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仇华飞 《社会科学》2002,65(3):24-28
文章认为 ,1 972年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 ,打开中美两国关系大门 ,这是美国对外战略实施重大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 1 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并宣布同台湾断交 ,废除美台条约 ,撤出美驻台军队。中美关系正常化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建交后两国关系经常出现波折 ,但每到紧要关头 ,两国领导人都能从大局出发 ,维护中美关系发展。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 ,中美两国保持战略协作关系 ,对推动世界和地区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美建交以来 ,美台间的《与台湾关系法》一直严重影响着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做出分析 :(一 )《与台湾关系法》在哪些方面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精神 ;(二 )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三 )《与台湾关系法》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1978年是中美建交关键性的一年。通过观察1978年《人民日报》对美报道,可分析出当时中国对美外交政策的转变在中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中的反映。美国在《人民日报》报道中的形象改观与中美关系正常化日益深入发展相适应。中国政府通过在媒体中展示的美国形象去引导国内公众,为中美建交奠定民意基础。《人民日报》对美国比以前更加客观公正的报道不仅显示了中国媒体的进步,更体现了媒体是为外交政策服务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辛懿 《学术探索》2014,(12):33-37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是中国对美公共外交实践的重要背景,公共外交是中国开展对美外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结合对美公共外交实践现状,并以孔子学院、媒体为例,开展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背景下的对美公共外交作用的分析。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积极推进与落实,对于中美关系的顺利发展、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交初期,中关关系在全面展开的同时,也不断地遇到摩擦和阻力,一度面临危机,使得刚刚启动的中关关系陷入了令人担忧的境地.邓小平在稳定和促进建交初期中美关系方面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建交之初,邓小平访美增进了两国间的相互了解,进一步巩固了两国关系的战略基础,促进了两国合作关系的发展;在中关关系面临危机时,邓小平力挽狂澜,从中美关系的大局出发,促进了两国间矛盾和危机的缓解,稳定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势头;日趋成熟的邓小平外交思想对这一时期中国开展对美外交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战略共识。它力图打破历史上"国强必霸"和对抗冲突的定式,探索世界大国和谐共处的新路径。在中美建交35年的历史中,中美关系曾有过"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性合作关系"等不同定位,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则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思维和新模式。亚太地区是中美国家利益高度汇聚、交往最密切的地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有助于加强中美战略互信,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亚太地区的发展与繁荣,实现中美两个大国的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7.
(一) 问题的焦点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以太平洋相联系的大国,在美前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前,相互对立,敌视以至对抗达1/4世纪之久。这段历史在中美关系史上是一段不幸的历史。中美正式建交前后,美国许多学者抱着试图摆脱“冷战”成见的精神,重新研究第二次  相似文献   

8.
顾逸  王勇 《学术探索》2013,(4):40-44
中美正式建交33年来,美国政府严重违背了其在“八·一七公报”中对中国的承诺,不断地对台湾出售武器,并且出售武器的性能和数量不断增加。从国际法角度分析美国对台军售:第一,美国对台军售严重违反了国际条约法的基本原则;第二,美国对台军售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第三,美国对台军售严重违反了不干涉内政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中国应该积极从国内层面和国际层面寻求国际法对策,从而敦促美国停止对台军售,促使中美关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美台关系得到发展,而美台军事关系是美台实质关系的核心。本文首先回顾了冷战后美台军事关系的发展历程,然后剖析了冷战后美台军事关系得以提升的原因。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美台发展军事关系必然会给中美关系、两岸关系带来消极影响。本文指出了美台军事关系发展的影响和限度,笔者最后探讨了中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1882年5月22日,薛斐尔代表美国与朝鲜朝签订了《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美国成为第一个与朝鲜朝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薛斐尔也成为打开朝鲜朝国门的第一人.薛斐尔与朝鲜朝的最早接触源于奉命调查“舍门将军”号事件,借助日本斡旋美朝关系受挫后,最终在中国的帮助下完成了《朝美修好通商条约》的签订.经济扩张主义思想是薛斐尔推动美朝建交的原动力,而其外交智慧和坚韧性格也是条约最终签订的重要保障.尽管薛斐尔在美朝建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是受前任政府的委派以及发表了有关中国的不当言论,薛斐尔并没有受到美国政府的应有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和EG检验法对中美贸易与直接投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和中美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的互补关系,FDI和中国对美出口贸易尤其是制成品出口具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1954年12月,美国政府同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的《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之一。尽管这一条约在中美建交时由美国宣布废止,但认真研究条约所包含的意图和实质,对于全面了解美国对华政策,特别是美国对台政策的肯綮和背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拟略抒管见,从期指正。一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及沿海岛屿之后,由于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新中国没有立即解放福建、浙江沿海岛屿及台湾。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在武装干涉朝鲜内政的同时,杜鲁门总统于6月27日命令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插足中国…  相似文献   

13.
