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讯快递     
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初验评审2005年6月22日,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财务和机关事务司、信息中心共同组织召开了“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初验评审会,听取了软件开发商的初验申请报告,观看了救助站救助管理子系统、省级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救助公益网站的演示,查阅了需求分析、详细设计、数据字典、测试  相似文献   

2.
2004年7月底8月初,全国首个省级"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在浙江省投入试运行,并已实现了全省45个站点的联网集中管理。该系统由浙江省财政拨出专款,浙江省民政厅实施开发,先后经过了近半年的试点、三次改进、升级和对全省救助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最终在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一周年之际投入全省联网运行。一年以来,浙江全省各救助管理站已累计救助流浪乞讨、特殊困难人员19250人次。  相似文献   

3.
2005年6月22日,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财务和机关事务司、信息中心共同组织召开了“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初验评审会,听取了软件开发商的初验申请报告,观看了救助站救助管理子系统、省级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救助公益网站的演示,查阅了需求分析、详细设计、数据字典、测试报告、培训手册等技术文档,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质询。经过认真讨论,大家认为救助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情况良好,进展顺利;软件结构和功能基本可以满足救助管理工作需要,系统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4.
开展国际合作关爱流浪儿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以来,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合作,共同实施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合作项目(2001-2005)。双方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方法,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新模式。项目合作期间,恰逢我国新型救助管理制度建立。新型救助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  相似文献   

5.
图片报道     
《社会福利》2005,(9):50-50
2005年8月8日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开通仪式在京举行,标志着全国的救助管理工作步入下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救助管理工作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和发展,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网络体系建设、医疗救治以及吸引社会广泛参与救助管理工作等方面,在全国可圈可点。如今,又通过不断加强救助管理工作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促进了救助管理工作纵深发展,使其救助管理工作又添新亮点。  相似文献   

7.
入冬以来,内蒙古乌拉盖管理区民政局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救助行动,街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 8名,发放专项救助金1.5万元。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乌拉盖管理区民政局"寒冬送温暖"救助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冬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制定救助方案,落实工作力量、工作经费,确保冬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同时,积极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2006,(8):31-31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实施三年来,吉林省将救助管理工作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谋划,确立了参与发展、稳定社会、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大救助思想”,全省救助管理工作打开了新局面,有效地维护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截止到2006年6月底,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1050名。  相似文献   

9.
时讯快递     
《社会福利》2013,(2):59-62
全国10个救助管理机构:倡议做好严寒天气及春节期间救助工作2013年2月5日,长春市救助管理站等10个救助管理机构发出倡议书,倡议全国救助管理站及广大同仁坚持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继续做好严寒天气及春节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安全过节、过冬;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合作,通过宣传春节期间救助服务、设立"救助站开放日"等方式争取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为推进救助管理工作科学发  相似文献   

10.
切实履行职责.作为负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职能部门,救助管理站不仅守土有责,而且要做到工作有方.各地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及19部委《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总结推广经验,完善配套政策,推进救助管理工作健康顺利的开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三年多来,各地积极开展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尽管新的救助管理制度运作顺利,但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2010,(3):19-19
全国盼望、世界期待的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幕,为共同研究做好世博会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加强流出地源头预防和受助人员跨省返乡工作,切实维护生活无着人员基本权益和社会秩序稳定,协助上海做好世博会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于2010年3月4日在上海召开了“部分省市区救助管理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上海世博会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主持会议,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2.
切实履行职责.作为负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职能部门,救助管理站不仅守土有责,而且要做到工作有方.各地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及19部委《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总结推广经验,完善配套政策,推进救助管理工作健康顺利的开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三年多来,各地积极开展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尽管新的救助管理制度运作顺利,但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其一,召开全县流浪乞讨救助工作专题会议,要求各乡镇积极主动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对在本辖区内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要及时报告、及时接收、及时救助。其二,会同县康复医院设立流浪  相似文献   

14.
图片报道     
解雪  陈科 《社会福利》2008,(10):55-56
《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基本术语》于2007年列入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经过起草小组调研、论证、修改,已形成《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基本术语》(送审稿)。为进一步完善此项标准,民政部社会事务司于10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基本术语》审定会。  相似文献   

15.
救助管理机构中的社会工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社会福利》2010,(1):37-38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发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6年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上述文件标志着我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16.
杜润涛 《社会福利》2005,(11):33-35
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增多已成为 全国救助管理难题之一。为有效解决 救助难题,成都市救助管理站力争领 导支持,完善救助体系,创新工作方 式,设立重点救助管理区,成立救助 服务队,由志愿者在各重点救助管理 区开展法规宣传、求助告知、受助劝 导及救助服务工作;对重点救助管理 区内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儿童开展调 查、摸底、资料建档工作;协助公安部 门打击操纵流浪乞讨人员、流浪儿童 的幕后黑手。每个重点救助管理区设 立多个救助点,提供理发、衣服、食品、 水等项目的服务,将救助管理服务工 作延伸到街道、社区、走出了一条救助 管理社会化之路,在全国引起了强烈 反响。本刊特约记者就此项工作的开 展采访了成都市民政局局长陈翔军。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1月29日,安徽省淮北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会议。会议采用以会代训的方式,解读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镇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传达了省民政厅《关于加大对流浪未成年人和城乡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力度的紧急通知》。会议分析了当前救助管理工作形势和特点,就加强能力建设、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创新救助服务形式提出了要求,安排部署了开展“关爱生命、告别流浪”为主题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实施三年来,吉林省将救助管理工作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谋划,确立了参与发展、稳定社会、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的“大救助思想”,全省救助管理工作打开了新局面,有效地维护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截止到2006年6月底,  相似文献   

19.
《社会福利》2004,(12):33-36
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实施一年多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领广东省救助工作的改革和开展,并将救助管理工作列入广东省实施的"十项民心工程"内容之中。广东省民政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价值观提升和丰富了新型救助管理制度的价值理念 2003年6月,由国务院签发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