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社会学、历史学家的米歇尔.福柯是近年来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福柯的学术工作代表了一种不同凡响的历史分析方法,从其早期的成名作《癫狂与文明》、《临床医学的诞生》到《词与物》、《知识考古学》,再到后期的《规训与惩罚》、《性经验史》诸多著作中,都可感受到历史分析在其理论中的地位。文章将通过对《临床医学的诞生》的解读来分析其社会历史观。  相似文献   

2.
气候乱象     
《阅读与作文》2008,(3):I0001-I0001
气候变化让我们的地球越发像电影《后天》中的纽约。这些问题是时候引起人类重视了,以下照片记录了本年度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  相似文献   

3.
惩罚作为管理教育学生常用的方式,在维持正常的教育秩序和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生命化理念在教育中的凸显,惩罚越来越成为一个"禁区",许多教师虽然自觉不自觉地使用惩罚,但是却不愿承认,甚至将惩罚等同于体罚,似乎使用惩罚就成了不尊重学生生命的做法.究竟惩罚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如何界定惩罚和体罚的界限,这实际上涉及到惩罚的道德阈限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诸多评论家对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传统的模式性评论,从一个全新的评论视角,挖掘了《红字》中的爱情与希望主题,从而得出结论,《红字》反映的不仅仅是罪孽的代价以及来自上帝的惩罚,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爱情,对和谐的两性关系所充满的希望与寄托。  相似文献   

5.
文献学研究成果表明,《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又称《穆勒评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称《手稿》)的《第一手稿》之后,这为我们正确梳理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创造了条件.基于文献学成果,我们从三个方面考察《穆勒评注》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穆勒评注》是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的转折点;《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思想完善了《手稿》中的异化理论;《穆勒评注》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思想萌芽.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国际先锋主义视野下探讨田汉在抗战时期"创造新女性"和"到民间去"的艺术政治实验.文章首先初步梳理了"先锋"与"人民"的辩证关系,继而讨论抗战文艺与"传统"的深刻关联及其跨媒介实验的品格.文章进而聚焦田汉作品中"儿女"与"英雄"两种艺术政治倾向的绵密交织.从电影《风云儿女》中"儿女"到"英雄"的蜕变到抗战剧《卢沟桥》在"戏剧游击战"中的教育作用,从平剧《新儿女英雄传》中女战士间的情愫到话剧《秋声赋》中战时三角恋对女战士的塑造,最后在电影《忆江南》对《风云儿女》的反思中,探究"英雄"与"儿女"的不可切割.文章结语将田汉的战时艺术实践置于艺术与政治、先锋与大众的汇流之中,上承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先锋主义,下启共和国初期社会主义先锋主义的艺术实验.  相似文献   

7.
国家制裁是否能够阻断犯罪生涯的持续进而遏制再犯是预防刑论立论的根基性问题.根据对J省和N省监狱7次及以上被判刑或劳教的66名在押罪犯的深度访谈资料、刑事判决书和自传综合分析发现:惩罚预防再犯的边际效益递减明显,即随着处罚次数增加,刑罚体验痛苦性不断下降,犯罪人日渐适应监狱和犯罪生活,对犯罪越来越视若平常.犯罪侦查中的"伦理性执法",立法层面的"重复惩罚""延伸惩罚"以及刑罚执行过程中的"整体性惩罚加重,个体性惩罚式弱"等不但未能充分实现惩罚的特殊预防功能,反而消解了犯罪人对刑罚应有的畏惧和顺服.应当通过拒斥"伦理性执法",避免"重复惩罚",限缩"资格刑"扩张,逆转"惩罚错位"来提高国家制裁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耿光 《新少年》2010,(4):4-7
60年前的春天,从共和国刚刚诞生那明媚的春光里出发,我们一路走来——从《好孩子》到《红孩子》,到《红小兵》,到《新少年》,从新闻出版田畹中的一株绿苗,到如今拥有近百万读者,我们一路耕耘,一路进取,一路欢歌!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育史上常用的教育手段——教育惩罚,现如今,遭受着诸多质疑和非议。教育惩罚,是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如果有,应该如何实施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成为教师、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困顿已久的难题。透过《教育漫话》,领略约翰·洛克的惩罚智慧,无疑会给困顿中的我们以些许启迪。  相似文献   

10.
以2014年3月实施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第55条为视角,分析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适用现状,针对新《消法》第55条适用现状做出以下结论:"知假买假"者是否受法律保护应具体分析;"欺诈行为"认定无需考虑经营者主观意图;"缺陷商品或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新法第55条两款同时适用赔偿金时应综合考虑法律的惩罚和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南戏到正字戏、白字戏——潮州戏剧形成轨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明初南戏在潮汕的活动已蔚然可观。宣德时期的南戏《金钗记》已"错用乡音",到嘉靖年间的《荔镜记》已变异为用闽南方音演唱的潮泉腔,万历年的《金花女》则是用潮州方言写就并用潮调演唱的戏文。从《金钗记》到《荔镜记》再到《金花女》,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外来的南戏从"错用乡音"到"以乡音唱南北曲"变异为白字戏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关于艺术起源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我国美学界和文艺理论界对此却研究甚少,过去,由于受教条主义的影响,许多本应更加深入进行探讨的问题(包括艺术起源问题)被轻易地忽略了.姜庆国同志《"艺术起源于劳动"说质疑》一文,促使我们对艺术起源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确实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有一段常常为持"劳动说"的论者所乐于引用的名言:  相似文献   

