一样,都是电影百花园里不可或缺的艺术品种,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电影的灿烂的景观。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设计谋求新的发展必须跳出单纯照搬他人模式的老套路,设计教育立足于自身文化思考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民间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特定载体以其艺术性、实用性、精神娱乐性、地域性等特点,对完善设计本土化教学、应用传统艺术的意向语言进行设计创新和形成专业办学特色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电影艺术为自己的学术视角,对以抗战为题材的电影作品作了史的纵向勾勒,并侧重分析了新时期此类电形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所达到的新高度和新成就.  相似文献   

4.
左翼电影出现于1932年,到1935年,其最高代表作品《风云儿女》表明,中国左翼电影已经从整体上融宣传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并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影片在都市意识和电影市场意识规范下的叙事策略,既是出品方电通影片公司的制片路线从左翼电影向新市民电影转化的基础,也是一年之后新市民电影全面取代左翼电影成为唯一的中国主流电影的开始,而二者间内在的文化逻辑关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找到了适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电影观念,袁牧之是 促进中国电影观念成熟的代表人物。他的电影观念代表了平衡的综合的电影观基本成形,即把电影作 为一种进步文化,体现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  相似文献   

6.
高小华先生在创作中大胆尝试,将历史文物与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并采用现代艺术形式拓展传统油画.文章通过五个方面,论述这一歌颂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历史画卷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相似文献   

7.
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陈凯歌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2013年上映的电影《搜索》,是近年来难得的兼顾艺术与商业的文艺片。该电影不借用一般商业电影中的情节点插入,而是凭借庞大角色之间的内在冲突和矛盾,使影片形成一种独特张力。对《搜索》中两两一组的人物群像分析,发掘电影中代表性影像符码和特殊拍摄场景,可窥探大众传媒电影如何做到通俗性、娱乐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美学的魅力—论第四代电影导演的现实主义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影最为引人之处 ,就在于无论发展路途如何艰难、经历了什么潮流变化 ,但它深厚的文化主线未能截断 ,它的根基始终没有变化 ,也就是说 ,中国电影的民族文化脉络和现实主义基本方向至今依然鲜明闪光。在中国电影的民族化进程中 ,80年代是特别值得歌咏的时期。在这个中国当代历史的巨大转折时期 ,改革开放的大浪掀起的波澜汹涌澎湃 ,波及从政治、经济到文化艺术的各个层面 ,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在电影美学的范畴 ,中国电影的民族美学传统向世界电影的现代化敞开胸怀 ,中国电影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高潮 ,而这必然和第四代导演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法国当代著名超现实主义诗人勒内.夏尔的生平及主要作品,重点分析他的诗作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对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情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当代电影面对好莱坞及外片涌进的巨大冲击,还有来自实用主义与商业主义的双重压力,如何既能立足于国内电影市场,又能跻身于国际电影市场呢?而以"主流片"去打主流市场,应是一种"以攻为守"的文化战略。另外,娱乐片理应成为中国电影生产的主体,它也应担负起主流意识形态再生产的职责,以应对所谓的"后殖民时代"的到来。为此,中国当代电影应有的文化自觉,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研讨当代中国特色电影理论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建构,在梳理美学、艺术学、电影艺术学、电影学与电影美学等学科的复杂学术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电影工业美学相关研究的体系构架,省思电影工业美学的学科建设意识,探讨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学理依据和布局特点。研究认为,电影工业美学是在国际电影学术理论学术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探索实践中,在当代中国现实和电影产业土壤中生长的“中国式”电影理论体系,是对新型电影观念和生产原则的总结和提升;电影工业美学的学术建构,要坚持立足中国本土,直面电影生产创作、体制运作、格局生态、工业化程度等境况与问题,既有哲学、艺术学、美学、电影学等学科、学术、学理的依托,也基于电影发展的现实问题及电影人创作、生产和工业、产业状况,在理论/实践、继承/创新、传统/当下、外来/本土、工业/美学、艺术/商业等“二元张力”间丰富、重构着中国电影理论;在当下新文科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语境中,电影工业美学的思考、探索和争鸣贯注了学者们关于电影学、电影美学的学科建设自觉意识,具有相当的学术前沿性和学科建构意义,是中国电影学派的有机组成。  相似文献   

