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研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同志为建设、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探索和回答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而形成的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性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构成的科学体系,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继承性和发展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这四个主要特征。它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3.
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飞跃的过程中,无论是历史和逻辑的起点,还是历史的逻辑和逻辑的历史,都昭示了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矛盾统一的过程。具体考察这一过程中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内在关系及其相互转化的机制,探讨邓小平理论逻辑的风格和个性特点,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过程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基石.它们具有共同的理论渊源和立论基础,面临共同的历史任务和时代课题,三者形成和发展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并以其严格的科学性、强烈的现实性和高度的开放性,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中华民族振兴的要求,是我们顺利完成改革开放大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理论维度,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所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生发,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价值诉求,承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并以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为支援背景,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谨、中国特色鲜明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拓创新,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水平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地位和科学价值,必须将其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这个总体中来加以研究和认识,既要看到它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继承,更要沐识它对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发展,及其在全党全国各项工作中的战略指导地位,从而自觉地坚持和贯彻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诸多矛盾的新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原则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创新奠定了一系列社会历史条件;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向纵深方向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创新不断实现由"哲学—方法论"创新——"实践—方法论"创新——"理论—方法论"创新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是社会系统各个方面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地解决了这个关于社会发展的一般问题,它是人与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观的统一。它所强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就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途径。全面、协调发展的状态不是停留在某一阶段,必须可持续地进行,这既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探讨了东方社会走向"世界历史"进程的一系列的问题,所探讨的东方社会的发展问题、研究东方社会发展问题的分析方法、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三个方面开创了社会发展理论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法治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理想追求。人类农业文明之前的原始社会是在自然法則支配下的社会,人作为自然物的一员也是按照自然法则行事,物种间和谐有序。人定法的产生为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却打破了原始的自然和谐。面对社会的不和谐,党中央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法律这一调解工具必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加强法制建设对促进社会的和谐不仅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基础,提出了完整的社会发展理论,奠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深入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5.
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到19世纪西方先发国家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遭遇种种危机的情境形成,促使人类开始重视社会发展问题;并逐渐形成了基于同一生产力技术结构体系--工业社会的两种发展理路和逻辑传统,即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和以古典理论为基础的西方社会发展理论.虽然两种发展理论的逻辑传统存在历史观、价值观的重大区别,但也因共同建构于工业社会这一生产力技术结构体系而具有许多共性的东西.虽然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有选择与扬弃,但共性必须寓于个性之中.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化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而且正日益转化为人们的行动。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是在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基本原理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发展史上的新丰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逻辑学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逻辑学的对象、性质问题是当前学界关注的一个前沿课题。它是综合经济科学逻辑论、经济博弈逻辑论、经济语用逻辑论和经济共生逻辑论的优点,全面总结经济活动的思维特点、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而形成的有机逻辑系统。经济逻辑学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维基石之一,起着理性作用、工具作用和制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发展需要和谐会计,和谐会计是客观存在的,和谐会计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谐会计的性质属于行为会计,它具有反映民主、体现法治、注重公平、诚实守信、行为有序和相互协调等基本特征。要与时俱进建设和谐会计,和谐创新发展会计事业。和谐创新是发展会计事业的动力,和谐是创新发展的条件,和谐会计包括发展会计事业,发展会计理论,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推进会计信息化,发展会计市场,发展会计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