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学习西方,传播“西学”。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西学东渐”史。离开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输入、影响、破产,离开“西学”(“新学”)与“中学”(“旧学”)的斗争,就说不清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斗争。几十年来,国内有关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哲学史的论著,无不要谈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般事实,阐述这一总结论。但是,总的说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只是对这个总题目中的一个方面谈些个人的浅见,目的是想使这一问题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在近代…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随着我国封建制度的走向崩溃和清朝统治的日趋衰微,封建官吏的腐化、无能、贪墨、骄横、残暴、也日甚一日。长期来我国封建官僚制度的种种弊端,这时更加充分地暴露出来。封建吏治的败坏,集中地表现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因此,我国近代的进步思想家们在为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而批判封建制度的时候,往往首先对封建官僚制度展开批判。 近代一些进步思想家们指出,封建官吏之所以普遍无能,贻误国事,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造成的。 自隋唐以来。我国封建官吏的选拔主要通过科举。在清代,官吏大多数是靠所谓“科举正途”选拔… 相似文献
3.
论梁启超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革命”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伴随着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尖锐激烈的斗争。出于反封建的需要,中国资产阶级的新学家们以从西方输入的“西学”为武器,对中国封建的思想文化即所谓“中学”、“旧学”发动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这一斗争遍及于思想、文化、学术的各个领域,“道德革命”、“史学革命”、“文界革命”、“诗界革命”等口号先后被提了出来,在思想界引起巨大震动。这一斗争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试图对中国进行资本主义变革的总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领域里的这场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大变…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代末期,美国所谓左倾激进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出现,同美国“新左派”运动高潮的形成,在时间上恰好不谋而合。但是,尽管前者的出现同“喧嚣一时的”左倾社会经济观点具有某种程度的联系,然而就其产生的基础而论,两者完全属于不同的现象。当代美国社会思想中的这种思潮是在“新左派”运动丧失其尖锐性和群众性之后发展起来的。左倾激进主义于六十至七十年代交替时期发生的危机,导致这一运动的大部分积极分子脱离政治活动,而另一部分积极分子则对从前的理论进行重新审查。左倾激进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形成,就是这种“重新评价价值”的结果。它反映了美国进步知识分子和大学生界的情绪。 相似文献
5.
沈祖炜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8,(4)
1983年召开第一次“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研究学术讨论会”以来,资产阶级问题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本文根据近几年发表的论文,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构成问题的研究进行述评,希望有助于开展讨论。什么是资产阶级?人们各说不一。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学者一般采用资产阶级的广义定义,包括自由职业者和中产阶级,而西方学者一般使用狭义的定义,只包括近代企业家。其实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东汉佛学传入中国并很快得到信奉、改造与传播,宋明理学时佛学逐渐衷微,及至近代又从衰微走向复兴,这一佛学与儒学结合历史的分析,侧重指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或深或浅地打上了佛学的烙印。佛学在一些资产阶级哲学家那里,成为他们企图变革社会的理论武器。但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家由于受本阶级的阶级偏见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局限,加之佛学作为一种宗教,毕竟是麻醉人民的鸦片,他们以佛学作为变革积弱中国社会的精神支柱是注定要失败的。中国革命胜利的无数事实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法医检验是以尸表检验为主,随着西方法医学的输入和进一步传播,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法医学工作者的成长,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排除传统法医学及其司法检验方法的负面影响,以现代法医学的奠基者林几博士为代表的一些学者针对《洗冤集录》的检验方法做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并对中国古代法医学史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概览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变迁,君王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也是认识的对象。思想家们曾就君王的起源、地位、职责以及君王与天地臣民的关系进行过冷静的求索和有机的综合。从总体上,这些理论大都寄托着思想家们对理想君主的崇敬和热切向往,内涵着他们对君主至高无上性和君主专制统治的拥护和赞同。在政治运行过程中,它直接促进了君主专制政治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巩固和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理论的逻辑行程必然要以现实社会的变化为最终依据。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高度发展和君主社会思危机的不断爆发,限制君权乃至对君主制度猛烈抨击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8,(4):91-95
中国近代学者一般把"日本学术"称谓"东学"。虽然中国古代早有"国学"之词,但是古代的"国学"一般指国家的贵族学校。然而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一般指本国传统固有的学术。在中国近代,一度出现了"国学"热,根据考证中国近代"国学"与"东学"有密切关系。其一,中国近代"国学"概念源于"东学"。据考证:中国近代"国学"概念借用了近代"日本学术"中的"国学"概念。其二,中国近代"国学"大师的思想深受"东学"影响。中国近代"国学"大师中,大多数国学大师思想都受到了近代日本学术的影响,即受了"东学"之影响。梁启超、康有为、王国维、章太炎、黄遵宪、刘师培等大多数中国近代国学大师,都数次东渡日本,其思想深深留有"东学"之烙印。其三,中国近代从"西学热"到"国学热"深受"东学"影响。由于中国近代"国学"大师受到日本近代"国粹派"思想的巨大刺激,思维方式从热衷于"西学"的对外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转向了潜心研究本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的"国学热",并且力图从本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中华之精神,铸造东方中华之魂,以求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故而,不可回避地说:中国近代"国学"与"东学"有着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如下困境:一方面,它是一种最有理论活力的马克思主义,对于青年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不仅从正面阐明了资本何以成为现代社会的规定性的原则,而且还从反面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深刻的非理性的性质;但另一方面,它在实践上又似乎是无效的,它还尚未能够真正成为一种遏制资本的现实力量。这种困境,从理论本身的角度看,是因为它还未能真正克服马克思本人思想的时代局限性,未能找到在当代处境中解决资本与民族国家间关系的难题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人类正在从工业化时代进入到互联网时代,无孔不入的互联网深刻地变革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和交往方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哲学变革。在这一颠覆性的变革中逐步形成了以开放、创新、共享、自由、平等、包容等价值理念为核心的"互联网哲学思想"。互联网哲学思想是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为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提供思想和行动的指南。通过对互联网哲学思想产生的根源及其核心思想价值理念的剖析与批判,挖掘互联网哲学思想的价值所在,尽可能地揭示互联网时代这一人类社会有史以来规模最为浩大、影响最为深刻的变革的思想来源,寻求技术理性与人文主义价值追求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推动构建全球化时代开放、普惠、共享、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近代“新史学”的基本理论趋向及其贡献,认为19—20世纪之交的“新史学”是一场史学革新运动,它确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史学理论体系,引起了中国史学观念的深刻变革,客观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史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3.
