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学术人生 甘苦与共——在美国留学、工作、生活》这个题目是个命题作文,是杨玉圣老师给我出的。以前我没有谈过这方面的问题,一般谈的都是比较严肃的学术报告。我喜欢这个题目,因为它可庄可谐、可雅可俗。今天我就谈谈求学的甘苦,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这出假留学事件的真相或许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却引人深思,也影响了我们对诚实、责任和爱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丁丁,和你认识这么久了,有两个问题一直想找机会问你。我感觉你也许是中国学者中精力最旺盛的。我一直在想,你的这种不可思议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还有一个问题,我感觉你的思想充满了矛盾。在你身上既有古典的、传统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有很强的现代理性主义倾向,同时你还具备了非常明显的后现代的反理性批判精神。这是从时间维度上看的,如果从空间维度上看,你身上又融合了东方的神秘主义和西方的科学主义。我感到奇怪的是,它们是怎样在你身上结合的?  相似文献   

4.
净慧长老作为“生活禅”的倡导者,系统阐述了生活禅的佛学内涵和社会价值,对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和方法作了全面的理论定位.方立天认为,生活禅是通过觉悟人生来奉献人生,非常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楼宇烈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宗皈依自性、不离世间的根本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梁世和认为,生活禅的理论和实践把人间净土与终极关怀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两者的和谐统一.何石彬认为,生活禅体现了禅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普遍性与包容性的统一,其当下性则成为修学实践的起始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1、我们的精神处境黄蕴洲(中文系硕士):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文化悄然蜕变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大众文化的勃然兴起,都迅速消解着中国学人的精英位置;面对物化时代来临的无奈和重新定位的惶惑,知识分子对自身人文精神进行着反思。周颖菁(中文系硕士):历史的车轮历尽坎坷地驶向下一世纪的时光隧道时,总会在具有临界意义的交给处驻足停留。这停留的一刻充满了躁动不安的情绪:徘徊,犹疑,向往,恐惧。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深切感受到属于上个世纪末的让人激动不已的人文精神: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交织着种种复杂的…  相似文献   

6.
刘娟凤  张茗翔 《学术界》2012,(4):169-174,288
本文主要讲述了北京大学政治学教授宁骚的学术与人生历程.详细介绍了宁骚教授在非洲研究、民族政治学、公共政策学与比较政治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与贡献.同时还介绍了他作为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导,作为学术带头人对学科建设的关怀.  相似文献   

7.
刘玉堂 《江汉论坛》2007,(12):118-121
张正明先生生于1928年12月24日,逝于2006年12月3日.汉族,上海人.中共党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供职于政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政法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民族室、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办公室、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02年受聘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和院学术顾问、乌兰夫回忆录编辑室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兼任中国民族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屈原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屈原研究会理事长、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等职.先生的学术研究大致集中在民族研究、楚学研究、长江文化研究、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欣羡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8.
甄建均 《理论界》2009,(4):153-154
曾以诗言志“不因政治忘学术,不因学术忘政治”的张君劢先生,在中国宪政史上被誉为中国的宪政专家,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当代新儒学大师之称,前者基于张君劢的宪政思想和宪政活动对中国宪政建设的影响,后者基于张君劢在中国当代学术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进学术规范进程,提高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质量,应当不断地提高学术编辑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术期刊的责任意识,广泛开展学术批评,从而更好地体现学术期刊参与和推动学术创新的作用。学术编辑应在学术发展中找到自身的角色定位,树立学术编辑新形象。  相似文献   

10.
反抗绝望善处人生——论林语堂的生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抗绝望而善处人生,是林语堂生活哲学非常动人的一章。其具体表现为,林语堂看重审美世界与人生,用美的心灵与情怀去看取世界万物和人生世相;喜爱中庸与平和,能将悲剧的人生变换成美好的图景,具有柔性的人生态度。林氏的这种生活哲学,是以其家乡山地作为根,融会中西文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维特根斯坦终其一生在消除内心的哲学困惑所带给他的不安,竭力在学术上挖掘哲学问题的根源,在人生经历中通过友谊、爱和信仰,过宗教般虔诚和诚实的生活,使心灵获得安宁和确定性。他在呼唤新文化,也尽力去过一种新生活。  相似文献   

12.
人生有为学术无涯———贺史学家韦庆远教授70华诞高放一、在学生民主运动中结下伯仲之谊与庆远君交往已逾半个世纪,可谓情深意笃。我们风雨同舟,苦乐相随,并肩携手走过了我们这一代学人的迭宕坎坷之路。眼看他匐伏前进,攀越了一座又一座学术高峰,迎来了70华诞,...  相似文献   

13.
袁玉立 《云梦学刊》2011,32(4):20-21
我首先赞成这样一些大致公认的观点,即对学术大师(这里主要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大师)的定义、评价和认定,应当经历一个较长阶段。学术大师一定是对学术史、学科史(包括工艺史)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是我们在回忆和研究学术史、学科史时绕不过去的人物。他们对这一学科,  相似文献   

14.
《云梦学刊》2004,25(4):13-13
学术媒体为学术之公器,特别是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学术媒体不仅扮演着传承思想、绍介新知的角色,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一个时代的学术。近来,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已成为学界共识。作为学术成果主要承载平台之一的学术媒体,应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学术评价和学术体制的建设中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根据最新的学术资料及访谈记录,对日本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的学术人生历程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广松涉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深度研究以及对自己的独创性哲学思想的精湛阐发,不仅构成了其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在国内外学术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希望本文所提供的材料能对国内学界的广松涉哲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18.
反抗绝望与反抗悲观——鲁迅与王国维的学术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王国维同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之极重要人物,在中国学术研究由古代而向现代转型的特殊时期,两人身上不仅都体现出了富有时代意义的科学理性精神及其特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学术研究的境界和研究背后的主体精神上他们俩也都体现出了某种极为一致的内容。内心深处的悲观和绝望意识始终伴随着他们的学术研究,并且凝结升华成为其主要的研究动力和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茂华 《学术研究》2008,(4):120-124
20世纪的历史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叙事史学,而转变为问题史学,强调的是研究主体对研究对象的解读和分析.它以受众对历史文本进行多维互动的阅读为基础,以能够激发受众理解当下的生活为主要目的.就历史研究主体而言,"理解"实质上是他或她对现实生活的某种关怀方式,研究行为则是主体参与社会实践的具体方式.美国二战后最著名的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对反智主义的探源、梳理和分析,就是建立在对50年代美国社会生活的深度思考基础之上的,并较好地处理了现实关怀与史学学术性根本原则一真实性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0月12日至16日,全国社科联工作会议暨华东地区社科联工作会议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围绕"优化学术环境,促进学术繁荣",就充分发挥社科联优势,优化学术环境、促进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等重要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