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不断发展的。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包含的本体论思想,分析了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思想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1888年,恩格斯出版了哲学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并把马克思写于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改名为《马克思论费尔巴哈》(以下简称《论》)附于书后。本文认为,在《终结》和《提纲》的哲学思想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异:一是哲学研究应当从实践出发,还是从自然界出发;二是实践概念应该首要地被理解为本体论概念,还是认识论概念;三是马克思哲学究竟把“现实的人”作为核心问题,还是把“纯粹思想”作为核心问题。本文强调,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不应该回避这些差异,而应该认真地对待它们。  相似文献   

3.
《终结》是恩格斯在晚年集中阐述马克思哲学的专题著作.在《终结》中,恩格斯从容而自由地阐发了他对马克思哲学性质、产生和内容的理解.虽然,这种阐发带有一定的恩格斯自身的思想色彩,但从总体上看,恩格斯在《终结》中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是对马克思哲学及其精神实质的忠实展现.因此,《终结》无疑是马克思哲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纲要性文件.  相似文献   

4.
段志平  马俊峰 《河北学刊》2012,32(4):164-167
霍布斯与洛克以抽象的人性为出发点,在自然状态中人们的"契约"的基础上建立市民社会理论;黑格尔虽然认识到"特殊的人",但其市民社会始终被吞噬在绝对精神的自我进展中。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入手,揭示出市民社会中私有财产所代表的生产关系的分裂与矛盾,从而使市民社会获得了人的"感性的活动"之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的关系,通常认为费尔巴哈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的桥梁,甚至说没有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主义,就没有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应该说费尔巴哈以人本主义批判基督教,以感性唯物论改造黑格尔哲学对马克思是有启发。青年黑格尔学派许多成员都试图改造黑格尔哲学,惟有马克思将黑格尔哲学的理论与实践、思维与存在倒立的关系纠正过来。马克思以普罗米修斯的自白为哲学宣言,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外化世界提升为自然本质力量的实现——劳动创造世界;并以实践连接思维和存在,实现了超越黑格尔的哲学革命。与此同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论以及青年黑格尔学派各种歪曲黑格尔哲学的思想展开批判,在论战中开辟实践哲学道路。问题在于达到形而上学巅峰的黑格尔哲学是否包含马克思创立实践唯物主义所需的思想元素?马克思是否与黑格尔决裂转向费尔巴哈?没有费尔巴哈是否就没有马克思哲学?通过比较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文本,实践唯物主义的黑格尔哲学基础及路径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6.
王善平 《学术研究》2004,1(8):23-27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最集中地体现在其社会存在论上 ,正是它彻底地摧毁了“绝对存在”的神话与“纯粹知识”的幻想 ,并因此引发了哲学范式的重大革命。通过将抽象绝对、超历史的存在还原为活生生的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存在 ,通过阐明“劳动 -交往 -认识”三位一体的全新实践观 ,马克思从根本上消解了存在与意识、理念界与现实界、认识与实践的狭隘对立 ,从而完全颠覆了“在社会实践之外、从抽象本体出发去思辨演绎世界及其历史”的旧哲学范式 ,并最终创立了始终植根于实践、将世界万物和人类历史理解为作为社会实践之产物的社会存在物的全新哲学范式  相似文献   

7.
孙琳 《北方论丛》2015,(6):112-117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以两种原子论比较为切入点,对抽象的“自我意识”的异化物,即宗教、各种宿命论哲学、神话进行了“三重去昧”与扬弃,在“否定之否定”的辩证逻辑演进下复归至“自我意识”的本质“自由”之中。在“三重去昧”过程中,马克思的“自我意识”观完成了三层超越:第一,仅仅作为“实体”存在的德谟克利特的必然性原子论;第二,仅仅作为“主体”存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抽象“自我意识”;第三,仅仅作为“抽象性”的个体存在的伊壁鸠鲁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对象化活动具有两个层面:第一,作为其对象化活动的感性实践;第二,作为其对象化物的感性自然界。通过这两个层面的对象化使“实体即主体”的“自我意识”的本质在辩证逻辑中获得完成。“自我意识”的本质即自由。《博士论文》开启了新的世界观,即新的现实理论视域和新的实践视域,启迪和照亮了思想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的《提纲》与恩格斯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星云 《江汉论坛》2002,4(8):46-48
在学术界有的学者认为,恩格斯于1888年出版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在1845年撰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思想上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对立的。实际上,《终结》与《提纲》在根本的思想观点上是相同的,但在形式上和有些具体内容的阐述上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的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解释不同,笔者认为,在1843年前后,马克思经由了一个"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转变过程.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唯物史观,从根本上说得益于他借助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完成了这一转变.黑格尔与斯密之间具有继承关系,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是以国民经济学为背景的经济学范畴,<法哲学>就相当于黑格尔的国民经济学.马克思之所以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比黑格尔还黑格尔地坚持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分,是因为马克思接受了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经济规定.马克思放弃黑格尔的国家哲学转而去研究国民经济学的真正契机是市民社会概念,坚持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分的立场对于马克思完成从国家到市民社会的转变以及走向创立唯物史观具有重要意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马克思的思想局限在于,当时马克思对于市民社会的认识在总体上还笼罩于黑格尔的国家观之下,还没能摆脱黑格尔左派的国家批判和宗教批判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0.
超越于一切旧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其真理性体现为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理论植根于现实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 ,使之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本质和内在规律 ,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马克思从从事物质生活的现实的人出发 ,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 ;从批判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中 ,从诉诸于历史主体改变世界 ,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实践活动中建构了其哲学真理性。  相似文献   