1979-1980年是美台关系经历磨合和调整的时期,也是美台“准联盟”关系最终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美台“准联盟”关系在形成过程中受到多重三角关系的影响,包括美国行政部门、立法部门和台湾当局组成的三角关系,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组成的三角关系,以及美国、中国和苏联组成的战略大三角关系。在“零和游戏”的作用下,上述各支力量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和斗争,最终达成一组临时的平衡。这组,临时平衡中既有安全对抗关系,也有安全合作美系。美台“准联盟”关系则是各支力量相互牵制、相互妥协的结果。美台“准联盟”关系是安全合作的一个“怪胎”,是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是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三方安全困境的根源,也是西太平洋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4.
从1974年开始,邓小平参与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工作中来。他积极促成了福特总统访华,福特访华期间,中美之间在建交问题上取得了重大共识。1978年,在中美建交谈判的关键时刻,是邓小平的智慧让谈判取得成功。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巩固了中美关系不断改善的势头,并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将走向开放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朱丽 《阴山学刊》2006,19(4):92-96
中美两国各自的国家利益、国内因素和世界各主要力量影响中美双边外交。冷战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和“9.11”之后中美双边外交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战略竞争与合作关系取代了中美安全战略合作关系,美对华政策正向着一种基调积极的方向转变,经济贸易外交成为巩固两国关系的基础,反恐外交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的人权外交。美中关系总的趋势是向着良好方向发展的,中国的发展不必然伴随着美国的衰落,中美各自的国家利益也不必然具有对抗性。对中国来说,在对美外交中处于被动反映的模式仍将存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走向世界,不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更不是今天才开始的。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使中国走向世界,毛泽东、周恩来耗尽了他们毕生的精力、取得了划时代的成果。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和为中美建交奠定基础便是明显的例证。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走向世界,是在前人奠基铺路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条件下中美纺织品贸易关系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经济的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关系向来是两国贸易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中美双方在该领域的原有的分歧将得到不断的弥合 ,但在新经济条件下中美纺织品贸易将呈现新的特点。本文着重考察新经济条件下美国贸易结构的变化 ,分析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美纺织品出口仍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依据 ,讨论在新经济条件下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所遇到的挑战和应对挑战的创新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美间的贸易往来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中美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中美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均衡因果关系。中国对美出口与自美进口都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出口的作用明显大于进口的作用;短期内,中国自美进口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尚有一段时间的抑制作用。基于双边经贸关系呈现的良好发展态势,中国既要重视对美出口,也要适度扩大对美进口,这对于发挥中关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从朝鲜战争结束到中美建交这段时期内美中两国在朝鲜半岛上进行的一种威慑性战略互动表现为:美国在朝鲜可能再次发动战争的认知下首先实施了积极主动的威慑,而中国则将美国的威慑行动看成是"备战"行为,于是采取了一种反应式的被动威慑战略.中美的威慑战略互动共同防止了朝鲜半岛再次爆发战争,维持了朝鲜半岛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中美两国权力和利益的分配结构及其关系决定了中美战略安全关系在内容上表现为两国在安全领域中的不平衡相互依赖。通过研究中美两国问围绕各自的长远性、根本性目标和核心安全利益而产生的针对对方的政策措施及其互动,论述了乔治·布什政府对中国实施“融入战略”的理论与实践情况,提出了中国对美政策的反馈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