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五四”前夜的东北(一)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和东北军阀的黑暗统治。“五四”运动前几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黑暗的时期。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已经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陷入了黑暗痛苦的深渊。这种局面,在东北三省表现的更为明显。“五四”前夜,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最为猖狂,东北地区又是它侵略的一个重点。一九一五年五月,日本帝国主义和国贼袁世凯签订的灭亡中国的廿一条,其中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柳条湖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1937年7月7日便发动了全面性的侵华战争。“七·七”事变爆发前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国民党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对日政策?随着战争的不断发展,它的对日政策又有哪些变化?其原因又是什么?本人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济南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一次有计划、有预谋的军事侵略。从“济南惨案”到“九·一八”事变 ,都是源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大陆政策” ,都是日本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的具体步骤。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济南惨案”是日本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前奏和开始  相似文献   

4.
“满洲移民”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后期进行的“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政策作为“满洲移民”政策的一部分,更是具有强烈的军事战略目的。加藤完治是“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政策的提案者,他在制定和实施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帮凶。  相似文献   

5.
一独占中国,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早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则促使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地占领了东三省,炮制了伪“满洲国”。东北的沦丧,使中国1...  相似文献   

6.
西安事变前夕,于1936年11月12日发生了绥远事件。这是全面抗战之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后一次政治事件。这次事件爆发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形势下,因而,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更加激发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情绪。特别是这次事件对与绥远相邻的西北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给予巨大影响,终于在仅一个月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日军在1933年占领热  相似文献   

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项基本政策,为了实现这一政策,进行了长期复杂的斗争和多方努力。周恩来同志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酝酿时间很长,差不多‘九一八’以后就逐渐向着这个方向发展。”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军事进攻,1932年,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制造了“一二八”事变。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使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全国上下应一致对外反抗侵略。但蒋介石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方针,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武装反抗日本侵略的主张置若罔闻,这时“国共两方面斗争的中心,是抵抗日本侵略还是不抵抗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8.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推行大规模的“百万户移民”侵略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首要解决的是移民用地问题。因此,日本政府、关东军便煞费苦心炮制了一系列欺骗中国人民的所谓“移民用地整备”工作的方针、政策。在“移民用地取得”的过程中,日本帝国主义以军事为后盾,依据所谓的“法律”,对中国人民的耕地进行廉价“收买”,强行“征用”,横征暴夺,疯狂掠抢,致使大批的中国农民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流离失所,历经苦难,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榨、剥削和凌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  相似文献   

9.
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是预谋已久的侵略行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决不是偶然的。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列宁早就指出过,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当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的军事帝国后,便开始疯狂地对外掠夺。日本帝国主义素怀侵略中国之野心,他们乘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殖民地而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之机,发动了侵华战争。其主要目标是中国的东北,日本清楚,东北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地下资源,这对于资源贫乏,地域狭小而人口众多的日本来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  相似文献   

10.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三个半月以后的1932年1月7日,美国政府发表了“不承认主义”。“不承认主义”究竟是不承认,还是承认了日本侵略所造成的既成事实,学术界对此很有争论,但“不承认主义”是否承认了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这一简单事实,却似乎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不承认主义”没有阻挡住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独占,它的失败是否就能证明这只是它对日本的妥协抑或绥靖;“不承认主义”是美国对中日两国的表态,那么,它对中国的意图又是什么?本文试图结合“不承认主义”和美国制订“不承认主义”的过程,对上述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不承认主义”承认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合理性”“九·一八”事变以后的一个阶段,美国事实上默认了日本的行动。随着日本侵略步伐的加快,美国逐渐对日不满,但它对日本的不满并不是出于对中国的同情,“不承认主义”并没承认日本的行为是对中国的侵略。  相似文献   

11.
移民侵略是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惯用手段,是统治和掠夺殖民地所采取的主要形式。资本主义列强以移民侵略来壮大民族人口实力,形成民族“核心”,实现民族“同化”,建立起坚实的殖民地统治基础,为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全方位的侵略服务。日本帝国主义也毫不例外,日俄战争之后,便不失时机地向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移民侵略。  相似文献   

