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对立面的两种最基本的属性,是事物内部关系的最高概括。同一性指对立面相互联系、联结的性质,表现为对立面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斗争性指对立面间相互排斥和否定的性质,表现为对立面间的差异及其发展为对立和斗争。说它们是两种最基本的属性,在于它们不可偏废地并存于一切矛盾及其发展的任何形态、形式或阶段中,是内在发生的必然具有的性质、性能。说它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的讨论中,有同志提出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否也是“对立的统一”的问题。这个问题很有讨论的必要。有的同志在这方面已经作了许多论述,在这些论述中有一种倾向很值得注意,即在论述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相互统一、相互制约”和“相互否定、相互排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时,有以同一性和斗争性来代替事物矛盾的具体对立面的倾向,即把作为事物矛盾属性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事物矛盾自身分割开来,离开事物矛盾的诸方面而抽象地谈论同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的矛盾,不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现象,不论怎样相互排斥和斗争,都离不开对立双方之间的共同性、共同点和一致性。有共同性才能有同一性。什么是同一性?黑格尔写道:“自身同一的否定物和自身同一的肯定物于是就成为一个并且是同一个同一性。”“同一性这一本质的规定,在命题里,便是这样说的:一切事物都是  相似文献   

4.
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这对哲学范畴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因此,只有正确理解这对范畴,才能正确理解辩证法的深刻的本质。列宁对同一和斗争概念的含义作过说明,认为对立面的统一(同一)就是“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斗争就是矛盾中互相排斥和对立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列宁提出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和“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斯大林采取了“斗争”而抛掉了“统一,由此产生一系列理论上的错误和政治上的后果。毛泽东继承和发挥了列宁的辩证法思想,由此而在“矛盾的同一性”问题上同斯大林产生分歧。苏联《简明哲学辞典》认为,矛盾的同一性不能应用于“根本对立的现象”,这就是否认矛盾的同一性是普遍原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讨论,实质是矛盾的同一性是否适用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杨献珍同志说他从来没有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不符事实,因为他在1958年的文章中不但断言只有唯心主义者才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而且断然否认思维和存在可以有“同一”的关系。他提出矛盾和的同一性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不能“混为一谈”,这实际是反对把矛盾的同一性应用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否认思维和存在之间有矛盾的同一性。在“合二而一”问题上批杨献珍同志是错误的。用“一分为二”否认“合二而一”,就阉割了对立统一规律。只承认“分”而否认“合”,只承认斗争而否认联合,这样就产生了“斗争哲学”,它是“文化大革命”的“左”的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区哲学学会于一九八○年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在包头举行年会。年会学术讨论的中心议题是矛盾的心斗争性和同一性问题。 讨论中,对这一问题基本有三种观点: 多数同志认为: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共同推动事物发展。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自身两种基本属性,不能把这两种属性混同于对立面的双方,它们之间没有主次、高低之分。它们互相制约、互为条件,共同作用,决定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在矛盾的统一体中,同一性规定着斗争的形式、内容、性质和发展方向,使对立双方在斗争中彼此相互渗透、贯通;斗争性又使对立双方力量彼此消长,使同一不致成为僵死的同一。一般说,在事物的量变阶段,同一性表现得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一分为二”是革命的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合二而一”是反动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一分为二”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都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就是承认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发展过程,而任何过程都是由矛盾着的两个侧面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而向前发展的。一切矛盾着的对立面,总是既统一又斗争,是永远不可调和的。“合二而一”,按照杨献珍同志的解  相似文献   

8.
<正> 读李祥斌同志《相互渗透也是矛盾斗争性的表现》(载于《东岳论丛》1990年第6期,以下简称李文)一文,颇受启发。然而,对其中“对立面互相渗透不仅是矛盾同一性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矛盾斗争性的重要表现”之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故拙文一陈自己陋见,以求教于作者与读者。一、互相渗透仅仅是用来表现矛盾同一性的重要内容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列宁选集》第2卷,第712页)任何矛盾都有两个基本属性即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这是从两个不同方面反映着同一  相似文献   

