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满族家庭礼俗看其民族的伦理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是一个讲究礼节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家庭礼俗,其中蕴含着满族优秀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2.
满族"双语"教育教学改革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语、满文是满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亦可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满语、满文意义重大,而实行满汉“双语”教育则是继承满语、满文的最有效办法。满汉“双语”教育的可能性是:现有的满族聚居环境,可资利用的满族文化遗存、语言文字成果及可资利用的师资和可资借鉴的经验。满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条件是:开办满族学校,取得群众和政府的支持。满汉“双语”教育的意义:是保护满族语言、文字的需要,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开发和使用满语、满文是历史研究的需要,也是满族文化研究的需要和满族聚居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语、满文的开发和使用也将有利于满族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满族小说不仅是本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整个中国文学的奇异瑰宝。但在长期的文学史研究中,却始终没有一本完整论述满族小说的专著。关纪新《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一书是首部以历史性眼光、整体性格局全面考察满族小说的著作。本书以“满族小说”为研究对象,描摹出满族小说自身的发展历程,勾勒了满族小说的整体文化特征和艺术诉求,是对满族小说研究的全面总结与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后宫”游戏是一款利用QQ群模拟清朝后宫生活的文字游戏。参与者多为90后,每天向“皇帝”、“皇后”请安能加分,会创作宫怨诗可以升级。本文主人公也和其他玩家一样,  相似文献   

5.
一、“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这是焦母对仲卿的斥责;“无礼节”,便是焦母驱遣兰芝的理由。但从兰芝告婆婆、辞小姑、别夫婿、禀阿母、答兄长的情况看来,可谓礼节甚周,焦母却谓“此妇无礼节”,颇令人不解。  相似文献   

6.
在辽代,由契丹骑士与战马、弓箭、甲胄等组合而成的“特殊”兵种———契丹骑兵,其军事行动之所以需要某种特殊的气候环境,与常年生活在较高纬度干冷气候环境下的草原契丹人喜凉惧热之特殊体质以及战马、弓箭、甲胄等骑兵特殊装备的适干冷、怕湿热之特性有直接关系。并且,也正是由于契丹骑兵军事活动中所需的特殊气候环境,还催生了其“主动”南进中原出征作战时必有“季节性选择”的特殊战略则规。事实上,在契丹骑兵的诸多次南进中原作战过程中,气候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对战事的结局产生过或利或弊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因满——通古斯语族各部落的巫师称为“萨满”而得名。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原来都信仰过萨满教。满族的先世在十七世纪前,也曾普遍信仰萨满教。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尽管引进了为其他民族所信仰的如来、观音、土地等神供人崇拜,但萨满教的残余在整个满族却一直存在着,并且对后金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对满汉融合的认识我们曾经在《满族文学初探(一)》(《社会科学辑刊》八三年第一期)中谈了对满族文学基本特征是满汉融合的认识.但是关于满汉融合的提法,实非我们的创见,早在一九五八年编写《满族简史》时就有人提出,在学习了周恩来同志一九五七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后,就更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版图上的民族发展是互相交插的”.一个民族“完全居住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发展造成的,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处在各民族多数杂居的状态”.“这种交插时期多,甚至互相影响很多,甚至相互同化也很多.”同时还认识到:“汉族同化别的民族,别的民族也同化汉族”.汉族与满族的关  相似文献   

9.
满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勇敢的民族.自古以来,满族人民就和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祖国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长期以来,由于满汉民族亲密的交融,满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许多方面和汉族十分接近.因而一些人认为,满族的文学艺术似乎也已和汉族融为一体,不再有什么民族特色了.事实上,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共同体,它总有一些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独特的东西存在.“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①“每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本质上的特点、特殊性.这些特点便是每一个民族在世界文化共同宝库中所增添的贡献,补充了它,丰富了它”.②如果说满族的作家文学,由于学习吸  相似文献   

10.
“木石前盟”是《红楼梦》中主人公宝黛爱情的重要依据,也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借以表现自己自由思想和文化情结的依托,其原型来自曹雪芹所在的民族满族的古老神话,来自于满族这一古老民族的文化记忆。从悠远的历史文化出发,“木石前盟”的原型呈现出满族原始先民对生命的热爱和创造生命的自豪,因而也使得小说中“木石前盟”的最后毁灭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体现了曹雪芹对于清朝政权和满族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和痛惜。  相似文献   