12.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毗邻朝鲜的“东满”,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满蒙的栈桥。日本帝国主义在“满蒙拓植政策”中别有用心地扬言“延吉道是日本势力范围,为朝鲜的延长,作为新领土的获得,有保全的必要,……经由大连和安东,进入满州非通过沈阳不可,因此惹起中国人民的注意,有莫大的障碍,由延吉道进入是可免前项的不利。……”欲盖弥彰,不打自招,“东满”在日本帝国主义心目中,是个战略要地,因之,妄图夺取“东满”,把“东满”作为立脚点,进而鲸吞我国东北。为达到此目的,日本帝国主义在“东满”,早在二十世纪初便挑起了许多事端。1907年8月,他们借口“保护朝鲜人”,公然派遣侵略军进驻延吉县龙井镇,并在龙井设立“朝鲜统监府  相似文献   

13.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很快成为东方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逐渐取代欧洲帝国主义而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1927年提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灭亡中国而称霸亚洲和世界的方针。(《田中奏折》)这个扩张计划,为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程所证明。  相似文献   

14.
六十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全面侵略中国的序幕。“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华计划的重要步骤之一,为实现这项阴谋,日本关东军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和军事部署。一、关东军对事变的策划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独占中国东北的野心日益扩大,企图通过推行“大陆政策”,逐步实现其武力吞并“满洲”,进而吞并中国,以至称霸世界的梦想。1928年日本关东军制造的“皇姑屯事件”就是一次准备出兵占领东北的尝试,但由于诸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人民反日运动的高涨,日本政府未做好充分战争准备,日本政治集团内部对侵略中国东北计划上的分岐,英、美帝国主义对日本的揭露和掣肘,加上事件爆发  相似文献   

15.
在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有必要回顾一下中日关系史上最惨淡的一页。一、中日战争的性质 1、从历史事实出发,必须首先承认中日战争的这一前提,即:这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和帝国主义日本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进行的决死的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蓄谋已久。早在1916年,他们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企图就已具雏形。他们还把一部世界历史说成是最初是“地中海时代”,即拉丁民族企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在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严重时刻,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动员蒙民、回民及其它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和自治的原则下,共同抗日”。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和组织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积极投入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人民战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内蒙古的年代,无论是东部兴安四省,还是西部伪蒙疆地域,蒙古族各阶层的抗日活动此起彼伏。1932年,东北沦亡一周年时,中共内蒙古特委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一周年,发表《告蒙汉劳动群众书》,反对日本侵略者进攻热河,并决定成立…  相似文献   

17.
日本帝国主义是迟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而崛起的具有浓厚封建军国主义侵略野性的世界列强之一。它以东方霸主的架式,对古老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虎视眈眈,视为脍灸。自“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它的侵华政策和策略虽然变化多端,但万变不离其宗。本文试就这个阶段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进行剖析,以戳穿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初,发源于欧洲的“帝国主义”一词经日本传入中国。得益于《清议报》,译自日本的帝国主义理论成为中国人最早接触“帝国主义”概念的开始,而浮田和民与幸德秋水的思想更在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外来译介知识的影响下,清末中国人开始对“帝国主义”的成因、特征、帝国主义国家、帝国主义侵略以及如何抵抗帝国主义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梁启超等人的言论更成为其时具有代表性的论述。在对“帝国主义”有所认识后,中国人将自身所面临的境遇与外来词语相结合,阐发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帝国主义话语体系。特别是在立宪派、革命派的政治论争中,夹杂进了丰富的“帝国主义话语”。在从译介、认识到话语利用的过程中,中国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渐趋多元与复杂。  相似文献   

19.
“左”倾路线与30年代初中共抗日统战政策孙仁宏自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意图已暴露无遗。在外来侵略面前,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举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大旗,并相应提出一系列政治主张,特别是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代日本是一个侵略成性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兼并朝鲜,独占中国,鯨吞亚州,日本帝国主义曾经炮制了许多为其侵略扩张行径辩护的谬论,诸如所谓“脱亚论”、“兴亚论”、“人陆政策论”以及“大东亚共荣圈”等。这些侵略“理论”的问世,有其深刻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