9.
矛盾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根据列宁的论述,在《矛盾论》中进一步阐发了这一原理。怎样理解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理论界众说不一,有的同志坚持这一论点,但却把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说成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有的同志则根本否定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相对、绝对关系。这些同志的失误都在于没有从事物矛盾运动过程中去考察,研究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事物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原理。他指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毛泽东同志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把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看作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从事物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过程来考察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认为对立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讨论对立面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文章很多,在立论上都持“对立面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对立面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立论上似无分歧,但在具体的理解和论述上,其观点却不尽相同。在研究和分析对立面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时,一般地都注意到并引用列宁的这样一段话:“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但是,紧接下去还有另一段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中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拟提出一些初步的想法,作为引玉之砖,以便共同探讨,加深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地互相联结的。离开了斗争性来讲同一性,或离开了同一性来讲斗争性,同样是不符合于辩证法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所有的两极对立,“它们的相互联系,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对立之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4页)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把矛盾同一性明确地表述为矛盾双方共处于统一体中和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两种含义。但近几年来,学术界有种观点认为“同一性”不包括互相转化,而主张把同一性的第二种含义修改为“互相贯通”。这种意见是值得商榷的。一、离开转化不会有“互相贯通”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互相贯通”作为同一性的第二种含义,包括三层意思;矛盾双方的互相包含,矛盾双方的直接同一;矛盾着的对立面彼此相通,包含着互相转化的趋势。让我们分别对这三层意思作一点分析。说矛盾双方互相包含,这无疑是正确的。任何矛盾,其对立双方总是存在共同的基础和  相似文献   

13.
<正> “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同一是相对的”这一命题,是由列宁明确提出来的。他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写道:“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列宁选集》第二卷,第七一二页)毛泽东在《矛盾论》中专门有一节“论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把这个问题挑开,使之突出起来,为世所注目。《矛盾论》中引用了列宁的这段话,并对它作了说明和发挥,进而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三○  相似文献   

14.
《研究唯物辩证法历史经验回顾》一文认为德波林关于事物开始只有差异、没有矛盾的观点来源于黑格尔;而黑格尔的这个看法“有它一定的道理,受到马克思、列宁的重视。”因而,认为德波林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这个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我以为,德波林把事物、过程的发展分为绝对同一、差别、对立、矛盾诸阶段,并认为“差别”不是矛盾,即使在“对立”阶段上,对立面之间的关系也还是静止的,只是到了“矛盾”阶段,才呈现出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活动。这个观点是对黑  相似文献   

15.
同一性简论     
矛盾同一性问题是唯物辩证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依照列宁的观点,辩证法本来就是研究对立面怎样同一,在什么条件下同一和转化的学说。然而,究竟什么是同一性呢?它的内容是什么?却是有歧议的。有的同志固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共居与转化就是同一性全部意义的观点;有的同志则认为,相互转化是质变、飞跃,是具体同一性的破裂,从而把它排除于同一性含义之外。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6.
杨献珍同志为了用“合二而一”代替一分为二,不惜千方百计地歪曲辩证法,利用辩证法的某些用语作掩护来偷运形而上学。辩证法承认矛盾双方是又联系又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杨献珍同志就特意选中了“联系”二字大做文章,说“对立面的统一思想,只是说矛盾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矛盾的统一,只是说矛盾双方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意思。”他甚至于说:“学习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要学会把两个对立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本事。”“学习辩证法,就是要学会把两个对立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本事。”等等。杨献珍同志左一个“联系”,右一个“联系”,以为只要抓住了“联系”二字,就可以“证明”一切事物都是“合二而一”的。其他一些“合二而一”论者,也随声附和,把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说成就是“合二而一”,并且把“合二而一”到处应用,到处联系。杨献珍同志要大家认真地把“联系”两个对立的思想当成本事来学,把“合二而一”当作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为了划清“合二而一”和一分为二这两种世界观的原则界限,我们下面准备谈一谈“合二而一”论者所讲的“联系”和辩证法的联系有什么原则区别?杨献珍同志所说的“把两个对立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本事”究竟是什么样的本事?  相似文献   

17.
矛盾的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规律。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即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始终都贯穿着矛盾的斗争;而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辩证地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关于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关系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斗争是和事物的运动相联系的,而同一是和静止相联系的。因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斗争就是绝对的,同一就是相对的,并说这是“辩证法的一条原理”,不容否定。(见《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第6期王正萍《矛盾斗争的绝对性和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原理不容否定》)我认为这种解释是极其牵强而不能令人信服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矛盾内部两种根本属性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事物具体状态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互相依存、互相包含,不可分离的。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成其为矛盾。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的,这就等于说斗  相似文献   

19.
一、两种不同范畴的矛盾的肯定的方面和否定的方面的由来与实质近几年来,对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的问题,发表了不少文章。现在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和事物的相对稳定相联系的,它包括着对立面之间的共同性、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等三方面的内容,其中的第二方面,即对立面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的职能和作用,就是要使矛盾双方只能是包含于自身的统一体之  相似文献   

20.
<正> 对立面的互相渗透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里的普遍现象.深入研究对立面的互相渗透,对正确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正确认识和把握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互相渗透不仅仅是矛盾同一性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有联系就会有矛盾.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它揭示了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为此,恩格斯在《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