11.
周礼是周代社会生活的规范,它既包括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制度,也包括了人们社会交往、婚丧嫁娶和饮食起居等日常活动的一系列详尽的礼节仪式。这里所要说的主要是人们日常社会交往中的礼节和行为规范所体现出的一些原则。在周代是“礼不下庶人”的,也就是说,这些日常社会交往的礼节主要是适用于士以上阶层的,即它反映的是周代社会贵族的风范。当然,这也就意味着这种礼节的原则在当时的社会交往中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陶杰 《社区》2013,(2):12-12
辛亥百年,上海一套民国老课本重印,叶圣陶编、丰子恺绘,只不过是几十年前的课本,却惊现一个陌生的国度。 首先是课本直排,写正体字,上学的规矩是先向老师鞠躬请安:“先生,早。”“先生”是对老师的敬称,不分男女,都穿一件长衫。放学的时候,师生道别,叫“明天会”。  相似文献   

13.
“二贵摔跤”全称“隆化满族二贵摔跤”,在河北省隆化县流传甚广,是满族人民喜庆丰收、欢度节日的一种传统“道具体育”节目,历史悠久,表演独特,深受群众喜爱。尤其是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奥运会前夕又在京城展演后,更引起了中外观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钱国宏 《社区》2011,(29):29-29
在辽南的满族聚居地——岫岩满族自治县生活多年,对满族的生育习俗颇感兴趣。这一“人之初”的神秘、古老习俗,折射出了满族博大精深、璀璨独特的生育文化。  相似文献   

15.
汉代甲胄体现着汉代高超的社会生产技术。在已被发掘的汉代甲胄文物中,西汉时期的铁质甲胄文物极具典型性。目前,西汉甲胄文物面临残损严重、难以保存等现状,而对该文物进行信息可视化数字档案建设则是记录、保存、研究汉代甲胄文物合理有效的路径之一。本文从地理信息可视化及文物的时空演进关系角度出发,通过对甲胄文物信息解构与著录、档案信息可视化编目设计、数字档案运营及维护架构三方面探寻西汉甲胄数字档案的建构路径,并为汉代甲胄文物的时空演进关系、甲胄文物的数字信息保存与转化、提供更加科学多元的建构路径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满族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灿烂文化。早在唐代,满族先人靺鞨人就创造了“渤海文化”;在公元13、14世纪,满族先人女真人也曾创造金代女真文化;自清以来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满族文化是发展的鼎盛阶段。清代满族中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军事家、语言学家、文  相似文献   

17.
去年七、八月间,相继看到《生活报》、《哈尔滨日报》发表长篇通讯,报道“满族的发祥地敲定了”、“满族的龙兴之地”论定了。两文都是记者随黑龙江省的考古专家们考察论证的纪实,很有权威性。敲定的满族发祥地是哪里呢?是松花江与牡丹江汇合处的依兰县城郊马大屯。不久,在《黑龙江日报》的整版广告中,便赫然标明:依兰是满族发祥地。其实,关于满族的起源——发祥之地,近百年来或更远点说从三百三十多年前的康熙时代,就有不同意见。归纳起来就有长白山区、黑龙江流域、  相似文献   

18.
努尔哈赤制造了“叶赫之墟”。半个世纪以后,“叶赫之墟”开始复苏.“复苏”以来聚拢了满族,有佛满洲、伊彻满洲和汉军旗人等八种人.他们分别来自长白山、开原,或自关内各地“随龙回迁”。八旗兵的任务,是戍守柳边和驿站、驿道,站丁、台丁的任务,是筑路,修台、挖壕。“复苏”的历史,记录了“复苏”以来聚拢的满族的历史功劳;他们的口碑和家谱,又给“复苏”历史的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每”和“各”是两个特殊的指示代词,但两者有同有异。两者都可以用在名词、量词前面,都有逐指个体而统括全体的作用,但“每”侧重统指全体,“各”侧重逐指个体。其实“每”和“各”在句法和语义平面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钱国宏 《社区》2011,(36):41-41
“饽饽”是满族人对多种面食的统称。我曾多次在东北地区的满乡品尝过“饽饽”,至今想来,都觉得唇齿留香。满族的“饽饽”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柞叶饽饽、牛舌饽饽、同心饽饽、清明饽饽以及酸枣糕、淋浆糕、五花糕、盆糕、发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