13.
从《春光灿烂猪八戒》里心胸狭隘的吴刚,到《宝莲灯》中温文儒雅的刘彦昌;从《大宅门》不畏强权的于觉生,到《利剑》中的"密使一号"吴克峰,青年演员刘小锋凭借着与生俱来的演艺天赋和努力执著的演员梦想在影视圈一呆就是整整十六年。从古装小生到黑社会老大,从反派奸角到正义将军……不久之后,他的另一部作品《浦江之东》将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登陆电视荧屏,片中的他,是以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烘托出浦东发展的"见证史"。一次次成功地诠释角色使他功成名就,用心地体验角色让他感悟颇多。昔日的懵懂少年在岁月的沉淀下越发坦然睿智,让我们一同走近刘小锋的演艺生涯,感悟他的别样人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型世言》、《儿女英雄传》中"上"类双音节方位词的计量对比研究发现,从数量分布上看,《儿女英雄传》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非常接近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从功用的角度来看,尽管从明代末期到清代中叶仅仅只有200多年的时差,但双音节方位词在两书中却有着不小的差别:在《型世言》中,"上"类双音节方位词的用例分布不广,且基本上只能单用,作主语、宾语、状语,极少数用作补语,且用例较少;而在《儿女英雄传》中,"上"除了单用,还可以与其他词联合成短语,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及兼语,甚至独立成句。另外,"上"类双音节方位词在《儿女英雄传》中的用例较多,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相仿,由此我们看到词汇从明到清,向现代汉语方向发展、演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欧茨的《掘墓人的女儿》是一扇打开人性丑恶世界的"大门",展现出了一幅人性冷漠的、存在明显排斥性的社会画卷.小说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和叙述角度,描绘了彼时"反犹太人"的美国社会心理.这种由畸形的个体心理演化的惯性社会心理,引人深思.从意志冲突下的伦理选择角度,可以深刻剖析《掘墓人的女儿》中的瑞贝卡通过积极的伦理行为走上一条从"囚徒"到"玩偶"到实现"自我"的身份演变之路.吟唱出了女性荒凉怪异的灵魂悲歌,并揭示了作者对现实世界象征和隐喻引申出来的深刻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6.
湖南女诗人杨亚杰20余年来一直默默坚守着诗歌圣坛,先后出版了诗集《赶路人》、《折扇》和《三只眼的歌》.她最近出版的《三只眼的歌》标示出她诗歌内容的深化和风格的转变,体现了一种可贵的独创性.其诗歌逐渐融入诗人生命的本真状态,成为一种朴素而带有诗性的生活方式,于是就有了从有意而为之的刻意"抒情"到自然而然的随意"书写",从匆匆"赶路"的激情奔涌到俯仰宇宙的从容表达.  相似文献   

17.
大量事实证明现在国内所流行的《五哥放羊》是陕北民歌,说是山西民歌或内蒙民歌缺乏依据。从原民歌《五哥放羊》到"打坐腔"《五哥放羊》再到"二人台"《五哥放羊》,让我们看到了《五哥放羊》的发展衍变过程。重新聆听民间"打坐腔"艺术家丁喜才五十年代演唱的《五哥放羊》,让人们想起了中国民歌传统唱法的那段黄金时代,现在该是"实现传统唱法的复兴"的时候了;让民歌在不断变革中保种。  相似文献   

18.
哲学史书写是思想史探讨的对象,冯友兰中前期哲学史代表作《中国哲学史》与《新原道》即是绝佳的例证.在哲学史与民族历史的关系上,《中国哲学史》把哲学史视为民族历史的"心"和"魂",哲学史书写是一种"知心"和"招魂"行动.《新原道》进一步明确中国哲学的精神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确立了哲学史内部的"中心—边缘"关系.在情节模式上,《中国哲学史》存在着显性的"子学时代—经学时代—新子学时代"三环节,以及隐性的儒家单线道统结构.《新原道》则将后者翻为正面,建构了以儒家为主线的"社会道统"论,其发展的终点是作为"新统"的"新理学".在对情节的论证和认识论风格方面,从《中国哲学史》到《新原道》,存在着从个体论到有机论、从怀疑论到独断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李方祥 《中华魂》2008,(12):55-58
近日从2008年3月4日《北京日报》理论版上读到了一篇题为《从社会主义的三个"公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下简称《"公式"》)的文章.该文提出了许多令人眩目的"新观点",比如,把从马克思、列宁到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探索概括为三个"公式",提出修正主义有褒义和贬义之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修正主  相似文献   

20.
法律的效能取决于其法律设置是否契合于自身的法律目标.自诞生至数次修订,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法律目标一直是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在法律模式设置上,该大气法承继了传统的不法惩罚模式.然而,在大气法律关系中,政府与个人容易以"惩罚不法"交易"非法行为";并且,即使所有个体都守法行为,依然不一定能实现高质量的大气环境质量这一结果.因此,不法惩罚模式并不适合大气法,应当以更为合适的环境质量目标模式进行代替.环境质量目标模式是赋予地方政府以具体的大气环境目标,而将个体行为的规则设置与具体调控交由地方政府实施.环境质量目标模式消灭了义务人与执法者"交易"的空间,在个体行为调控上更为有效与科学,并且在现有的环境法律设置中已有雏形.所以,应当从大气法的法律理念、法律设置与政府责任等多方面贯彻环境质量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