11.
李成旺 《河北学刊》2004,24(4):84-88
凸显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分析方法的本性,让这一智慧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并得以深化和拓展,这是时代给马克思哲学提出的两大课题.完成上述课题必须做到方法论自觉,也必然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人们思维中根深蒂固的"非法"解读模式;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分析方法这一独特智慧,并非简单指认马克思哲学终结了传统本体论并彻底颠覆了近代形而上学,其核心问题在于要搞清楚马克思哲学是如何从哲学内部、哲学范式以及哲学的使命等方面进行了彻底革命,从而开启以非先验的、现实的社会历史线索为核心的新哲学;一些当代西方哲学流派把人类解放的路径转向内心体验和诗性之思,这根本不可能替代马克思哲学完成对当下社会批判和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宋朝普 《兰州学刊》2010,(11):51-54
马克思曾高扬哲学的作用,但也提出要终结哲学。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哲学,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的终结并非否定哲学,反倒是要强调哲学。他有关意识形态现实性的主张更是表明哲学的实存。尽管两人在对哲学,包括对"哲学的终结"的这种理解,即主张马克思思想是哲学,马克思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实践的理论,是一致的,但马克思把这种理解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上,从而在本质上超出了柯尔施的思想视域。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是通过人的对象性活动来论证人的现实存在,阐发其人学思想的.马克思认为,只有对象性的存在才是现实的存在,人是对象性存在,进行对象性活动,因而人是现实的存在.人的三个层次的对象性活动,即自然的对象性活动、自由有意识的对象性活动、社会的对象性活动,分别表现和确证着人三个层次的存在,即人的自然的存在、自由有意识的存在、社会的存在.人的对象性活动是三个层次辩证统一的综合过程,因而人的现实存在是三层次存在辩证统一的立体存在.  相似文献   

14.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逻辑的批判虽然是正确的,但由于此时的马克思还无法从经济学—哲学的关联出发来理解黑格尔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还无法揭示黑格尔哲学的历史意蕴及其理论意图.只有到了后期的资本逻辑批判中,马克思才真正地超越了黑格尔.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实现社会历史观变革与其本人世界观成熟的全部过程,始终以科学地解决人的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而要这样就必须科学解决历史观的逻辑前提.《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个巨大成就,就是第一次明确阐明了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逻辑前提.这个逻辑前提的确立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即在《莱茵报》的活动获得了政治实践基础、在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中获得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在批判鲍威尔关于犹太人解放的错误主张中有了新的推进、在对经济学的初步研究中获得了实现基础、在批判施蒂纳的“唯我论”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这一过程表明,马克思哲学形成和发展不只是一般地“伴随”人的问题,而是始终以科学地解决人的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柯尔施重申了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并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观念哲学,而是从经济、哲学与历史的统一中,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的批判,通过革命的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虽然柯尔施没有对马克思哲学进行具体性的解释,但他提出的一些观念,对于理解马克思哲学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每一时代的经济学都是它的时代的“影缩的市民社会”。历史的变迁并不能够抹煞古典经济学这个“影缩的市民社会”在当代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马克思从“影缩的市民社会”通达“本真的市民社会”的经济哲学研究方法表明,在当下,无论是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出困境还是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困境,这些理论难题大都可以在“影缩的市民社会”这一分析框架内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中的实践概念,事实上已经成了国内外学界解读马克思哲学本质的一个基础性概念,不少学者由此而构建起了对马克思哲学的人本主义解读范式.本文指出,此时的马克思尽管试图运用实践概念来颠覆资产阶级的市民实践观念,但他实际上尚未理解后者由此产生的现实社会关系基础,也并没有从这种历史性的社会关系出发来建构对后者的批判,因此,他此时的"实践"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后市民"意义上的概念,真正的马克思哲学并不是建构在这样的实践概念之上的.由此,本文还对马克思独特的哲学言说方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是马克思的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终其一生都没有彻底撇清与黑格尔的关系,因此,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思想关联是一个重要问题。研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法哲学原理》,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我们认为,黑格尔在市民社会理论和现代政治哲学方面对马克思产生了积极影响,马克思在这两方面既继承了黑格尔,又批判和超越了黑格尔。  相似文献   

20.
张传开 《江淮论坛》2005,1(5):54-58
马克思是在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氛围中登上哲学舞台的,因而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马克思始终站在时代实践的高度,批判地审视一切传统哲学,并最终冲破了旧哲学思维方式的樊篱,创立了崭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即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去解释人,解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解释人与世界的关系;把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统一起来,并注重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是从<博士论文>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再到<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一系列著作中完成的.这个逻辑进展的过程与马克思哲学创立的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