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走向及未来发展趋势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忠辉 《东岳论丛》2006,27(1):46-49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呈现出一个不断体系化的过程,这是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文化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整体大势下各门学科建构的共同特征。在对古代文论资料的整理日趋完善和对古代文论内容的研究日趋细化之上,时间进入到90年代,古代文论研究也同其他领域的研究一样,成为又一次世纪转型时期文化反思的表征之一,价值/功能话题的讨论抢占了古代文论研究时间/体系话题的中心位置。通过对20世纪古代文论发展中的学科化过程和反思轨迹的简要描述,反思古代文论研究发展走向的若干问题,同时对思考古代文论研究的发展趋势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在政治一体化的20世纪50-70年代,认识论诗学占据了当代文论的核心.这一理论范式在外部受到政治工具论的文学观念的强大压力,在内部强调绝对理性对感性情感的主宰,结果严重忽视了文学的审美特性.80年代的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当代文论的审美自觉,情感本质主义和形式主义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理论的主导范式.相对而言,前者更注重人的感性解放,后者更强调文本的独立自主.90年代之后,市场化进程导致了传统政治意识的淡化、启蒙思想阵营的分裂以及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的兴起,"纯文学"开始面临生存的危机,于是作为超级学科的"文化研究"应运而生,有望成为新世纪文学理论的主导范式.  相似文献   

3.
文化诗学是可能的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文化诗学作为外部研究的意义当本世纪80年代初中期,韦勒克和沃伦的具有新批评学术色彩的《文学理论》被刚刚打开门窗的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奉为西方现代文论的圭臬的时候,当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的时候,我们才恍然明白我们过去所熟悉的认识论的文论,政治论的文论,都不过是“外部研究”的一个方面而已。我们急切地想了解“内部研究”,追寻“文学本体”,揭示文学语言的奥秘,研究小说修辞等等,一时成为学术时髦。差不多20年的时间过去了,西方文学批评的潮流又变成了解构主义文论、后殖民主义文论、新历史主义文论、女性主…  相似文献   

4.
中西文论60年的发展脉络呈"逆向行进终而合流"的基本态势.即建国后的前30年里,我国文艺理论发展的主流坚守的是"社会本位",而这个时期西方文论的中心范式则秉持"艺术本位";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西文论研究出现逆转:当中国结束极左文艺思潮,回归文艺本身、出现"向内转"的艺术本位和纯美倚重时,西方文论却出现"向外转"的理论趋向;20世纪90年代后,中西方文论呈现为"关注外部研究、共趋社会本位"的合流趋向.这一有趣的文论格局,是60年世界社会史变迁在文艺学领域的理论回声,其理论逻辑源于所依存的两大历史逻辑:社会历史主轴的文化撬动和社会模板的"图-底"关系.由是,文艺学跨越学科界限、走向文化综合,当是审美社会学的理论必然.  相似文献   

5.
袁雪生 《学术论坛》2004,(2):172-175
20世纪西方文论在经历了“非理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之后 ,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的两大文论主潮开始了对人本身以及对文本“文学性”的探索 ,而它的深层转向———文化转向则将西方文论从占统治地位的内部研究走向了文化研究 ,由此重新关注艺术与人生、文本与历史、文学与权力话语的关系 ,并赋予了文本以开放的社会历史内涵 ,它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 ,是一种深层的转向与历史的回归 ,具有时代的历史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文化诗学的学术空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本世纪80年代初中期,韦勒克和沃伦的具有新批评学术色彩的《文学理论》被刚刚打开门窗的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奉为西方现代文论的圭臬的时候,当我们了解什么是“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的时候,我们才恍然明白我们过去所熟悉的认识论的文论、政治论的文论,都不过是“外部研究”的一个方面而已。我们急切地想了解“内部研究”,追寻“文学本体”,揭示文学语言的“所指”和“能指”,研究小说修辞等等,一时成为学术时髦。然而正当我们还“沉醉”于“内部研究”的奥妙的时候,西方文学批评的潮流又悄然流行起了后殖民主义文论、新历史…  相似文献   

7.
《过客》作为《野草》中独特的个案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青睐。《过客》研究历经大半个世纪 ,以 1 981年为界 ,前期是以“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诗剧形式”、“象征手法与意象设置”等为主的内部研究 ;后期发展为“比较研究”与“后世影响”等外部研究。总体来看 ,90年代以后 ,学术界过分重视其外部研究 ,作品内部的文学特质、审美诉求等等受到挤压 ,整个《过客》研究则出现了哲学化的倾向。用大视野方式 ,兼顾文本内部与外部的综合批评方法才是《过客》乃至《野草》研究的正确指向。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随着思想解放潮流对文学的渗透,西方社会的各种文学创作与批评方法蜂拥而出,在一定程度上复归了五四时期自由、多元的文学格局.文论建构逐渐从文本"外部"走向"内部",逐渐打破以往文学研究中政治化视阈的界定,文学审美论取代了意识形态论和认识论等饱含政治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回到文学自身,文学的本体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这一转型中,尽管学界对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在接受中根据具体语境有所变异,但其对当代中国文论建构的意义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在对古代文论资料的整理日趋完善和对古代文论内容的研究日趋细化之上,90年代的古代文论研究出现了对古代文论研究的反思的趋势,特别是古代文论研究中从时间/体系到价值/功能的转换的趋势已经成为古代文论研究舞台上的重头戏。本文重点探讨90年代以来对古代文论研究反思的历程,指出古代文论研究中的成绩和不足,同时在研究方法、重点、难点以及创新指向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文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认为 ,2 0世纪中外 (主要指西方 )文学理论在研究趋向上发生过两次方向相反的“错位”。错位的发生使得双方缺乏共同的基础而难以展开真正的交往与对话。 80年代西方文学理论从内部研究走向文化研究 ,自 90年代以来 ,中国文学理论初步确立了自身的自主性、主体性 ,并从内在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之后 ,使得双方对文学理论研究有了完整的理解 ,从而出现了理论探讨对象、问题的共同性 ,逐渐走向了真正的对话。交往与对话是双方的理论各自获得复苏与生存 ,进而走向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在交往与对话中 ,必须充分认识文学理论的人文科学性 ,建立自身的主体性 ,这是不同国家独立主体的对话 ,不同理论思想、美学思想的对话。理论自主性、主体性的具体表现之一 ,在于建立有中国特色、本土化的文学理论 ,这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文化孤立主义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