"自反性"是西方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主体哲学中,"自反性"主要局限在自我内部进行,由此导致了意识哲学中自我研究的主体困境。"自反性"研究直到黑格尔才有了实质意义上的突破,而美国著名社会哲学家乔治·米德则继承了在黑格尔那里遗留下来的"自反性"研究的遗产,在自反性的反思对象和逻辑起点上超越了黑格尔的理论,并得出结论:自反性必须以承认自我的主体间性为前提。 相似文献
14.
1955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动了对胡适资产阶级唯心思想的批判。这场批判对更好地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有其正确和必要的一面。但由于对文化学术领域多方面、多类型、多层次的复杂问题采取了简单化的政治运动方式来处理,引发的一场空前规模的思想政治批判运动,造成了令人痛心的后果。笔者认为,毛泽东之所以从一开始就拒弃文化学术自由讨论的思路,而赋予文化学术问题以阶级斗争的性质,根本原因在于他对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5.
近代西方“权利”概念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世纪,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接纳了西方的"权利"概念.但是,中国近代进步知识分子并没有依照西方"权利"概念产生和发展的路径去认识权利概念.近代中国是在"民权"与"民主"对立.政治化的民权,民本化的民权,抽象化的自由、平等和私权缺失的基础上形成"权利"概念和观念的.近代西方"权利"概念的中国化对中国近代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产生了特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既包括国家本质(国体)问题,又包括国家形式(政体)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所谓‘政体’问题,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37——638页)无产阶级要建立在本质上同资产阶级国家完全不同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但它“对国家形式问题不但不抱冷淡态度,相反,却非常细致地去分析那些过渡形式,以便根据各个不同场合的具体历史特点来估计某一个过渡形式,是从什么到什么的过渡。”(《列宁全集》第25卷第433页)就是说,必须认真地研究、批判和借鉴资产阶级的国家形式,发现国家形式演变的规律,适应各国的具体情况,创造实现新型民主国家和新型专政国家的最恰当的形式或最适宜的“政治外壳”。实践证明,这是一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事情。本文拟从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制入手,尝试着对近代的国家形式,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形式的发展变化及其经验作一点初步的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前几天回老家陕北玩儿,返程的时候遇到了麻烦,据说从榆林到西安的火车票半个月前就卖完了,要走只能找票贩子,每张加30元。于是朋友通过电话和票贩子约好了时间,票贩子很守信,不一会儿就把票送到了我住的宾馆楼下。我一时很高兴,竟然连声道谢,情不自禁地想:“其实票贩子也没什么。有了票贩子,我们的出行方便多了。” 相似文献
18.
现代资产阶级的"趋同理论"萌芽于20世纪40年代初,但这一理论的背景却可以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20年代初,两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和平共处的问题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当代首要的实践问题.列宁提出了两种社会政治制度有可能和平共处的思想,并本着这种思想,努力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关系.1922年4月,在热那亚召开了包括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到30年代,苏联在解决国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长.这一切,使当时最保守的人士都相信,苏联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强大国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放弃了不承认苏联的政策,于1933年11月16日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这种从政治、经济到外交的超意识形态合作本身显然孕育着"趋同理论"产生的可能性.但"趋同理论"毕竟在当时没有产生,原因在于资产阶级拒绝承认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英国的政治思想家从功利角度论述爱国主义的积极效用,将爱国情感视为政治共同体的凝聚力量和培育民众公共精神的工具。他们的爱国主义观有三个要点:一、否定对出生之地的本能的爱国主义,强调理智的爱国主义是对政治共同体的认同。二、反对民族狭隘性与民族优越心理,重视外国人的看法,希望一国能在国际社会上做到与己相称。三、将爱国主义与普遍人道联系,视爱国主义为一种通往对全人类的世界主义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20.
桑德尔对罗尔斯“自我”概念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德尔对罗尔斯“自我”概念的批判韩震李伟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公共社团主义在北美兴起。这种新思潮“强调社区联系、环境和传统的积极价值以及共同利益,旨在揭示人格自足的形而上学虚假性并遏制自由主义带来的个人主义的极端发展。”①代表人物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