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投入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推进、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建立已成为湿地生态补偿的先声。资金来源单一,资金不足已成为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实践开展的最大障碍。本文主要运用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法,在实地调查了解洞庭湖湿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生态补偿现状的基础上依据生态补偿的三大原则,探讨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的投入机制,尝试解决补偿资金不足、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湿地资源退化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资源十分丰富。由于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 ,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湿地生态功能价值受损 ,对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制约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恢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 ,保护好湿地资源 ,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证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由地球上的水域和陆地相互作用而成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湿地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随着城市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设计师力求将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湿地栖息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建成适宜的湿地生态景观.以上海崇明西沙湿地景观为例,分析了崇明西沙湿地生态现状及其生态旅游资源,并结合国内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经验以及生态敏感性分析、景观生态格局分析提出了湿地生态学在崇明西沙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及生态景观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4.
长株潭城市群湿地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库塘、水产养殖场、水田等.对长株潭城市群湿地供给产品功能、调节功能、支持功能、文化服务功能价值进行经济评价,得出长株潭城市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量为336.331×108元,水田湿地的调节、支持功能价值为159.9×108元,水田类人工湿地生态服务对长株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贡献率大.构建长株潭城市群湿地生态安全保障应从文化体系、管理体系、生态恢复体系、生态保护补偿体系和湿地功能分区规划等方面长远考虑.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的日益加剧,湿地的生态结构发生变化、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世界各国都存在严重的湿地退化问题.选取北方若尔盖高原的农村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湿地景观变化特征、退化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人为干扰超过系统自我调节恢复的阈限是湿地景观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该成果为研究农村湿地生态景观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沿海滩涂性质问题上,打破传统海陆二分法结构,认为其自然属性应当属于湿地生态系统。这种界定具有缓解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冲突、合理解决管理部门权责分配等优势,更有利于沿海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根据零净损失原则,因开发利用造成湿地损失是允许的,但需要通过补偿的方式来抵消损失,在整体湿地资源上实现零损失甚至增长。在零净损失原则下审视中国湿地保护立法,发现“生态功能”表述不明、含义不清,湿地保护一体化不足,湿地补偿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以零净损失原则为指导,中国湿地保护立法重塑包括释明“生态功能”含义、制定分类保护规范;完善湿地管理协调机制,激发公众参与意识,构建湿地保护一体化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湿地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8.
模拟安庆沿江湿地的菱湖风景区水域生态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庆市菱湖风景区景观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平衡被破坏。模拟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湖泊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植物群落结构以及生态环境的稳定性等特征值,修复和重建菱湖风景区景观水体生态平衡,提出了生态重建的目标和原则,确定菱群落、莲群落、苦草群落、菰群落、芦苇群落等作为生态重建的主体;论述了各群落的物种结构、分布范围、水面覆盖率、生态和景观功能等;同时也给出了浮游植物控制的密度,需要投放的鱼种及其比例。对生态重建后期的优化问题也提出了简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地球生态环境主要靠森林、海洋和湿地三大生态系统支撑,通过辽宁地区的滨海湿地目前存在着湿地退化、面积减少、生态环境脆弱、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的研究与分析,从大力开展滨海湿地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和保持湿地生态的良性循环目标出发,确认滨海湿地治理与建设,将促进辽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实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沿海“五点一线”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综合考虑农户受偿意愿、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构建生态补偿标准转化模型,对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标准及其分区特征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约为365.64亿元/年,湿地农户受偿意愿总值约为82.96亿元/年,鄱阳湖湿地行政区内部和外部生态补偿标准总值分别约为86.88亿元/年和84.91亿元/年;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淮北市素有"百里煤城"美誉,因采煤沉陷而形成的次生湿地,成为众多野生动物,尤其是野生鸟类栖息之地,这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具有重大意义。但如何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这些宝贵资源,依然是一个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无罪推定原则之多维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尤广辉  时延安 《南都学坛》2002,22(6):99-105
对无罪推定原则的适用范围、法律意义、价值评判仅停留在部门法的层次上来认识是不够的 ,其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一条法律原则 ,而且是重要的人权准则。从概念分析、逻辑分析、经济分析、规范分析、现实分析这五个维度出发 ,深入地阐释了无罪推定原则深厚的价值底蕴 ,以及它在当代中国的命运和对今后我国法制建设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浅谈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道德建设与生态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问题复杂多样,生态环境恶化凸显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生态道德是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道德的原则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协调原则与环境平等原则;生态责任的原则是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和人与自然平等。在西部大开发中要保证生态制度供给,推动西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解歧义纷呈,甚至有原则差异.现实的情形是,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解大多停留于对概念作辩证的平衡,而不是解释现实的关系,没有真正揭示其现实格局中的实践本性.实际上从人类的实践本性审视,就其深层实质而言,人类中心主义具有不可超越性.学界对此问题认识上的差异,归根到底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休闲既是人的一种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状态。旅游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是基于休闲之目的,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时尚的生态休闲之方式,是旅游品位之提升,也是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向生态化转化的重要标志。为此,在生态哲学理论视野与生态思维逻辑框架中对生态休闲和生态旅游的科学内涵进行深入探讨极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湿地保护中的利益冲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湿地生态系统是具有很高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地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我国政府通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对保护湿地资源做了大量工作。然而建国至今,我国天然湿地资源减少了60%之多。湿地生态系统在被我们利用的同时也遭受着人类的破坏,这既有人类对该系统认识不足的原因,更有在湿地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由此导致的现行保护政策失灵等原因。该文从我国湿地资源的减少情况、湿地生态系统的社会经济特点、湿地保护中存在的各种利益冲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形成和谐的湿地保护格局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基本原则--生态法范式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有效保护的关键.立法应确立生态主体平等、生态利益公平、生态权利公正、生态秩序安全的原则,实现文化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8.
先进的生态法治基本原则对藏族聚居区生态法治体系的构建、生态的恢复和保护以及和谐生态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认为在确立藏族聚居区生态法治基本原则的过程中,需要汲取和发掘藏族传统的生态文明资源,将藏族传统生态文明与现代生态法治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完成符合藏族聚居区生态和社会基本情况的、具有藏族聚居区特色的生态法治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文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具有多重的视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必须要按着生态文明的原则和方向发展。把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不仅可以弥补过去“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单项研究之不足,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理论、实践和对策三个方面展开,其研究成果对理论的构建和实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突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生态法基本原则体系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法的基本原则影响一国生态法的体系、内容和发展趋向,是衔接生态法的价值理念与法律制度的根本准则。生态法的基本原则体系应由生态优先原则、风险预防原则、受益者补偿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构成。在这一体系中,生态优先原则是目标性原则,风险预防原则和受益者补偿原则是构成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是程序性原则。这四项原则构成完整而自洽的体系,为生态法律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