12.
一、童心、童情与童趣 电影艺术欣赏的承受对象是比较广泛的,与有的文艺相比,它不受年龄大小,文化水平高低的限制,它以鲜明,直感的视听艺术直接感染于观众。对于少年儿童观众来说,因其视野较单纯,对其它文艺美时接触少一些,因之,对电影艺术更为喜爱。但就目前的电影创作来看,尽管我国有三亿之多的儿童,而能按照他们年龄特点,审美能力创作的电影作品甚少,能有为少年儿童观众,也为成年人观众共同喜爱的儿童影片更少。当代电影艺术发展的这种不正常现象,固然与某些物质条件不足,经济效益低有一定的关系,但当前应该主要解决的还是创作意识的偏狭。  相似文献   

13.
灯谜素有"知识小百科"之称。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史。灯谜之所以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其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如历史文化知识、文学知识、艺术知识以及各种自然科学知识。这些内容决定了灯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娱乐性以及审美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电影空间美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电影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它之所以受到理论界和致力于创新改革的电影艺术家的高度重视,除了受电影艺术自身形态的演进发展直接推动外,姊妹艺术的影响也是个重要原因。在戏剧式电影一统天下的年代里,电影主要是发挥它的时间特性。在千篇一律的线性因果式格局里,时间通常是贯穿全片的主要线索。它从事件的发端到结局,一直沿着既定的因果关系依次排列,即使其间插入某些回忆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并揭示了改革开放20年中国电影的整体综合美学走向,有如“百川归海”,乃是新形势新条件下民族电影振兴与发展并走向当代的必然;而当代整体综合电影美学,融综合化与个性化、世界性与民族性、变化性与恒定性于一体,“无流不纳”,则为当代艺术自然和电影世界存在与发展的自然之势、自然之理。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大陆电影创作状况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年开始,中国大陆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较为沉寂的转型时期,同期的电影市场也较为低迷。鉴此,从选材、主题、娱乐性和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对当代中国大陆电影的创作态势进行剖析和思辨,探讨导演在创作上存在的误区及其原因,便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主流电影是一个内涵丰富、驳杂的术语,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务实、折中但又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理想电影形态。它在中国电影语境中的萌芽、显形、发展的复杂过程,是在多元文化语境下由多种意识形态诉求共谋的结果。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环境中,商业电影、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都在各自的场域中,呈现出不同路径的主流化趋势:主旋律电影商业化、商业电影主流化、艺术电影商业化。而它们的共同实质则是大众化趋势。主流影片是丰富多元的文化共生与融合的结果,其中有主导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冲突与调和,也有历时性与共时性的传统文化、青年文化、香港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与流变。这些文化资源的主流化或大众化,营造了多元化的主流电影文化格局,并呈现出一系列主流性的艺术、美学及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8.
"意象"美学:中国影视美学体系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影意象美学自中国电影诞生就与之相伴相生,逐步形成多型意象美学形态并行发展、互动互融的基本格局。中国当代影视意象的创造和美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在综合化与普遍化过程中突现独特性,以创新的民族文化为根本,以其优良基因为内核。  相似文献   

19.
孔子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老子的“大音希声”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一个著名论点,墨子的非乐观,对音乐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是不够全面的。上古“取和去同”的音乐美学思想,正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美学思想。作为现代人,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随时代的变革、发展、开拓出新的美学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朝鲜歇后语和惯用语,以其思想性的烁烁光辉,艺术性的灿灿色彩,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着朝鲜民间文学宝库。为了把这艺术珍品介绍给中国读者,就有必要对歇后语和惯用语的句型特点及内在规律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