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即大学生心理调查问卷,对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2003级大四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学毕业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并将研究结果与凌文辁、方俐洛和白利刚20世纪90年代的职业价值观研究相对比,考察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迁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转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顺利实现择业就业,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问题,对实现人才竞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及原因,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在理论上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小诗 《理论界》2008,(9):162-163
“信息不对称”是制约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文章从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化、科学化、全程化、个性化的角度,论述信息不对称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影响,并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对解决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信息不对称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心理、人生观、价值观乃至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方向的不安.本调查依据此现状和社会现实,以大学生职业意识变化为背景,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将来的职业动向进行了研究.为此,本研究从各角度,对宁夏地区三所大学的在校男女大学生,就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用价值尺度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了探讨大学生对工作的认识,将发放的问卷调查表汇总统计,并将男女大学生共通的8项高负荷的项目选出进行了因子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国家与社会的重要战略人才资源与宝贵财富。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发展”因素与“保健”因素并重,普遍轻视职业本身声望地位因素,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就业观。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和学生“五位一体”教育功效,合力探寻大学生就业观培育路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校不同程度存在重专业基础理论教育、轻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技能教育的现象,导致女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艰难越来越显露职业素质构建不合理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当今中国女大学生在校期间遭遇了来自高等教育理念的滞后。要提高女大学生职业素质,首先必须完善政策机制,确定女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战略;创新教育体制,优化人才个性与性别培养结构,强化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建立完备科学的评价、分析和预测体系。  相似文献   

7.
张巧念 《兰州学刊》2013,(12):215-217
大学生学职业的“柔性对接”,应基于学业发展的现实结果和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和类型要求而发生.因为,高校提供的专业教育所呈现的专业性课程教学和社会性实践活动,是实现学职业柔性对接最具“柔性”的部分和资源;对大学生学业发展和学职业对接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准确具体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主动有效地认知和选择,实现大学生在专业知识、迁移知识和适应能力方面发生变化,并帮助他们适应学职业环境变化需求,以及在学习行为、态度和观念方面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苗耀辉  姚奎栋  史丹 《理论界》2013,(5):200-202
辅导员职业价值观不仅决定辅导员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还影响着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及工作绩效。部分高校辅导员存在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价值取向功利化和职业价值认同感低等问题,应通过开展辅导员职业价值观教育、完善辅导员职业行为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促进辅导员职业价值观的自我生成等方式引导辅导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职业兴趣作为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在择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也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和命运。针对大学生专业、职业目标选择中出现的目标模糊、对实现路径认识有限等问题,本文运用霍兰德兴趣类型理论,对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进行了测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明确专业发展方向,通过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不断完善学生的职业选择路径,最终顺利地实现职业目标。  相似文献   

10.
要重视大学生职业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从事职业、适应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分析大学生从事职业的现状,认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人格培养的必要性,明确大学生职业人格的理论和实践内涵,进一步探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人格培养的途径和办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